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庆猴痘病例详情披露,病毒会大范围传播吗?

2022-09-20 20: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近日

重庆市确诊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

引起广泛关注

猴痘病毒会引发大范围传播吗?

如何预防?

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疾控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孙继民

“目前,猴痘病毒在我国及我省引起大范围传播的风险较低。”孙继民介绍,根据目前疫情形势及病毒流行病学特点,浙江存在一定程度的境外输入病例风险,但在现有监测体系下发生本地传播扩散的风险较低,公众无需过度恐慌。

据了解,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其宿主主要是灵长类动物和啮齿类动物。该病毒首先在猴子身上发现,因此称之为猴痘病毒。

今年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已报告6万余例猴痘病例,其中,美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等欧美国家报告病例数较多。

“以往猴痘主要通过接触宿主动物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或者被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今年的病例绝大多数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肌肤密切接触而传播。”孙继民说,接触猴痘病人的污染物也会造成病毒传播,病毒甚至还能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气溶胶传播,以及通过胎盘发生母婴传播。

感染猴痘会出现哪些症状呢?从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看,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今年猴痘疫情暴发主要发生在非传统流行地区,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偏多,病情相对较轻,几乎所有病例都出现皮疹或皮肤损害,且皮疹病变主要局限在一定区域,通常不会进一步扩散。”孙继民说。

目前,治疗猴痘并没有特效药,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绝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孙继民表示,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具有相似性,曾经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对猴痘具有免疫作用。

在谈及预防猴痘措施时,孙继民建议,民众不要与近期尤其是近三周内有境外旅居史的人员发生密切肌肤接触,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手卫生等个人健康工作。

此外,孙继民提醒,对于最近刚回国的人员,如果在境外有疑似猴痘病人或者宿主接触史,回国后要主动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备,在入境21天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皮疹等可疑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即将出国人员则要密切关注目的地国家的猴痘疫情,了解相关预防知识,避免与可疑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及猴痘病人接触,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9月19日消息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当天发布了

《现场纪要:

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

中国重庆市,2022年9月16日》

现场纪要指出,一名29岁的中国籍销售人员于9月2日至8日访问德国,随后前往西班牙,并于9月14日返回重庆。该男子曾出现喉咙干燥发痒,9月9日发烧,右脚踝出现红色皮疹和脓疱。9月11日,他前往一家私人诊所,服用消炎药。9月14日,他被隔离在重庆新冠肺炎隔离点。他自述出现猴痘样临床表现,随后被重庆市疾控中心确定为猴痘疑似病例。

经过检测,上述病例中的猴痘病毒 (China-CQ202209)属于西非系B.1支,与6月21日采集的德国病毒高度同源。这些结果确认了该病例是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

现场纪要中还写道,目前,在中非和西非以外的多个非流行国家发现了许多猴痘病例,并且频繁发生人传人。特别是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出现了类似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新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已于7月23日宣布猴痘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重庆报告输入性猴痘病例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文指出,新冠疫情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为防止猴痘疫情输入,发挥了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这次重庆报告猴痘病例就是在新冠防控入境“7+3”隔离过程中发现的。

吴尊友进一步解释道,猴痘的潜伏期为5-21天,多数为6-13天。新冠疫情防控的入境“7+3”隔离措施,可以拦截住大部分境外输入的猴痘病例,但潜伏期超过7天的病例,就有可能流入社会。

吴尊友通过分析既往传染病的传染规律认为,考虑到西太平洋区域目前仅有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3个国家的猴痘病例达到5例以上,在重庆报告首例猴痘病例之外存在漏网病例的可能性非常小。

自5月上旬以来,一些非历史流行国家和地区均报告了猴痘病例,且大多数有旅行史的确诊病例曾到访的是欧洲和北美,而非猴痘流行的西非、中非。世界卫生组织称,这是猴痘病毒被发现以来,首次在不同地理区域的非历史流行国家地区和历史流行国家同时报告许多猴痘病例。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截至9月5日,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病例52996例,死亡18例。

猴痘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正痘病毒中对人类致病的4种病毒之一(其余3种为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猴痘病毒有西非和刚果盆地两个分支,其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5月以来,非地方性流行地区发现的猴痘病例样本,测序分析结果为西非分支。

为了防控猴痘疫情,6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指出疾病控制旨在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调查、早处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日常接诊发热伴出疹病人时,应注意询问病例流行病学史,同时进行病原学筛查。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近期猴痘疫情发展趋势如何?

