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家三代都是大人物,但没一个活过50岁
范仲淹《岳阳楼记》开篇第一句话,信息量就很大。他写的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这一年,范仲淹正大力推行庆历新政,滕子京作为他的盟友兼改革干将,却在对西夏的战事中,被御史台定性为“贪污犯”。
御史台的主管官员为御史中丞王拱辰,此人一向不支持庆历新政。滕子京被贬出京,正是王拱辰的“杰作”。但王拱辰还不满意。就在这年秋天,凭着一场饭局,他又将一位改革派青年才俊逐出朝廷,永不叙用。
这个倒霉蛋,是《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
滕子京被赶出汴京那会儿,苏舜钦正在帝都的进奏院上班。这个部门的职责,大抵类似今天的驻京办。只不过,宋朝的进奏院除了设置各地所属的进奏官外,还有一名京官,负责总监进奏院事务。苏舜钦就是这里的一把手。
金秋九月,正值一年一度的“赛神会”,在京各部衙门按惯例都得请客吃饭。进奏院是个清水衙门,为了让同僚们吃好喝好,刚上任的苏舜钦命人依照往年惯例,将衙门里用剩的一些废纸、旧邸报等,拿去卖钱。同时,他自掏腰包,充作酒钱。
就在同僚几个人推杯换盏间,一则“苏舜钦利用职权,大搞公款吃喝,召妓作陪,丑态百出”的花边新闻,被王拱辰整理好送到了宋仁宗手里。
随后,苏舜钦在一向提倡节俭的宋仁宗面前,缴了印,丢了官。
▲苏舜钦的诗及其画像。图源/网络
因吃酒而出事,在苏氏家族中,苏舜钦绝对不是第一人。他的爷爷苏易简,就是喝酒给喝死的。
作为苏家名扬宋朝宦场的开端,苏易简少年成名。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年仅23岁的他,便拿下了当年科举考试的状元。
要知道,这次科举有北宋第一“龙虎榜”之称,寇准、王旦、李沆、向敏中等日后赫赫有名的宰辅之才,都是这一科的举子。
▲寇准。图源/电视剧照
苏易简来自蜀地,为梓州铜山(今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人士。他出身书香门第,家族自称源自西汉典属国苏武。其祖上苏绰、苏威、苏夔、苏亶、苏瓌、苏頲等,都是载入史册的南北朝、隋唐名臣。在苏舜钦的文集中,也有“隋唐之际多伟人,六叶之内,四至大丞相,袭封邳许”的形象记载。
由于铜山苏氏数世“习作诗书,善属词赋”,所以尚在垂髫之年,苏易简便跟在父、祖身后苦读诗书,陶冶情操。
苏易简的祖父苏寓是蜀地小有名气的儒者,以善读《左氏春秋》《汉书》闻名。苏易简的父亲苏协虽不及乃父优秀,但家族基因传承良好。人长得够帅之余,还“操行明洁,所学博大”。苏协耀眼的光辉,很快得蜀地一代名士薛鍨的赏识,成了薛家的乘龙快婿,并与其女薛氏诞下独子苏易简。
薛氏自幼秉承家族门风,“通经史,晓礼仪”。她对苏易简的教育,颇有孟母之风。史载,在苏易简成名后,宋太宗曾召薛氏入宫,向其请教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薛氏答:“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
苏易简“十岁诵五经,属词赋,名传京师”,22岁应举,以一篇三千余字长文,直击宋太宗内心,成功登顶北宋第一“龙虎榜”榜首,力压天下文雄。
科举制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饱学之士,经过公平竞争,最终为国家所用。苏易简以文章力压寇准、王旦等人成为状元,自然深受朝野广泛关注。
在循例任职地方后不久,他便被召回京师,长期供职东宫备策顾问,并替宋太宗起草各类诏书。
