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地法检大规模“换帅”:9成科班出身,8成跨省交流
连日来,各地省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密集调整。与2013年、2016年相比,此次多地法检“换帅”规模更大。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月4日,28个省级行政区39名“一把手”履新各省级法院、检察院,多为跨地、跨系统交流提任,他们中近9成为科班出身,有法学专业背景,年龄集中在53岁至56岁之间。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两位专家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跨省跨系统交流提任,更加突出法学专业背景、更加注重基层经验等特点反映出,近年来中央在政法系统用人更为专业化的趋势。
33人跨省跨单位交流提任
记者注意到,39名履新“两长”中,33人为跨省交流,占8成以上,远高于2016年调整时近5成的比例。
出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时侠联,此前在安徽“深耕”;此次南下出任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把手”的陈凤超,过去在东北吉林任职;履新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开军,此前10年均在青海任职。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江告诉记者,省部级干部全国范围内跨地域交流久已有之,本次大范围异地调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司法体制改革的形势和需要,有利于干部摆脱地方干扰,防治贪污腐败,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分析说,领导干部异地任职,可以有效防止“搞山头”、任人唯亲、滥用权力等现象。
据统计,在18位履新的检察长中,有6位来自其他省份的省级检察院;在21位履新的法院院长中,有8位来自其他省份的高级法院。
其他“新帅”多为法检之间交流,例如,此次调任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琪林、福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霍敏、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玉,此前多年在法院系统工作;此次调任的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凤超、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智,此前在检察系统工作。
还有一些“新帅”有在其他政法机关、纪检部门工作的经历。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景海、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明国、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丁顺生等,曾在公安、司法、纪委等单位长期工作。
吴江解读道,政法干部之所以多为体系内流动,是因为法院、检察院对知识、经验、能力有较高专业性要求,专业领域跨度不能太大。政法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职能或多或少有所关联,干部在这些单位之间交流,更易于工作的理解和协调。
科班出身多专业性突出
此次履新的“两长”,出身著名法学院校科班的比例很高。记者依据公开简历信息统计,他们中24位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老牌政法大学,多位毕业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系。
竹立家认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干部任免可以看出,“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不复存在。我国教育实力大幅提升,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越来越齐全,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避免了干部短缺、“外行领导内行”等情况的出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就“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出“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明确要求。吴江说,专业化是当前选拔干部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司法体制改革中,员额制要求法院和检察院院领导办案,倒逼“两长”提高专业化水平。
“过去,‘这个干部副职已经干了那么长时间,该提拔了’,是一种从人出发的思路。新时代的思路是,从事出发,看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理念上有很大不同。”吴江补充说,这符合党中央提出的把“事业为上选拔干部”放在选人用人的首要位置的精神。
此次履新的“两长”中,还有一些为学者型专家。例如,履新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贾宇,曾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是知名的刑法学专家,曾出版数十部学术专著。
竹立家认为,干部选拔强调专业背景是顺应社会发展形势,现代社会的复杂程度增强,社会运行的不稳定性也在增强,对专业化、知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吴江说,过去,相对于其他党政部门,司法机关的干部流动相对慢些,干部来源相对少些。选拔的干部有一定身份转换经历,在体制内外都有所锻炼,能使视野更宽广。进入新时代,群众对司法的期盼更高,司法机关亟需引入一流人才,“学而优则仕”传递一个信号,即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不管是做法官还是做学者,优秀人才都可以进入党政干部队伍中。
“空降”官员少多为“60”后
履新“两长”中,从中央国家机关“空降”的数量不多。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宫鸣,此前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夏道虎,此前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
据公开资料显示,曾参与审理“聂树斌再审案”的夏道虎,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检察长办公室主任、控告检察厅副厅长、死刑复核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政治部副主任、刑事申诉检察厅厅长,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监督庭庭长等职。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
记者注意到,这一理念在此次干部任用中亦有所体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胡道才,大学毕业后到江苏省灌南县人民法院工作,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一步步成长,此次履新之前担任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时侠联1984年参加工作时是宿县地区行署司法局律师;工作经历包括宿县地区监察局科员、副科长、科长、室副主任,灵璧县委副书记,萧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挂职任青岛市胶南市委副书记等职。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宗仁,1966年5月生人;贾宇1963年2月出生;霍敏生于1964年4月。记者统计发现,此次出任“两长”的官员,绝大多数是“60后”,年龄集中在53岁至56岁。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明国最年轻,是1967年10月生人。
专家们认为,“60”后干部正值经验与能力的最佳时期,年富力强,创新意识强,开始担任司法机关高级领导职务,将推动新时代司法工作实现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题为《9成科班出身 8成跨省交流 专家分析称法检“新帅”更加适应司改需求》)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