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具刺客”成收割“利器”,究竟该如何购买孩子的文具?

2022-09-20 1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开学后

不少家长

在给孩子购买文具的时候

发现文具价格在悄然升高

一支洞洞铅笔售价近20元

一支米菲宝珠笔(水性圆珠笔)

售价50元

……

虽然说买不买在家长

但是有时候看着孩子喜欢

就不忍心拒绝

有时看着别的家长买

自己也忍不住跟着买

但不管什么原因

付钱的时候

都会心疼一下自己的钱包

不少家长表示

“雪糕刺客”就已经难以忍受

现在又出现了“文具刺客”

比起平价文具

“文具刺客”究竟贵在哪里

文具渐有“玩具化”之势

所谓玩具的“高档化”

是把文具设计与漫画IP结合

加以各种装饰性的文创设计

价格远高于同类型普通文具

比如航海王unique黑金系列

中性笔售价为55元

而一支普通中性笔不到它的零头

印有宝可梦、哆啦A梦、阿童木等

知名动漫人物形象的钢笔

每支价格均闯进三位数

还有奥特曼、柯南主题盲盒

有正版授权的盲盒

单价都不便宜

能开出中性笔、荧光笔

便利贴、橡皮擦等物品

由于可以随机收集到各类

印有自己喜欢动漫人物形象的文具

受到不少青少年追捧

这些样式新颖、功能繁多的文具

在俘获学生粉丝的同时

也成了收割家长钱包的“利器”

需要注意的是

“文具刺客”

虽然是用猝不及防的高价

“刺痛”消费者

但其引发人们反感的主要原因

在于“突袭”而不是高价

价格标签“失踪”、商品混放

结账时给人“当头一棍”的情况

主要侵犯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

多部门发文

对文具销售进行规范

开学前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

《关于规范本市文具销售经营者

价格行为的提醒告诫书》

对文具销售等进行规范

其中明确

文具销售经营者在销售文具过程中

应当依法标示

商品的品名、价格和计价单位

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

同一品牌或种类的商品

因特征不同而实行不同价格的

应当针对不同的价格分别标示品名

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

要及时调整

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

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此外

严禁以低价

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

以高价进行结算

向上滑动浏览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也发布了

文具消费提示

提醒广大家长及学生理性消费

不要盲目攀比

购买豪华、高价文具用品

把安全实用放到首位

呼吁文具经营者

不制造奇特花哨的营销噱头

不虚假夸大文具用品的使用功效

确保为消费者提供

质量可靠、安全实用的文具用品

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买文具要强调实用性

孩子入学写的是硬笔字

从实用性来说

普通的铅笔就能满足学习需求

在学校

老师也不建议

孩子使用贵重或比较花哨的文具

低年级孩子的文具很容易丢失

孩子也可能抢着玩

进而可能造成攀比心理

老师更强调

文具的实用性和功能的单一性

这些购买文具的小贴士

赶紧记下来

1

别买三无产品

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千万不要因为贪便宜而随便在路边小店购买三无产品。

2

别选有香味过浓的文具

有香味的文具,往往含有苯、甲醛等有害物质。外表越香艳,内心越歹毒。

3

别买颜值过高的文具

文具颜值越高,其添加的化工用剂就越多,对孩子的伤害自然就越大。

4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纠正孩子啃咬文具的习惯,使用文具后要及时洗手,切忌边吃饭边学习,以防毒从口入。

5

小心文具尖锐棱角

有些造型独特的文具盒带有锐利边缘和尖端,可能给使用者造成伤害,家长们一定要在仔细观察后再给孩子选购。

其实

文具越来越花哨

越来越个性化的趋势

无伤大雅

有时反而能给学生

略显枯燥的学习生活

带来一些乐趣

但是

面对文具市场的新变化

还需分情况看待

对于孩子们

过度追捧高价文具的现象

一方面

需要商家

增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

避免利用他们心智不够成熟的特点

布下“消费陷阱”

另一方面

引导孩子

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才是治本之策

有了清醒的消费观

他们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明确自己

真正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这一点

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生活

也会大有裨益

原标题:《“文具刺客”成收割“利器”,究竟该如何购买孩子的文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