写文章对苏易简来说,难度不高,但起初他对官样文章并不得要领,好在他为人足够机灵,因此,之后宋太宗每每让他及时起草诏书,总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苏易简每逢作文必喝酒,而且,逢喝必醉。宋太宗担心他发挥失常,只好做起了类似慈父般的“劝酒”角色,曾专门写了《诫酒》《劝酒》两诗赐给苏易简,让他只要想喝酒,就掏出这两首诗,朗诵给其母听。
▲宋太宗画像。图源/网络
但即便这样,也仅是限制了苏易简在上班时间私自饮酒的行为。工作时间以外,苏易简时常流连开封酒肆,四处寻酒喝。
尽管他平生嗜酒,但该办正事时,却一点也不含糊。史载,苏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宋太宗对他的培养又是以宰辅为对标,因此,派他“知贡举”那是必经之路。
所谓“知贡举”,就是全权主掌科举考试。当时,一般出任此官的,多是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要员。苏易简此番特命全权主管科举,也可看出宋太宗对他的一片提拔用心。
没想到,苏易简第一次知贡举,就引发了一场大风波。在已中举的名单中,出现了两个跟他沾亲带故的考生。一个叫崔范,是他的妻弟。一个叫王千里,其父是苏易简父亲的尊师王孚。试前,王孚也曾托人向苏易简请求多加关照。按规定,凡与考官沾亲带故的考生,考试前均需向官方申报,申请别置考场考试,称“别试”。
很明显,崔范、王千里的操作已涉嫌违规。更要命的是,崔范考试时,正值父丧。按照规定,无论举子还是正式官员,遇父母丧事丁忧三年,已是沿用许久的道德及法律惯例。
于是,此次考试一结束,苏易简就被言官们以徇私舞弊为由,从重弹劾了。若不是事后查明,其与崔范、王千里并未存在私相授受,恐怕他的仕途生涯到此便戛然而止了。
▲苏易简画像。图源/网络
苏易简后来学乖了。
端拱二年(989年),他再次获得宋太宗“知贡举”的委托。这一次,他可没给参加考试的举子们“开后门”。为了防止有人走后门被特殊照顾,他特地与其他四位副主考以身作则,将自己锁于贡院内,直至考试结果公布。
苏易简的这项新规定,后来被称作“锁院”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
可是,谁也想到,他主动避嫌“开后门”,麻烦还是如期而至。
这次考试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考生中,来自蜀地的何光逢,是苏易简父亲的好朋友。此人从前曾当过一任县令,后因贪污受贿,被罢了官,客居京师。听闻苏易简出任“知贡举”,这个何老头也是不要脸,竟设法混入考场,当“枪手”,捞外快。苏易简发现后,当即将他逐出了考场。
何光逢恼羞成怒,写了封状书,抨击朝廷,诋毁苏易简。这封“谤书”被苏易简获得,便上奏了宋太宗,何光逢由此被捕下狱,后处死刑。
何光逢死后,苏易简成了母亲薛氏口中的“不肖子”。薛氏认为,苏易简与何光逢是晚辈与长辈的关系,《礼记》有云“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如今,何光逢因苏易简之故,被下狱丢了性命。千错万错,都是苏易简的错。
面对母亲的责骂,苏易简日后自责不已,并逐渐落下心病。
不过,这次监考的圆满成功,却为他的仕途晋升提供了巨大裨益。
淳化三年(992年),年仅35岁的苏易简获封参知政事,成为与前辈吕端、赵昌言等人平起平坐的副宰相。可坐上高位的他,却更不快乐了。因为,他太年轻了。
他和同为参知政事的赵昌言关系很差,甚至闹到了宋太宗面前。宋太宗对二人都很欣赏,“皆优容之”。但问题的最终解决,是二人双双被外放地方任职,宋太宗的耳边才算清静了。
失去了朝会及皇帝的束缚的苏易简,从此更加贪杯,直到某夜因喝酒过量,病死于当地官衙,年仅39岁。
▲以苏易简为原型创作的影视形象“苏义简”。图源/电视剧照
苏易简虽然与赵昌言不对付,但其孙子苏舜钦的生母王氏,却是赵昌言的外孙女。
