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探访北海越南归侨最大安置点:“老营生”成就归侨红火生活
选食材、摆桌子、煮甜品、下订单……位于广西北海市侨港风情街的“港湾糖水”店,工人们每天早晨以一气呵成的麻利动作开启一天的营生,接待一批又一批闻香而至的中外食客。
54岁的越南归侨周世权和55岁的梁明莲夫妇是“港湾糖水”的老板。1978年,他们随着众多难侨从越南回到中国谋生。
作为昔日中国最大的印支难民安置点,北海市侨港镇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为周世权夫妇等7700余名越南归难侨提供了安身之所。在侨港安置下来后,周世权夫妇为生计给人打过临时工,也曾有过“以海为生”的经历。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侨港镇居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不少打鱼为生的归侨家庭纷纷开店经商。周世权夫妇于1997年放弃高风险的海上作业,率先开办侨港镇第一家糖水店。
周世权回忆,起步阶段,店铺连名字都没有,依靠着做街坊邻居的生意维持生计。后来,随着味道提升及品种增加,慕名前来的食客越来越多。由于生意蒸蒸日上,周世权放弃原有的小商铺,转租同一街道的另一间更大商铺,那时候才给店铺起了“港湾糖水”的名字。
侨港风情街在周世权儿子周基印象中,2012年开始,北海市建设侨港饮食风情一条街,游客渐多,他们店的生意更好,生活更是日渐红火起来。最大的改观是,现在不愁吃穿,房子、车子已购置,父母每年也去不同的地方旅行。
周基回忆,以前的生活能吃上鸡腿是奢望。每逢节假日家族聚餐,肉菜很少,而且只有两个鸡腿供10多个小孩分食,父母总叮嘱他不要吃那么多,留点给他人。
与周世权夫妇一样,55岁的越南归侨陈远芳一家也凭借经营越南卷粉摊过上幸福生活。
从走街串巷摆路边摊,到“侨越世家卷粉”多家分店的老板,陈远芳将祖辈传承的“旧业”玩出“新花样”,全家人很快从初到侨港时搭建的简易纸板房搬进了商品住宅区。
春节前夕,陈远芳和女儿徐国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忙着选购食材、管理店铺。徐国芬说,春节期间他们的生意会很”火爆”,去年春节,他们家卷粉一天可卖上千条。
“现在归侨的生活越过越好。”徐国芬笑着说,他们请有10多名工人,基本都是归侨。这些工人大部分工资都在2000元至3500元人民币之间,很多工人也实现买房买车的目标。
周世权、陈远芳等的生活变化是侨港镇众多归难侨的缩影。在与当地人的融合中,归侨们保留了异域的饮食文化。炒螺、糖水、蟹仔粉和春卷等饮食文化已成为侨港最具特色的招牌,如今更是北海市旅游的一张名片。
北海市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布局建设这个侨港风情小镇,将依托归侨、渔港、海滩等资源,建设东南亚特色风情体验区、侨港文化博物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等,同时解决镇上更多归侨的居住和就业问题。
徐国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红火。
(原标题:《探访越南归侨最大安置点:“老营生”成就归侨红火生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