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戊戌年话|5.12震后北川首对重组夫妻:希望日子越过越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到新春共语年话时。
在迈入新时代的中国,回望过去的丁酉鸡年,展望戊戌狗年,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有何心语心愿?
时值新春佳节,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聚焦近年新闻事件或日常场景中的家庭和个人,听听他们的“年话”。
【人物名片】
张建均:49岁,男
职业:进城务工人员
家庭成员:妻子母贤碧,儿子张涛、蒋林,儿媳罗杨杨,孙子蒋宇泽
居住条件:北川新县城三室两厅房
2008年5.12地震中,张建均的妻子和母贤碧的丈夫均在这场灾难中离世。两人的家离得近,公公和岳父又是亲兄弟。同年10月27日,张建均和母贤碧登记结婚,成了震后北川县第一对登记结婚的重组家庭。十年过去了,一家人已搬到北川新县城,开始新的生活。
张建均全家福。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团圆
2月9日晚,原本要腊月二十九才回来的张涛打了个顺风车,从绵阳赶到家。
一家人都在等他吃晚饭。
两岁半的蒋宇泽不时到门口看看,他的父亲蒋林告诉他:“幺爸(叔叔)马上就要到家了,你等会给他开门哦。”
看着孙子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张建均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张涛回来,意味着平时天南海北相隔的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一家人决定去小区附近吃火锅——“做饭来不及了,菜也没买。人都回来了,去吃顿好的。”张建均的妻子母贤碧说。
爷仨喝了一瓶白酒、三瓶啤酒。从火锅店出来的时候,下雨了。
重组
十年前的那场地震,张建均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打工。
他的原配当时在老北川,没能跑出去。张建均从上海赶回家,在废墟上挖了又挖,但没能找到妻子的遗体。
同样失去配偶的还有母贤碧。不幸中的万幸是,两人的儿子——张涛和蒋林平安无事。
母贤碧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人。她的公公和张建均的岳父是亲兄弟,两家人也住得很近。
那年10月27日,张建均和母贤碧登记结婚,成了震后北川县首对重组夫妻。
十年过得很快。
夫妻俩的故事被多家媒体报道,央视还为两人补了一场婚礼,司仪是潘长江。后来,两人还收到了美国华侨的来信。
在永兴镇住了一段时间板房后,一家人来到北川新县城,住进了禹祥苑小区。他们的新房位于一楼,建筑面积106平方米。
当初买这套房时,张建均向人借了4万多块钱,直到2016年才还清。
冬天,客厅里放着一个燃气取暖炉,夫妻俩坐在沙发上,一边烤火一边看电视。这样的闲暇时间对张建均来说并不多,一家人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聚齐:张建均和蒋林在外打工,张涛离家稍近,在绵阳工作;母贤碧和儿媳罗杨杨在亲戚开的花店上班,还带着孙子。
去年3月下旬,张建均出门打工。这一年,他跑了北川、甘肃定西和宜宾等地,今年1月21日才回到家。在外忙活一年,张建均挣了四万多元。蒋林在新疆打工,回来一趟更加不容易。
过年
9日下午,蒋林一家三口带着母贤碧去绵阳买了一件红色的皮衣,花了950元。几天前,张建均也收到了儿子给他买的衣服。
母贤碧说,子女给不给他们买礼物无所谓,只要一家人能团聚,就够了。
和往年一样,张建均家的年夜饭依然在家里吃。“(家里)地方宽敞,亲戚都要过来,能摆三桌。”张建均说,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当地有个习俗,当新年钟声敲响之际,要到附近的庙里烧香祈福。人多时,要到凌晨一两点才能烧完香。回家后张建均会继续看电视,甚至看个通宵。
心愿
孙子很乖。
张建均和母贤碧经常觉得这是上天对他们的补偿。他们也明白,这是儿媳教育得好。
“他这么小就知道过斑马线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张建均说,孙子不挑食,可以自己吃饭,也不会以哭闹的方式要玩具、零食之类的,每个人的话他都能听进去。
张建均最放心不下的是母贤碧。9日,他带着母贤碧去北川县人民医院查了血。检验报告显示,母贤碧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目低于正常,属于“危急值”。
母贤碧不能干重活,每个月还要花上千元买药。张建均想趁着体力还行的时候多干几年,多挣点钱,给子女减轻负担。
谈及新年愿望,张建均说:“我主要是想老婆身体好嘛,她一年四季身体不好,一天都在吃药。就希望她身体好。儿女这些嘛,都希望他们在外面多挣点钱,对父母这些都好就行,反正一家人在一堆(一起)开开心心就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