两家最后化敌为友,得益于一个关键人物——赵昌言的女婿王旦。
苏易简与王旦是同科好友,自己在任参知政事时,又多次向朝廷举荐王旦。因此,当老友兼同僚故去之后,王旦平时就对苏氏家族多加照拂。
由于科举的兴起,导致自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土崩瓦解。过去盛行的门第婚,到宋朝成了无人问津的过去式,人们开始崇尚“婚姻不问阀阅”之风。作为大宋的官僚新贵,王旦虽然有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心理上却仍对高门大户有依恋情结。于是,一种在官宦阶层流行的家族通婚意识,影响了王旦的择婿标准。
苏易简故去时,其母薛氏仍在世。王旦每次到苏家看望老人时,总要带上自己的次女。在王旦的有意撮合下,苏易简的儿子苏耆,成了王府的东床快婿。
苏耆,正是苏舜钦的父亲。当然,能被王旦青眼赏识,除了家庭出身外,他本人也是学富五车、前途光明之辈。王旦与苏氏的联姻,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超前投资。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22岁的苏耆参加科举考试。在成功通过乡试、省试后,苏耆在殿试阶段落榜了。当时,“知贡举”的主考,正是他的岳父王旦。为了不让岳父难做,他主动在御前提出放弃功名,重头再来。
当时读书人的入仕路径,除了参加科举获得进士身份外,“献文召试”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所谓“献文召试”,即宋朝鼓励名人、名臣之后献书给朝廷,并由皇帝亲自召对获得官职的考试。当时宋真宗正欲效法秦皇汉武东封西祀,献书活动尤为盛行。宋真宗看不过来,就交给身边的宰相、近臣们评选。于是,苏耆落第后的次年,便如愿在“献文召试”中胜出,获赐进士名衔。
尽管苏耆中举有“走后门”之嫌,但他精忠为国却为世人所称道。
与乃父平生好酒不同,苏耆工书法,好写诗。
宋朝自澶渊之盟后,与北方的辽朝保持着每年至少往来一次的遣使频率。苏耆曾两次出使辽朝,在去往北国的路上,他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写首诗,借景抒情。这些诗,对于故国的人们而言,就是一篇篇免费的辽朝“风物志”。通过苏耆的笔触,宋朝官方也及时了解了敌国的动向,并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苏耆的诗几乎都散佚了,传到今天不过两首,但他吟诗作赋的习惯,却深深影响了他的儿子——苏舜钦。
▲苏舜钦。图源/电视剧照
苏舜钦从小就能说会写。跟随父亲到各地任职的经历,又为他在诗歌创作上提供了写实灵感。才及弱冠,他便在跟随父亲返任京师的途中,写下了《和解生中秋月》:
不为人间意,居然节物清。
银堂通夜白,金饼隔林明。
醉客尊前倒,栖乌露下惊。
悲欢今古事,寂寂堕荒城。
舜钦崇拜盛唐时期的诗人杜甫。为了向偶像看齐,他不但自号“子美”,还毕生以传播“杜诗”精神为己任。
杜甫当年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留下了千古名句“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苏舜钦便效仿他在《城南感怀呈永叔》里,将遭遇水旱灾害的贫苦大众描写成:
……
十月七八死,当路横其尸。
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
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
天岂意如此?泱荡莫可知!
高位厌梁肉,坐论搀云霓。
岂无富人术,使之长熙熙?
