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交通设施|千里回家直播,是对城乡建设及运行管理的体检

郭敏/交通工程师
2018-02-15 11:53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黑夜骑行,令人印象最深的,也许并不是瑟瑟的寒风,而是路上突如其来的闪光灯和威武树立的抓拍设备。

今年的澎湃新闻“骑摩托车千里风雨回家”,采用了视频直播的方式。人文学者看到的是中国春节大迁徙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和顽强意志。而在我等工程师眼里,这几乎是对我国城乡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一次体检。这一路上的问题,如同突如其来的闪光灯一样,粗暴且突兀。由此,城乡建设的专业性和人性化,或许还有许多路要走。

过多的抓拍设备

从中山市海洲加油站出发起,就可以看到许多设置在路上、交叉口的抓拍设备,以及一些不知所云的标志。这些在天空中横七竖八的抓拍设备,即便在偏僻的乡下公路上,也会闪亮登场。这么多抓拍设备,真能起到与其投入相匹配的作用吗?真的一定要用这么粗暴的闪光,来“闪瞎”用路者的眼睛吗?

“闪瞎”用路者眼睛的抓拍设备

抓拍设备无疑对交通管理或社会管理有正向作用。然而,相比通过合理布局提高效益费用比来改进路网的管理能力,不加思索地上抓拍设备,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冲动。虽然,在很多设备商的方案里,会用数据证明,抓拍设备投资能通过罚款来获取收益,但这恐怕并非社会的效益。

现实中,过多使用抓拍设备,迫使驾驶员按照强制规定去做,研判道路管理合理措施的动力往往不足。比如路段红绿灯设置、限速不合理,造成驾驶员违法较多,却没有申诉渠道。这就没有提高社会效率,也没有产生新的价值。是否要上抓拍设备,应该考量其带来的社会价值——用真实的数字来说明,在特定地点安置抓拍设备能否促进安全。

如今,中国已成为抓拍设备的全球最大市场。市场的意义几乎超越了其原有的纠正违规、事后倒查的意义。最大市场的含义,一方面是提升了设备商的规模和能力,但另一方面,简单需求和不假思索的投资,也使厂家跌落在同质化的低价竞争中。大家唯一能玩的,只是提升像素提升速度。

粗暴的闪光灯,也许是关于“低端”的最好注释。设备商似乎除了“闪瞎”,并没有其他好的方法。不在意用路者感受的,是采购商还是设备商,这不得而知。但如今没有多少设备商有能力推出不“闪瞎”的产品。今后,除了低价,还有别的法子吗?

混乱的路网

在摩托车行经的一条城市快速路,我着实为摩托车手的随机应变能力惊叹。正是这些看不清辩不明的道路,造就了中国驾驶者超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某种程度上,也促发了人们乱开车的习惯。对道路前方走向,是“未来无法预测,全靠随机应变”,吾国吾民“驾驶素质”的养成,离不开这些道路的长期“栽培”。

看不见分流端头的快速路

这条快速路的互通,也许受各种因素制约。然而事情总得有底线。道路设计的底线,就是要保证安全。视距是安全的主要要素,保证视距是道路的底线。而摩托车手从骑上这条路开始,就面临视距不足的问题,由于道路分叉需求增多,为了转向,这条路与其他公路的联通处,开始花样变身,从视距不足一直到没有视距可言。

这一路用步步惊心来形容也不过分。要让这条路尽可能减少事故,很大程度上得仰仗当地驾驶员的个人能力,只是,耳聪目明是在这条路驾驶的必需素质,但这样的能力通常也是双刃剑;而随机应变的变道和加减速,是解决这条路视距问题的手段,也是加剧拥堵和导致不安全的原因。

城乡之间交通管理的差距

一路直播,看到许多专业交通设施,但其设计却与专业能力搭不上边。

有需要停下来观察几分钟才能看完的交通标识,也有路侧随意耸立的护栏端头、标识立柱,还有直冲进村的咆哮公路。城市里,或一些小镇里,路边停车阻挡了街边行人行走,也阻碍着路上驾驶员的观察;一些城里的主干道,道路频频接入,似乎相关决策者并没有意识到,干道用来连接重要交通枢纽等重要地点,以及各级道路行驶速度不同,会造成潜在危险。

需要看几分钟的标识,希望没有人因此被追尾。

虽然在一些专业工作者眼中,这些问题非常严重,但上述现象在澎湃新闻直播途经的城乡随处可见。我们经常认为,发达国家的道路更美,也更安全,其实,那是因为后者经过了专业的考量,和长期专业的改进。

这些直播途中所见的问题,也是当地交通工程专业从业者经常看得到的现象。那么,它们为何没有得到纠正呢?也许是因为人们习以为常,并不认为是大问题;要么是决策者不发话,专业人士也就不肯动。无论哪种原因,都意味着专业能力和决策机制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而基层的专业从业者,或者相应的决策机制,是否也同步在提升呢?乱或差的问题,好像是投资方向的问题,原因却在人的身上。

基层交通工程从业者能力的提升,应该是最为迫切的事情,也是最需要关注的内容。从经常性的培训到日常的监督,针对种种琐碎事项,需要形成机制,同时推动从业者能力进步。首要需要解决的,不应是这些道路上的表面现象,而是基层从业者的素质和管理机制。

千里风雨回家路,公众对出门打工的小人物和沿途的城乡予以关注。而这一路看来,需要摆脱困境、提升自我的,不仅是外出回家的打工者,还有在家的交通工程专业人士。

对大部分小人物来讲,城乡差别并非体现在物质上,而是在知识和机制上。只有改变后者,才可能实现城乡的公平发展。

    责任编辑:王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