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防治“小金库”,你必须知道这些!

2022-09-22 18: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 什么是“小金库”?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未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的,或未纳入财务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

| “小金库”有哪些危害?

“小金库”虽“小”,但危害“大”。“小金库”滋生贪污腐败,腐蚀领导干部,损害干群关系,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逃避国家税收,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①助长铺张奢侈 毒化社会风气

“小金库”普遍存在公款私存、随意进出、收支混乱无账等现象,少数人挥霍无度、无所顾忌、滥发钱物、高档消费,助长了相互攀比、奢侈之风,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②滋生贪污腐败 腐蚀干部队伍

“小金库”由于具有隐蔽性,只有少数几个人掌管,可以随意开支,失去监督,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助长了钱权交易的歪风,使少数党员干部走向违规违纪甚至犯罪的道路。

③扰乱经营秩序 诱发职务犯罪

由于“小金库”本身是暗中存在,通过违规收费、巧立名目套取资金等非正常手段设立的“小金库”,打乱了单位经营收支程序,造成巨大管理漏洞。引起思想、政治变质,产生贪污腐败行为,诱发经济犯罪。在给国家和集体造成损失的同时,给个人和家庭幸福也造成了灾难。

④损害国家集体利益 造成资产流失

设立“小金库”的实质就是牺牲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少数人或小团体捞取好处,变相侵占、转移和私分国家和单位的收入、资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⑤影响生产经营 败坏企业形象

通过做假账、违反财经纪律设立的小金库,严重削弱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涉及的资产和资金游离于财务核算之外,缺乏财务和审计监督,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单位资金和分配上的不均衡、不合理和不公平。

| “小金库”的表现形式

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

· 用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营业收入设立“小金库”。

· 用资产处置、出租、使用收入设立“小金库”。

· 用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设立“小金库”。

· 用政府奖励资金、社会捐赠、企业高管人员上交兼职薪酬、境外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中方人员劳务费用结余等其他收入设立“小金库”。

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

· 虚列产品成本、工程成本、采购成本、劳务成本等营业成本设立“小金库”。

· 虚列研究与开发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销售手续费、销售服务费等费用设立“小金库”。

· 虚列职工工资、福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工会经费、管理人员职务消费等人工成本设立“小金库”。

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

· 以虚假会计核算方式转移原材料、产成品等资产设立“小金库”。

· 以虚假股权投资、虚假应收款项坏账核销等方式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

· 以虚假资产盘亏、毁损、报废方式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

· 以虚假关联交易方式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

治理“小金库”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单位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督促落实,还需各部门通力合作、合力共为,切实形成治理“小金库”的工作合力。

各单位要组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以“小金库”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为抓手,动态完善“两库”建设,突出源头风险防控,构建长效机制。

当前,全面从严治党、规范经营行为、强化监督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处理设立使用“小金库”责任人的力度越来越大。

因此,各职能部门不仅要坚决杜绝设立“小金库”,还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盯控关键环节,完善内控机制,积极构建“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

原标题:《防治“小金库”,你必须知道这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