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上架新书,小记者小作家带你深度探馆
在苏州河畔的长风滨河绿地内,
一拱“虹桥”为小书迷们架起通往知识殿堂的路。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就坐落在那里
近日,本报小记者小作家受邀探馆,
为小书迷呈现这座“书香森林”的魅力。
全世界最大的单体少年儿童图书馆、全国历史最悠久的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馆藏资源最丰富的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拥有那么多“之最”的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陪伴了几代上海小囡的成长。
今年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正式开放。9月17日,本报小记者小作家受邀探访,和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萌童小主播”组成了“番茄炒蛋”组合,为大家带来少年儿童视角的第一手探馆攻略。走起!
起始站:室外雕塑
你发现了吗?馆门口的艺术装置就一本打开的童书。带领大家探馆的豌豆老师说,它的构想来源于图书馆的展示内容以及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而书本背面的左侧雕刻的是上海市少儿图书馆老馆。
从老馆到新馆,凝聚了几代人的梦想,展现上海市少儿图书馆80年的历程,是“老朋友”的回顾与成就之路,同时也是小朋友的发现与成长之路。
起始站:东侧A区底层大厅
这里就像一个洒满阳光的“悦知广场”,正中有一棵“参天大树”,边上的枝干垂下了句句美诗,“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仰头读着读着,仿佛感觉春天回来了!豌豆老师告诉大家,广场正中的这棵树别有玄机,百年以来的童书精粹都在“树上”。想着以后能“爬树”阅读,就很兴奋!
从一楼乘坐电梯,透过玻璃墙可以看到图书馆从建馆以来的“大事件”,用短短几十秒记录了图书馆的“年轮”。圆弧形的书柜和隔断墙也组成了一棵棵“书”树的年轮,见证着一代代青少年的成长。
黑科技发现——“图书高铁”智能图书分拣与传输系统
一条条轨道、一辆辆小车……在广场一角的玻璃幕墙里,同学们发现了许多神奇的装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这就是高科技的智能图书分拣与传输系统,自长风新馆地下一层贯穿至顶层,可同时运行40辆小车,堪称四通八达的“图书高铁”。透过玻璃幕墙,小读者可清晰观看系统识别芯片、借助传输带将归还图书进行智能分拣,输送至各楼层指定书箱的整个过程。图书可以自主“回家”,太神奇了!
暖心发现——轮椅区&无障碍阅览室
在总服务台一角,大家发现了一处空位,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原来这里是方便轮椅停靠的区域,腿脚不方便的小读者也可以享受舒适便捷的借阅服务,真是暖心的设计。
这个区域不仅有丰富的盲文读物,还有若干台为视障小读者提供服务的智能设备。比如一台特质的投影仪不仅可以放大字体,还可以改变字体颜色以达到舒适阅读的效果。正如工作人员老师讲的那样:“少年儿童图书馆是为所有少年儿童服务的,一个都不能少。”
卢雪慧 张皓铭(萌童小主播)
快问快答——
Q:进入图书馆后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想要快速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什么方法是快速有效的呢?
A:图书管理员姐姐告诉我,在每个楼层都有4个检索机,我们可以输入自己想要的书名,找到书索号,按索号进行找书,方便快捷。
Q:新馆预约火爆,小读者借到了自己心仪的书,可是借阅时间到了,没有再次预约到,怎么归还呢?
A:咨询台的工作人员表示,原来图书馆早就为我们考虑好了,在馆外设立了自助还书机。如果还是觉得不方便,可以到临近的图书馆归还,但是原版书籍可是一定要归还到本馆的。
方涵琳(萌童小主播)
在一楼大厅,你会看到三台“黑匣子”,它们的真实身份是少图的黑科技——自动还书机。点击屏幕上的开门键,一扇小门便张开了嘴,吞进一本图书后,它将自动分拣把书归类,还回相应的楼层,这样就能提高还书效率。
在一楼大厅出口处,有这样一间特殊的房间,它叫“无障碍阅览室”,翻开那里的图书,上面不是我们常见的方块汉字,而是印在厚厚牛皮纸上的凸点。就连里面的地球仪上也都印着有凸点的盲文。还有可以调节颜色、画面大小,可以指出画面中心、生成参考线的投影设备,方便弱视的小朋友阅读。
黄思喆 张傲来(萌童小主播)
第二站:2楼“求知摇篮”
顾名思义,二层是服务于幼儿及家长,提供幼儿图书借阅、亲子阅读及专业阅读辅导的区域。在这里,所有的书都摆在特质的低矮书柜中,弟弟妹妹们可以在工作人员或家长的指导下伸手取阅。
留住声音——童年档案馆
二楼有一个神秘的区域“童年档案馆”。它的概念构想起源于“树洞”。这个空间将收集众多3~12岁少儿家庭的影像与天籁之音,为亲子家庭建立声音档案,实现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一位带着宝宝的读者爸爸表示:“声音档案这个创意很好,希望这些声音可以保存下来,以后可以带着孩子来听。”
发现惊喜——儿童益智馆
儿童益智馆是专为0~6岁低龄儿童开设的“乐学”空间,里面有可以触摸的墙,并以儿童视角出发、融汇了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原理、工程技术、触摸感官等多领域知识,使低龄儿童“乐享”沉浸式探索的过程。具有未来感的土星漫步装置区、有趣的桌面搭建和墙面搭建区成为学龄前大童动手动脑、寓教于乐的创想空间。
第三站:3楼儿童区“创知空间”
三楼为儿童借阅区,是小学生年龄段小读者的乐知天地,有207个座位。小读者可以在半开放的“乐享天地”交流互动,这里既可满足读者舒适阅读的需求,也可以开展读书会、分享会等。一面半环绕式的大型黑板墙令人耳目一新,你可以向服务台的工作人员借取彩笔和便利贴,在留言墙上留下想说的话哦!