吴尊友发文解读

1. 近期猴痘疫情趋势

欧美报告猴痘病例数最多的几个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巴西等,在今年5月相继报告本国“首例”猴痘病例后,都出现了后续的病例数不断增加,继而快速上升的流行形势。中国大陆是否会出现类似于欧美国家当初的猴痘疫情发展趋势呢?

中国大陆出现这种疫情现象的可能极小!

首先,欧美国家报告的“首例”猴痘病例,病人没有近期去过猴痘传统流行区的旅行历史。也就是说,这些国家报告的“首例”猴痘病例,应该是在当地感染的,他们并非当地的“首例”猴痘病例,疫情已经在当地隐匿流行了一段时间。而中国大陆报告的“首例”病例,由境外入境,在新冠防控隔离观察期间发现,有明确的从猴痘疫情国家或地区旅行的历史,非本地传播感染。

其次,中国大陆尚无本地传播的猴痘感染者,疫情主要由境外输入,新冠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在阻止猴痘输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世界卫生组织把全球的猴痘疫情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全球总体定级为中等风险,其中,欧洲和美洲两个区域为高风险,非洲和东地中海及东南亚三个区域为中等风险,中国大陆所在的西太平洋区域属于低风险。随着美洲和欧洲两个高风险区域的猴痘疫情下降,给中国大陆外防输入减轻了压力。

尽管近期中国大陆不会发生猴痘流行,但出现零星病例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2. 欧美国家猴痘防疫有哪些经验可借鉴

以欧美国家为主要受害国的猴痘疫情,在经历两个多月的快速增长后,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这种下降,不是猴痘流行的自然现象,而是人为干预起到了关键作用。

两方面干预措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猴痘为全球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给世界各国,特别是猴痘疫情上升的国家拉响了警报,也给猴痘疫情的主要受害人群敲响了警钟,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宣传,使得大家对猴痘疫情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些对于病人的早诊断、早发现和及时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受到猴痘疫情威胁的主要受害群体,尤其是男男性行为人群,也自觉采取行动,减少猴痘传播危险行为的发生。这些都对减少了猴痘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预防疫苗的精准使用。目前尚无猴痘病毒研制的针对性疫苗,但预防天花的疫苗能有效预防猴痘感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2013年就批准了天花疫苗在适应症方面增加了预防猴痘的作用。欧美猴痘疫情严重国家采取了以猴痘病例为中心、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疫苗接种的预防方式,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扩散。

3. 猴痘预防

(1)传入载体:中国大陆境内尚无猴痘病毒,将由感染的人或动物从境外传入,才有可能造成本地猴痘的传播流行。从猴痘由欧美几个主要国家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的现象来看,人作为病毒载体实现跨洲/跨国/跨地区传播的风险最大。重庆报告首例猴痘病例也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大陆后续可能出现的零星病例,也将是由人作为载体传入。

(2)传染源:从境外猴痘流行地区来华的外国人或归国人员,是潜在的传染源,尤其是来自猴痘流行地区的主要受害人群或与主要受害人员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长期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来华超过猴痘最长潜伏期21天的外国人以及归国人员,没有传播猴痘的风险。

感染猴痘并出现临床症状,特别是在外露皮肤表面,如脸面和手,有红疹等显性症状的猴痘病例,他们作为猴痘传染源的作用非常有限,要么在来华启程前被发现,要么在入境时被发现,或者在新冠防控隔离期间被发现,很难造成入境后的社会传播。

最有可能把猴痘病毒带入境内的传染源,是那些处于潜伏期(特别是超过7天)的猴痘病毒感染者,或者无症状的猴痘病毒感染者。

(3)早期本地传播的两种场景:发生本地猴痘病毒传播最有可能的场景,将类似于欧美国家的主要传播方式,由来境外猴痘流行区来华的外国人或归国人员,他们是猴痘轻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与境内性取向相似、生活方式相似的人,发生造成猴痘传播的亲密肌肤接触而引发传播;第二种情景是来华或归国人员,他们是猴痘轻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家庭生活日常接触中造成家庭成员的感染。

(4)物体表面污染传播:只有在猴痘疫情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可能造成人们通过接触污染的门把手、座便器等传播。目前,中国大陆尚无社区传播,物体表面没有受到猴痘病毒污染。但养成个人卫生习惯依然很重要。做好手卫生,可以预防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也可以预防猴痘传播;注意使用公用座便器卫生,即可预防皮肤性传染病,也可预防猴痘。因此,培养并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将对预防猴痘发挥积极作用。

原标题:《重庆猴痘病例详情披露,病毒会大范围传播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