总之,在苏舜钦心中,杜甫就是自己人生的楷模。偶像关心国家安危,自己也要体谅民生疾苦。
因父、祖两辈皆有人位列宰辅,再加上父辈们颜值在线,故苏舜钦一出道,便是京城最靓的仔。史书称“一时豪俊多从游之”,欧阳修也说这人是特立独行之士,值得我辈景仰。
随父亲回京后,苏舜钦便得了父荫,补授太庙斋郎。官不大,但不影响他为国为民。
当时,宋真宗时期的“面子工程”玉清昭应宫在一场雷雨引发的火灾中轰然倒塌。这座宫殿当年修建时耗费了北宋政府近两年的财政收入,规模宏大。看到千疮百孔的玉清宫,听政的刘太后萌生了重修大殿的心思。
▲穿上衮服的刘太后。图源/电视剧照
苏舜钦不失时机地跑到登闻鼓院,击鼓替天下百姓鸣不平。
他的奏疏言辞激烈,却也直击朝野痛点。虽然把刘太后说得很难受,但这位某刻曾心怀武后心思的刘太后最终并没有过分为难他,只将他贬为荥阳县尉,驱逐出京。
被逐出京后,苏舜钦反而更春风得意。
景祐元年(1034年),他参加了专为荫庇子弟们特设的“锁厅试”,一举夺魁,继爷爷苏易简之后,同列状元及第。
宋朝贵族联姻盛行“榜下捉婿”,苏舜钦不仅高富帅,还有功名在身,深得达官贵人们的喜爱。很快,他就被工部侍郎杜衍相中为婿。
杜衍的祖上为隋唐时代的京兆杜氏,苏舜钦的偶像杜甫也出自这个家族。合理猜想,苏舜钦对这门亲事应该相当满意。
▲苏舜钦的妻子杜氏。图源/电视剧照
在岳父的提携下,苏舜钦很快与范仲淹、富弼、梅尧臣、欧阳修等人交游。他们不仅是当时的文化名流,更与苏舜钦有着相同的诗文创作理念。所以,当苏舜钦提出针对宋朝古文革新的观点时,包括范仲淹在内,几乎所有的顶流文人均对其投来欣赏的目光。
宋朝因累年的冗官、冗员以及土地兼并等问题,政府及民间都出现了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在宋仁宗上位前,宋初已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等抗议政府缴收各种苛捐杂税的运动。为了救国,范仲淹主张发起改革,推动“庆历新政”。
苏舜钦本就抱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如今机会来了,他便主动加入了改革队伍。范仲淹大感欣慰,遂请旨将苏舜钦调去监进奏院事。
别看这个官小,进奏院的主要业务就是上传下达,苏舜钦任此职,实际上就能及时为范仲淹等革新官员提供最新的国家动态。却不料,这样的安排,最终导致了苏舜钦悲剧的官场人生。
庆历新政在处理宋初遗留问题时,采取的办法直截了当,缺少回旋余地。总结就是,哪里人多往哪里裁,尽量收缩官员任用及晋升通道。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改革官员提出,均衡发放职田,多余的部分收归国有,严禁官员侵占百姓利益。
与历史上所有的变法类似,庆历新政的推行,触犯了一批既得利益者。于是,反对派在朝堂上捏造范仲淹结党营私的罪证。尽管宋仁宗对庆历新政持肯定态度,但哪个皇帝不怕大臣结朋党?宋仁宗遂将范仲淹外放出京为官,算是小施惩戒。而苏舜钦恰在此时,于进奏院内与众同僚畅饮,酒酣耳热时,“语涉讪上”。
“语涉讪上”,嘲笑皇帝,这在古代基本等同欺君之罪。当然,此为王拱辰所言,真实情况怎样,不得而知。
王拱辰把弹劾苏舜钦的奏章交上去后,宋仁宗一开始并没有立即处理。皇帝认为,御史台控告苏舜钦,实乃以“莫须有”的罪名,捏造谎言,加深党争矛盾。
▲王拱辰。图源/电视剧照
可是,这份奏折刚送上去没多久,本案的关键人物李定出场了。此人与后来陷害苏东坡的李定,同名而已,不是同一个人。
事情的起因是,这个名叫李定的中书舍人希望参加苏舜钦的“文会宴”,但被苏舜钦邀请到进奏院内吃饭的官员,都是如王益柔、尹源、梅尧臣等支持改革的新贵。李定在这群官员中实在排不上号,被拒绝了,遂添油加醋地向王拱辰告密。
李定的中书舍人职务,掌宫廷传宣诏命,对两派党争之事,自然耳熟能详。有了李定的“神助攻”,王拱辰最终让宋仁宗坐实了苏舜钦“结党营私”的罪行。
可这个事情依旧很难办。因为,苏舜钦的岳父是宰相杜衍,舅舅王素是知谏院,掌管言路,这些人全都支持范仲淹变法。如果这个时候严整苏舜钦,难免让人怀疑这背后是皇帝的杀鸡儆猴。故而,最后给苏舜钦定的罪名是“监守自盗”,以削籍为民了事。
