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味儿②|崔岱远:新年头一口

崔岱远
2018-02-16 10:1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崔岱远 中国广播网 资料图

大年三十吃水饺,这好像是过年的传统,起码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都是这样。但确切地说,地道的北京人不是这样的。

过去有个童谣这么唱:新春正月过大年,吃点喝点解了馋。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团团转;初四吃米饭,破五的饺子要素馅儿;初六初七需吃鸡,初八初九牛羊肉;初十吃顿棒子粥;十一吃鱼,十二吃鸭;十三围坐吃对虾,十四大碗打卤面;十五家家闹元宵,打春要吃春卷炒鸡蛋。

说的虽然未必精细,但大体反映了北京春节期间的饮食习俗。那北京人什么时候吃水饺呢?是大年初一刚过了子时,俗话叫做“五更饺子”。所以说,这才是北京人新年头一口儿。顺便提一句,老北京人受旗人的影响,不把饺子叫“饺子”,而是称为“煮饽饽”。一直到了民国以后,才逐渐改叫“饺子”。

对于中国人,特别是北方人来说,吃水饺本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北京人的这顿“五更饺子”还真有些个特殊,因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富贵人家,吃这顿饺子也得是素馅儿的,因此又叫做“全素煮饽饽”。这是规矩,至于为什么,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法是因为这饺子最重要的功能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给“神”吃的,所以又叫它“请神饺子”。传说除夕晚上诸神下界考察人间的善恶,大概神仙们以素食主义者居多罢;也有一说是为了取个“素静”的意思,希望新一年全家人安安稳稳,素素静静的;还有一说是这新年头一口必须吃素,是为了体现在新的一年里要自律和净化心灵。不管怎么样,这素馅儿饺子倒是凑巧合了现代科学饮食原则,除夕年夜饭尽是大鱼大肉的,未免太油腻了,吃口清口解腻的素馅儿饺子,是非常好的调剂。

每到除夕九十点钟,丰盛的年夜团圆饭结束了,孩子们忙不迭地打着灯笼跑到胡同里放花炮,忙碌了一年的老少爷们儿也是难得聚在一起聊聊家里家外的大天儿,而女人们却还是闲不下来,必须把锅碗瓢盆全用碱水烫干净。

全素饺子的馅儿其实并不比肉馅儿便宜,准备起来也比肉馅儿麻烦得多,道理很简单,因为这馅儿的内容品种丰富,加工的方法不但精细,而且是各不相同。拌素馅儿还必须加上搓碎了的排叉或是切好的油饼或油条,为的是起到调和作用,让素馅儿吃起来口感柔润,而不至于渣渣粒粒的。尽管是素馅儿,一样自然地融入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理念。

过了十二点,一家人就开始忙活包饺子了。和面、擀皮儿,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只是要注意做剂子千万不能动刀,必须用手揪。

包“五更饺子”的过程很有讲究,要全家上下老少一起动手,每个人都得包上几个,为的是体现一家人的团结和睦,齐心协力。

饺子包到一半的时候,小孩子们已经打着灯笼出去疯跑、放花炮去了,回来的时候,热腾腾的饺子已经出锅了。

煮得的饺子自然要先给神仙们供上,供桌上只供三碗,每碗五个素饺子就够了。早年间有的人家还要搞个接神仪式,后来逐渐也就淡化了。仪式过后,全家人到院子里燃放成挂的钢鞭和二踢子,互道“新禧”,回到屋里长辈接受小辈磕头拜年。当然了,头不能白磕,总得赏点“压岁钱”。之后,全家人就可以聚在一起吃这新年头一口儿——热气萦绕的素馅儿饺子了!

北京人吃饺子一般是要蘸醋的,而且根据馅料的不同,所蘸的醋是不一样的,这才是吃饺子的画龙点睛之笔。比方说,吃菠菜馅饺子要蘸芥末醋,吃羊肉白菜馅饺子要蘸蒜泥醋,吃韭菜馅饺子要蘸姜末醋。冬天最常吃的猪肉白菜馅儿饺子当然是要蘸腊八儿醋,就上几瓣翡翠一样的腊八蒜了。不过,这顿“五更饺子”可就不能这么吃了,吃“五更饺子”只需要老陈醋加上几滴香油就够了。

晨曦微露,刚刚吃过“五更饺子”的北京人,走出了胡同,或是去拜年贺喜,或是去东岳庙、白云观祈福求平安。

新的一年,就这么带着期盼和希望开始了,北京人的心里透着敞亮。

(本文摘选自《京味儿》,该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09年12月出版。澎湃新闻经出版社授权刊发。)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