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平昌冬奥丨“朝鲜半岛旗”再度挥舞,韩国人热情与困惑并存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怡清
2018-02-10 18:5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只要(朝韩运动员)能一起入场,已经很感动了。”回忆起十多年前与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朝韩运动员共举“朝鲜半岛旗”的场景,40岁出头的韩国导游红梅如是感叹。

自1991年日本千叶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朝韩运动员联合组队首次共举“朝鲜半岛旗”入场以来,类似的经典场景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并不鲜见——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2007年中国长春亚冬会……但在过去10年多时间里,朝韩两国运动员并肩携手已远离了视线。

2月9日晚,朝韩两国代表团在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举“朝鲜半岛旗”共同入场。新华社 图

2月9日晚7时,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鲜女子冰球选手黄忠金和韩国男子雪车选手元润钟,同举“朝鲜半岛旗”步入会场,向世界观众重申了朝韩两国在民族上的“同宗性”(minjok),和奥林匹克呼唤和平的巨大感召力。

“同一个民族,不能像仇人一样”

9日晚最为感人的时刻,出现在韩朝冬奥代表团入场时。当代表团成员共同举着“朝鲜半岛旗”一起入场时,全场观众纷纷起身,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全场。

韩国总统文在寅当晚在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与朝鲜高级别代表团团长金永南及金正恩胞妹金与正握手的画面,也经全球媒体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冬奥会开幕之前,韩国国内已经掀起了一股“朝鲜热”。

“从今天开始,几乎所有的频道就都开始播放奥运会了,其他电视连续剧基本都会被延播。”2月8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韩国导游红梅说,在这些电视画面中,朝鲜各个代表团的一举一动成为关注的焦点。

8日当晚8时,由朝鲜多个艺术团顶尖艺术人员组成的朝鲜三池渊管弦乐团,在韩国江陵艺术中心演出。这场时隔15年的“首秀”火爆异常,甚至出现了高达200:1抢票率的一票难求情景。

朝鲜三池渊管弦乐团11日在首尔的演出票同样在第一时间被抢购一空。

与朝鲜三池渊管弦乐团同样受到热捧的,还有久负盛名的朝鲜拉拉队、体育代表团。其中,韩朝女子冰球联队尤为受到关注,这是朝鲜半岛分裂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首次在奥运级别赛事中组建联队参赛。

“现在有种‘主播’朝鲜的感觉。”游红梅说。

今年1月中旬,从朝韩两国围绕冬奥会事宜在板门店朝方一侧正式举行工作会议,到两国确认举“朝鲜半岛旗”共同入场并组建女子冰球联队参赛,前后仅2天时间。不仅如此,朝鲜《劳动新闻》、朝鲜政府政党团体举行联合会议还罕见地先后发表了致海内外全体朝鲜民族呼吁书,倡导统一。

“(一切)来得太突然了。”红梅并没有亲属在朝鲜,她自认为对朝韩关系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客观与理性。她认为朝韩关系不能总是僵持着,“(我们)毕竟是同一个民族,不能像仇人一样。虽然现在还无法统一,但是如果首先像朋友那样相处的话,也应该会很不错。”

“我们知道气氛突然转变可能会让人感觉困惑,尤其是考虑到人们一个月前还对朝鲜的导弹试验感到不安。”对于这些困惑的声音,青瓦台宣传首席秘书尹永灿给出了积极的态度,在韩国,包括总统文在寅在内,约有800万人有亲属住在朝鲜,“平昌奥运会可以超越‘和解’,为紧张局势的缓解以及建设朝鲜半岛的和平提供线索”。

“很难让年轻人理解你所经历的”

年过40岁的红梅亲历过上世纪80、90年代南北关系对抗与对话并存的时期,也目睹过新世纪之初朝韩关系的突破性进展,及之后转入的停滞时期。

与红梅冷静与热情并存截然不同的是,她的3个孩子难以对朝鲜产生“同一个国家”的亲近感。

“你很难让年轻人来理解你所经历过的。”她说。

一些调查数据也反映了类似的倾向。根据韩国统一研究院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多岁的韩国人中,71.2%对朝鲜半岛统一的认同度越来越低。但在全部人口中,支持率仍保持了57.8%,但相较于4年前的69.3%也有下降。

“我很震惊,”韩国前外长金星焕(Kim Sung-hwan)说,“年轻人似乎认为朝鲜是一个什么都没带、只拿着空汤匙闯入派对的陌生人。”

金星焕说,“某种意义上,(‘朝鲜半岛旗’)是削弱韩国存在感的一种方式……尽管我们邀请朝鲜参加奥运会、朝鲜派出拉拉队是好事,但我们必须非常严肃地面对韩国自身的国家身份问题。”

在复旦大学求学的韩国留学生小李仍然认同民族统一的目标。她向澎湃新闻说,尽管不知道(现阶段)能否真正达成统一,但是这个目标一定要有,这次冬奥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

不过,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两国运动员一同入场时,她说没有过多关注。

    责任编辑:单珊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