对于一个世代为官的高门子弟,被开除公职,相当于给他的前途提前画上了休止符。
事实也的确如此。
离开京城,苏舜钦心情郁闷。他在《离京后作》中写道:
春风奈别何,一棹逐惊波。
去国丹心折,流年白发多。
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穷达皆常事,难忘对酒歌。
可以说,进奏院狱后,苏舜钦一夜白头。但既然已被削官为民,他也只能面对现实。
他南下苏州,买了一大片闲置田居,筑亭沧浪,每日放情山水,消磨时光。
▲苏州沧浪亭。图源/图虫创意
苏氏家族自他太爷爷那辈开始,就奠定了读书穷理的调性。住进沧浪亭的苏舜钦,罕有俗务,遂如《沧浪亭记》所述:“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进奏院狱案的打击始终未曾消弭。
铜山苏氏家族虽是文人显贵之家,但要是没有宋太宗当年的知遇,就没有苏易简后来的飞黄腾达,更不可能造就苏舜钦生来便自带高贵的气质。所以,无论是苏舜钦还是苏氏其他子弟,心中都怀抱对君主“忠信”的情结。
在沧浪亭的岁月中,苏舜钦经常上书朝廷替自己鸣冤。可除了最后一次,其他都失败了。
庆历八年(1048年)十二月,年仅41岁的苏舜钦病逝于沧浪亭。
消息传来,欧阳修亲笔为他撰写祭文和墓志铭。在墓志铭中,欧阳修不无动情地写道:“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
没有人为苏舜钦“申冤”,这是他的悲剧,也是铜山苏氏家族的悲剧,昭示着一个顶级家族趋于没落。
苏舜钦病逝时,还有个哥哥苏舜元在世,但仅六年后,苏舜元也去世了。《宋史》载,苏舜元“为人精悍任气节,为歌诗亦豪健,尤善草书,舜钦不能及”,是个诗歌和书法名家。如今,人们将苏氏家族中苏易简、苏舜钦、苏舜元祖孙三人合称为“铜山三苏”,以区别于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眉山三苏”。在后世看来,铜山三苏的知名度远不如眉山三苏,但在历史上,前者的成名时代显然比后者更早。
回看铜山苏氏家族在苏舜钦、苏舜元去世后衰微,很大原因在于这个家族的“短命基因”。
光大苏氏家族门楣的第一人苏易简,只活了39岁,留下四子,苏寿、苏耆、苏宿、苏叟。从四个儿子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苏易简对儿孙长寿的祈愿,可惜并未如愿。这四人中,我们明确知道生卒年的是苏耆和苏叟,苏耆活了49岁,苏叟活了45岁,均未破五十关口。苏叟无子,唯有一女。苏耆有三子,苏舜元、苏舜钦、苏舜宾,皆中进士。但苏舜宾早卒,苏舜元活了49岁,苏舜钦活了41岁,第三代的佼佼者仍未破五十关口。第四代中,苏舜元有七子两女,苏舜钦有三子两女,人丁还算兴旺,但家族中再也没有闪耀的牛人出现,不管年岁如何,已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庸常。
欧阳修当年为苏舜钦之死叹息,事后看来,这何尝不是对一个家族的叹息!
参考文献:
[宋]苏舜钦:《苏舜钦集》,中华书局,1961年
[宋]欧阳修:《欧阳修集》,三晋出版社,2008年
[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97年
李贵录:《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
韩少春:《苏舜钦家世生平与文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0年
徐红:《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研究——以精英分子为中心》,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 END -
原标题:《一家三代都是大人物,但没一个活过50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