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代夜市“卷”起来,连现代人都怕

2022-09-23 07: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没有照明,蜡烛贵比黄金的古代,古人的夜生活会是怎样的?除了日落而息之外,似乎很难想象夜夜笙歌的画面。但实施宵禁制度的唐朝,却是当代夜间经济的始祖,而随之取消宵禁令的宋代,其夜市的繁盛程度更是所有朝代所不能企及的。

宵禁令都关不住的“鬼市”

唐朝的夜市有多热闹?唐代诗人王建曾在《夜看扬州市》中云:“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杜荀鹤也在《夜看扬州市》中写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亦可见。可见,在存有宵禁令的唐朝,夜市已经相当繁荣了。

唐朝统治者之所以会推出宵禁制度,也是以坊市管理制度作为基础的。在中国的历史上,坊市制度是一种极为独特的管理制度。

那个时期,负责巡逻的官兵被称为金吾卫,这些人会在固定的时间敲响锣,以此来提醒宵禁时间的开始。此时街道上不允许出现任何行人,如若官员非要在夜晚查案的话,也需要出示由上级批准的公文,否则也会被鞭挞20下。《唐律疏议》明明白白地写着:“犯夜者,笞二十。”

而唐朝之所以大力实施宵禁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治安。

即便如此,唐朝不断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使来华贸易的外国商人逐渐增多,西安东西两市内的贸易日渐频繁,胡客、蕃商及行商等开始活跃于长安的商圈,市内住户开始多了起来。市场每到夜晚就有许多无处落脚的商人,为了满足这些人生活的需要,“鬼市”悄悄地提供着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在唐代,“鬼市”是“夜市”经济的雏形与发端。最早的夜市形成是由于商贩在夜间偷偷卖酒,慢慢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市场,也被其他人所熟知,间而售卖品种越来越多,商贩和顾客也越来越多。

但是这种宵禁制度在唐朝中期就开始松弛了,夜市就此出现,百姓除了在上元节能够看到热闹非凡的夜市,平日也能在夜晚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了。毕竟没人愿意和钱过不去。

起初,先是一般的日常用品可在街巷中就近购买,如永昌坊设茶肆长兴坊开毕罗店、常乐坊产梨花蜜等。相比之下,最富有夜间运营特点的莫过于平康坊的妓院区——北里。这里有大量教坊出身的官妓,吸引着每年新科举人,留京举子,进奏院驻京官员等。而且此时的长安东市是“市内货财”,西市则更是“胡商云集”,被誉为“金市”。夜市有多繁荣?据历史记载,会昌三年(843年),东市着火,“烧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

皇城之外的民间市场如此热闹,使得居住在深宫中的人们也开始蠢蠢欲动,“宫市”,也就是宫城之中为了满足宫廷之需的贸易随之兴起。

皇帝都爱逛夜市

到了宋代,夜市已成为宋朝经济繁荣的最好体现之一。它代表了古代商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被极大突破,并成为宋朝经济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夜间经济能够繁盛到所有朝代所不能企及的主要原因是,取消了宵禁令。

宋太祖赵匡胤曾亲自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也就是三更天之前,夜市是不得禁止的,之后就需要闭市了。不过该情况在宋代初期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到了中后期,该规定也被废除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多,使得北宋中后期的市场需要更加活跃,人们对于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大。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增大,朝廷也就不再对夜市有任何限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宵不绝。”如此热闹的场景,记载于《东京梦华录》中。

御街一带和马行街一带,是当时主要的夜市区。前者多为皇权贵族,后者多为平民百姓。御街夜市分为两个中心,一个是朱雀门为中心的夜市群,一个是以州桥为中心的夜市群。

朱雀门夜市的主要特点就是商铺众多,人口密集,可以说是典型的闹市,在朱雀夜市果子买卖和纸画文墨生意非常盛行,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秸巷、状元楼,余皆妓馆,至保康门街……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而州桥更像是现在的小吃一条街,那里集中了许多餐馆类店铺,一边品味美食,一边观赏美丽的夜景,可谓是享受至极。

与州桥一样,马行街夜市也是以吃食为主,不过主要是小吃,比如酸豆兼、香糖果子等等。

当时的人们喜欢晚上跑去夜市约会交友,就连皇帝宋徽宗也喜欢大晚上去潘楼找李师师,从北宋的东京夜市到南宋临安的夜市,宋朝繁华的街头彻夜灯火,可以说是真正属于百姓的夜晚。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宋朝夜市的兴起不仅代表着中国商业的巨大进步,另外一方面也伴随着这种商业繁荣的背景而得到发展,如广告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到了明清时期,夜市不再只局限于几个较发达的大城市,而是发展到了全国各个城市之间。

如今,夜市早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摆个摊,烤个串,再去打卡一个后备箱市集……这里不仅聚集了人们的吃喝玩乐和烟火人生,更是最接地气的日常生活里的小确幸。

在灯火阑珊处体验人间烟火

撰文 | Jane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