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嘉兴统战100微故事┃经始大业篇】改变艺术大师一生的渡海留学生涯

2022-09-22 19: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丰子恺,堂号缘缘堂,法号婴行,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中国当代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漫画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

1921年2月到12月,丰子恺到日本留学。正是这短短10个月在日本的所见、所学、所思、所感,让初出茅庐的丰子恺发生了极大的人生蜕变。可以说,东渡日本的留学生涯成为实实在在影响、改变这位艺术大师一生的宝贵经历。

1919年夏季,刚刚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丰子恺,和吴梦非、刘质平等人去了上海,创办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并自任美术课教师,教授西洋画、日语等课程。短短一年,就让年轻的丰子恺明显感觉到自己需要补充知识和拓宽眼界。正是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促使他下定决心去日本留学。通过亲友的资助,1921年2月,丰子恺毅然告别了已经身怀六甲的妻子,搭乘“山城丸”轮船由上海东渡,在东京开始了求学生涯。

在语言学校学习日语期间,丰子恺嫌课程进度太慢,别出心裁地换到了一所英语学校。通过已经熟知的英语来学日语,这让他进步神速。在勤学苦练之中,丰子恺自学了大量语言学的内容,还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了包括夏目漱石在内的大量日本文学名家的作品。日本文学,尤其是其中的现实主义、人道主义内容,深刻地影响了他以后的翻译和创作。同时,这也为他日后翻译《源氏物语》、《落洼物语》等大量日本文学作品,打下了重要基础。

丰子恺深知自己到东京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更是珍惜一切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课余时间,丰子恺专门腾出时间到东京音乐研究会去学习拉小提琴。期间,他不仅刻苦钻研琴技,有时还帮助别的新学员校正一些错误,跟其他同学实现共同进步。15年后,丰子恺写文章回忆这段学琴的经历,曾表示,学琴的半年时间里自己拉完了三本霍曼,以致手指“皮破肉绽”。

细数丰子恺在东京留学的经历,给他带来最大改变的显然是那册来自著名漫画家竹久梦二的《梦二画集·春之卷》。他后来回忆说,当时随手拿来,从尾至首倒翻过去,看见里面一幅幅生动深刻的简笔画,感到激动和震撼。其中的漫画《同级生》,让他“痛切地感到社会的怪相与人世的悲哀”。丰子恺感慨地说:“竹久梦二的画作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

丰子恺评价竹久梦二:“他的画风,熔化东西洋画法于一炉。其构图是西洋的,画趣是东洋的”。而竹久梦二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画中诗趣的丰富”。竹久梦二摒除了过去日本漫画以诙谐、滑稽、讽刺、游戏为主趣的风格,专写深沉严肃的人生滋味,“使人看了慨念人生,抽发遐想”。丰子恺说,竹久梦二的画是“无声之诗”。同时,他对一位年轻画家蕗谷虹儿的画也非常感兴趣。日后,这两位日本画家的风格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的漫画创作。

在行囊告罄、“金尽返国”之时,丰子恺仍没能找到竹久梦二的“夏”、“秋”、“冬”等三册画册。离开之时,他只能托在日本留学的朋友黄涵秋替他买这些书。所幸,他的朋友不负所托,替他把买到的竹久梦二画册寄回上海。据说,丰子恺在上海收到从日本寄来的竹久梦二的书时,“欣喜若狂”。回国后依然沉浸在竹久梦二的画风里,他从中得到许多启发,经过揣摩、苦练,逐渐形成了丰子恺自己的漫画风格。

1921年在日本留学十个月的人生经历,实在算不上长。但它对丰子恺的艺术人生影响深远。日语、英语以及其他语言的学习,帮助丰子恺日后成长为一代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而小提琴学习则让他感受到了西洋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收获了纯粹的友谊。更重要的是,丰子恺在日本“邂逅”了竹久梦二的绘画,由喜爱到“浸润”其中,对其日后漫画创作起到了“豁然开朗”的作用。

供稿 | 党外知识分子处、桐乡市委统战部

编辑 | 宋青青

原标题:《【嘉兴统战100微故事┃经始大业篇】改变艺术大师一生的渡海留学生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