遇见经典——国际童书馆(童游世界)&典藏馆展陈区(童年书房)
抬头看,蓝色的地球悬挂在上空。国际童书馆里汇集了世界各国的童书特色资源,以“环游世界”的形式搭建起中国孩子与世界对话的桥梁,运用先进的互动体验装置,帮助小读者过阅读了解全球各国文化。
典藏馆是一个集典藏与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展陈空间。跟着展陈部的唐老师,大家步入这个有海派书房特色的区域,并很快有了大发现——在这个出生只有60多天的“长风馆”中却有一群年过百岁的“图书”,它们都被收录在“典藏馆”中。
作为少儿馆的老书粉,我早就在网络上了解到了“典藏馆”这一特别空间,空间内不仅有少儿馆80余年的珍贵馆藏,比如包括“小朋友文库”“幼童文库”等民国期刊和书籍,同学们还可以坐在石库门前读书、翻阅经全息投影打造的老书,品鉴少图八十年来文学、科普、期刊等丰富典藏资源。
赵安然(萌童小主播)
在典藏馆里有一本高科技的投影书,用手在空白的书本上轻轻一按,画面就会通过投影栩栩如生地刻画在页面上。走到互动长屏幕前,《猪八戒》《舒克和贝塔》《大头儿子》等一个个经典中华动画片故事,排列交互着映入眼帘,点击屏幕,还会出现更多的详细介绍。
曹安祈(萌童小主播)
走进典藏馆,就像穿越了时空,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有历史、价值、故事的书。如:《渔童》《熊猫百货商店》《猴子捞月》等等。每一本书都凝聚了那个时代作者的心力,是浓缩的精华,也是上海市少年儿童成长的印迹。我们发现,其中有些有年代感的老书,使用的都是繁体字,而且是从右往左的书写方式。
裘真、徐博轩(萌童小主播)
第四站:4楼青少区 机器人实验室
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以“乐学、乐享、乐创”为建设理念,机器人实验室的设立充分满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在图书馆内构建“体验”“探索”“活动”之多元智慧空间,实现“进入即学习”“学习即探索”。
这些机器人可以穿梭于一排排书架间,在查阅书籍、盘点书籍上都更有效率,甚至能快速的识别书架上错放的书籍。少图馆的机器人还是个超级学霸,有智慧和极强的学习能力,通过需求的更新、软件的更新,以及与小朋友互动的过程中,自动扩充知识库。好期待未来在这个实验室里的课程与活动啊!
申清宁、王冠清(萌童小主播)
探馆最后,来一段“书香对话”吧!
小记者小作家、萌童小主播采访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设计师 严赉赟
以“桥”为造型,架起成长的桥梁
长风馆选址普陀区光复西路大渡河路口,整体建筑造型采用了透明的拱形结构体,在营造出宜人阅读空间的同时,贯通南北两个公园的景观,巧妙融合文化建筑与公园绿地两大元素。
设计师严赉赟老师向大家透露了灵感的来源,“桥拱的概念由此而生,既能实现长风馆的功能,又能延续南北的景观通廊。”此外,以“桥”为建筑造型,体现情景交融的城市文化关怀,意在为人类的童年与成熟未来之间架起知识的桥梁。作为一位在上海出生、成长的本地设计师,严老师对长风馆所在的苏州河和长风公园都怀有深厚的情怀。长风馆临水的优势、城市公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都赋予了他独特的设计灵感。
打造“书香森林”
严老师和他的团队认为,作为一座专为少年儿童设计建造的图书馆,长风馆的设计提倡“以孩子为本”,是对儿童图书馆未来的一种探索,推动从“书的图书馆”向“人的图书馆”转型。他们的初心,就是让孩子们不仅仅是在此阅读,而是能在这里学会阅读和喜欢上阅读。
步入长风馆室内,大家会发现馆内拥有开放式的内部动线,呈现有趣而复合化的阅读空间。严老师解释道,馆内分布着大小不同、高低起伏的圆形书架,结合入口的“智慧树”门厅、通高中庭与螺旋楼梯,形成了阅读的“森林”。沿着阶梯拾级而上,整个过程犹如从大地走向天空一般,朝着知识的殿堂步步迈进。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习性和特征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用分层阅读的方式来创造不同年龄段的空间,”他介绍,“二三四层分别分配给幼儿、儿童和青少年”。馆内动静分区的设计灵感则来自于周边的绿地树林,书架之间打造了一个个圆形的书筒,犹如一棵棵树干。书筒内部是儿童所需的活动空间,书筒外侧是安静看书的空间。“这样的分隔既没有遮挡阳光的渗透,同时也营造出了阅读丛林的感觉。”
小彩蛋
据馆内老师介绍,之后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会陆续开展各种活动,大家只要关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就能获得更多的活动资讯。
对啦!有一个好消息要公布——《少年日报》三大品种(少儿版、儿童版、时刻准备着),现在起都能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的报架上找到。欢迎来各位小书迷小读者来少图找我们!
小记者 时越 赵云琪 周苜蓿
小作家 吴梓涵 丁凡轩
记者 顾力丹 周雪鸥
编辑 卞臻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