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诗中节令】鸿雁:唯有年年秋雁飞『明月几时有』(125)

2022-09-17 05: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607期 】

“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白露一过,大雁开始南飞了。

雁是很受中国人喜爱的鸟儿。《水浒传》中,燕青在秋林渡射雁,宋江发了这样一番议论:

“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宋江说“雁有五德”,实际上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大雁作为“五德之禽”,自古就具有相当重要的礼仪意味。

《左传·昭公元年》载:“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这里的“委禽”即纳采,也就是纳采之礼,在古人的婚礼中,必不可少的礼物就是雁。这是因为大雁被人们认为是忠贞不渝的象征,它们遵守着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夫妻雁往往形影不离,共享甘苦,若有一方遇难,另一方必舍命相护。如果一方死去,另一方绝不再与其他大雁相配,从此形单影只孤独终老。

金章宗泰和五年,元好问赴并州应试,途径汾河,遇上一位捕雁人,说自己早上捕到一只雁,另一只漏网的雁见配偶被杀死,苦苦叫个不停,不肯离去,最终碰死在地上。元好问听后唏嘘不已,从捕雁的人手中将双雁买下,葬在汾河岸边,堆些石块作为标记,叫作“雁丘”。后来他作了一首《摸鱼儿·雁丘词》,成为了爱情诗中的经典之作: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两只大雁跨越生死流传至今的爱情悲歌,更是人破空而来的千古一问:情为何物?

对大雁来说,情是忠贞,更是守信。

《吕氏春秋》说:“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雁是候鸟,每年因季节迁徙,一到秋天便结队飞向南方,人或有时失信,雁却从不爽约。可是,雁的这种“有情”,有时却显得格外“无情”: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在忠诚地提醒着你,又是一年秋天要过去了。所以,赵嘏说“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李清照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说“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张可久说“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让人惆怅的,不仅是萧瑟寂寥的秋天,还有年年相似的雁,岁岁不同的人。

雁总是在白露之后南迁,而白露之后,中秋节也不远了。于是,对于异乡的游子,归雁的“无情”又多了一层。

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由华州弃官,携家客居秦州。白露时节,他想起处于战乱之中的几个弟弟,突然听到雁阵经过的鸣叫声,一时国难家愁涌上心头,不禁感慨万端,写下了一首《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大雁每年都能准时归乡,人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不流离他乡,骨肉分离,这是多么令人伤感的事情。对现在漂泊异乡的人们来说,小时候只道寻常的中秋节,长大之后却发现,独自过节已经成为了常态,虽说“千里共婵娟”,但终究是“月圆人不圆”,倒真是人不如雁了。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原标题:《【诗中节令】鸿雁:唯有年年秋雁飞『明月几时有』(125)》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