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豆瓣9.0,国产喜剧天花板,17年后才真正看懂
最近,我把《家有儿女》重新翻出来看了一遍,发现长大后再看,能看出不一样的味道。
小时候只觉得刘星是个活宝,长大后才发现,他是个在“误解”里长大的孩子。
有一集,刘星历史考96分,全班第一,刘梅不信,把试卷倒过来看,家里人都觉得是刘星作弊,轮着给他出了一堆超纲题后,非让刘星去承认错误。
直到夏东海发现,刘星是因为迷上了《三国》游戏,对三国时代的历史了如指掌,才知道是刘梅错怪了孩子。
我惊讶于,原来有趣的课外书和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学科启蒙,甚至比教科书还多。
有了孩子以后,相信你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当你讲紫禁城里的朝代更迭,孩子会对着故宫里的文物、角楼和铜狮出神;
当你讲三顾茅庐,他们会激动地说,他们看过《先生请出山》这部喜剧,三国的历史很好玩!
孩子有自己的观察视角,看得见、摸得着、有趣的知识,让他们能够凭着好奇心,在历史、人文和地理等多个学科之间遨游。
这些具象的知识,一点点积累,在日后串成一条脉络,构成他们完整宏大的历史观。
著名学者金克木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有两种文化,一个可叫「长城文化」,一个可叫「运河文化」。「长城文化」即隔绝、阻塞的文化。运河通联南北,是「通」的文化。
3200公里历史遗产,2500年中国文化,都藏在这条运河里。
读懂了运河历史,便是读懂了一半的中国历史。王朝的变迁、民族的融合、时代的更迭、城市的兴衰都尽在眼前,想要培养孩子全局的历史观,大运河绝不可错过。
全景式呈现2500年中国史诗级水道
浓缩的纸上“运河博物馆”
它很“大”!
足足2.4米长的巨幅历史书,极具大格局、大视野。大人孩子翻开第一眼,既能惊艳到“哇塞”,又能沉浸式感受运河的文化和美。
从京杭大运河的上游水源地北京出发,途径位于隋唐大运河中心的古都洛阳,最终到达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港宁波。
就像打开了上帝视角,深度畅游运河沿线8个省、35座城市,堪称一场博物馆级别的中国大运河人文地理盛宴。
它很“新”!
相比以时间、朝代为线索的传统历史读物,《大运河长卷》以大运河的“空间”作为线索,串联起3200米黄金水道,展现2500年的中国历史,视觉前所未有!
没有史料的艰涩难懂、也没有课本的枯燥考点,它就像游戏的通关秘籍,以有趣、新颖的方式,帮助孩子和家长快速梳理中国历史脉络和线索。
它很“全”!
《大运河长卷》融合历史、地理两大学科内容,涵盖200多个初高中知识点,集自然地理、民俗、建筑、经济、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为一炉,精心打造了一张跨学科知识图谱,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关大运河全面的通识教育。
在长卷中,你会看到洛阳的龙门石窟、邢台的邢窑白瓷、湖州的毛笔、嘉兴的南湖红船等等,不仅是中小学大语文的必修课,无数地理、人文常识也像彩蛋一样埋在里面,等着孩子去求知和探索。
堪称浓缩的“运河博物馆”,一本胜百本!
大运河,全球运河届的C位,当之无愧的史诗级水道。
当自然之力驱使中国的江河自西向东流,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却以人工之力,让河流第一次长距离自北向南贯通中国!
盘门水陆并行的设计、南旺枢纽和长安闸等水利工程因地制宜的修筑,堪称巧夺天公!
沈括发明“分层筑堰”测量地势、疏通汴河,“运河之父”郭守敬促使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无数水利界明星,都藏在大运河的历史长河间。
元明清时期,运河裁弯取直,直接连通了北京和江南地区。
淮安、扬州等因运河而兴的城市繁荣更达鼎盛。淮扬菜因运河而美,积聚南北滋味,担起“开国第一宴”之重任;扬州盐商也因运河而富,推动着江南园林的建造,促进了戏曲、雅集文会的繁荣。
如今,千年古运河还担负起了南水北调(东线)新使命,为干旱的华北大地送去水源——北京的水里碱变少了,茉莉花茶越泡越甜;老舍笔下的济南趵突泉也重新奔涌出生机。
大运河是每个人中国人的过去,也是现在和未来!
长卷上“活”着的建筑、民俗
大运河长卷,横向梳理了沿岸城市200多个建筑、特色风俗、水利设施、漕运工具和重要人物知识点。
你看,原来北京烤鸭居然来源于南京,葱白来自山东,甜面酱来自保定,它的美味融合了几个城市的美食精髓。
在“武术之乡”沧州,“镖不喊沧州”,可见这里武林高手、能人异士奇多;
而在苏州昆山,“百戏之祖”昆曲,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无愧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拱宸桥,连通了大运河东西两岸、也连通了杭州城古今;
杭州市区内仅剩的一座楼阁式古塔“文峰塔”,当年鉴真和尚曾在这里多次向东瀛出发……
图源 |《家有儿女》、《ANIMALS》
原标题:《豆瓣9.0,国产喜剧天花板,17年后才真正看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