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儿童友好 | 身边的儿童友好空间越来越多(宁海篇)

2022-09-21 20: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当“儿童友好”与城市相遇,城市变得愈发善意与美好。

近年来,宁海县政府妇儿工委办会同相关部门,在城市、乡镇街道、社区农村三层级统筹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通过打造儿童友好的城市空间、乡村空间、精神文化空间,探索儿童友好空间新模式。经过“适儿化”改造,承载童声笑语的儿童友好空间越来越多。

在生活设施齐备的小区,不少社区为孩子们打造了“秘密花园”。结合社区现有空间资源,合理规划、综合布局室内外活动空间及空间标识系统,最大限度上满足多数年龄段与群体类型儿童的服务需求。

在梅林街道花园社区,记者看到,社区结合党建元素,在办公楼西侧空地打造户外“童心向党”主题乐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以户外体验的模式打造“红军长征路”儿童式体验园,寓教于乐,通过情景再现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节点,使孩子们在“红色花园”里沉浸式体验。

而跃龙街道车河社区的“口袋公园”,则是孩子们自己打造出来儿童公园。参考“社区小主任”对公园改造的创意创想,社区原本荒废的一角变成孩子的乐园。

城市转角处,藏着孩子们的运动乐园。

安逸的亲水绿地、静谧的林下空间、开阔的休闲广场……宁海的柔石公园是典型的生态文化主题公园,有着柔石文化纪念景区、七色花少儿童趣景区、水上休闲活动景区、大草坪休闲景区及沿河景观生态带,是孩子们亲近自然、户外运动的绝佳场地。

霞客体育公园曾是门可罗雀的城市转角,改造后展露出新颜。健身步道贯穿其中,小型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等处人气爆棚,同时园内还设置有滑梯等儿童游乐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活动场地。

宁海县乡村留守儿童涉及18个乡镇(街道)的100多所学校。如何让他们感受儿童友好?

当地依托乡村优质自然资源,通过升级儿童之家、文化礼堂、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等,为乡村儿童搭建起友好活动阵地,打造乡村儿童“第二家庭”,创造适儿化的乡村“童梦空间”。

胡陈乡国叶村就以文化礼堂创建为契机,通过打造妇儿驿站,设置了图书室、观影室、活动室以及童年木工坊、红色阅读吧,并以此延伸打造儿童户外营地及乡村音乐教室,配合地缘性教育的“七彩课程”,使国叶村儿童有了专门的活动场所用来学习娱乐。

越溪乡围绕“亲子农耕”,串联周边学校以及一些特色村庄,三位一体共同打造“二十四节气”亲子农耕体验基地,开展种植、采摘等多种劳动实践,让儿童回归自然。

营造儿童友好文化环境,是儿童友好空间打造的重要部分。

麋鹿造型的书架、憨熊造型的摆设、彩色沙发、书架上千余册书籍一字排开……这是“中国童诗村”——力洋镇力洋村,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雪野在这里成立了“儿童诗研究中心”。

这里的室内儿童友好活动场地面积约有800㎡,内有大量雪野诗集,为爱好诗歌的儿童提供了学习的营养沃土。这个乡村儿童专属的阅读空间,也是一个实体的儿童文学乐园。自2019年10月以来,力洋村已开展了两届全国(盖苍山)童诗节,举办了“诗韵力洋,亲子向阳”亲子文化节。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让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充满童话歌谣。”力洋镇村正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可以触摸的精神家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如今,现代版的《村居》景象在宁海的乡村不断呈现,研学的、体验的、玩乐的……在宁海这片乡土中,孩子们体验着多种非遗文化,在乡村中勾画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儿童友好生活图景。

前童古镇的非遗文化为当地儿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滋润的土壤。龙舟制作技艺、宁海竹编技艺、草木染制作技艺及宁海舞狮等非遗文化项目也受到了外来儿童游客、院校学生的欢迎,还成为很多学校的定点课外科目。

同时,前童古镇积极摸索开设亲子非遗体验班,通过对非遗技艺的学习和制作,增强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了解,让儿童在参与、体验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理应在方方面面渗入“儿童元素”,而融合社区、学校、商圈等公共空间,面向儿童的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的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能有效培养儿童实践创新、科学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等能力。

桃源街道下桥村妇儿驿站打造“童梦桥”科教实践基地,以“触摸科技,启梦未来”为主题,配备趣味科普教学器材,与金桥小学合作共育,发挥孔布利多“真”探社的科教志愿者团队作用,为儿童打造了身边的社区“科技乐园”。

基地还围绕“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开展儿童议事会活动,培养儿童观察发现、勇于表达的能力,让孩子们共同参与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当中。

原标题:《儿童友好 | 身边的儿童友好空间越来越多(宁海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