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小时吃了4片止痛片就肾衰?止痛药怎么吃才对?

2022-09-15 16: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祝您健康杂志 祝您健康杂志

今天 康康 看新闻发现:人人都可能会用到止痛药,可了解止痛药的人真没几个。

浙江宁波的一位高三学生,就因为吃止痛药,肾衰了。

也就是前几天,这位同学跑步回来,腿疼得厉害,还腹泻了几次。

家长怕去医院看病太浪费时间,会影响到孩子的功课,就拿家里常备的止痛药给她吃。

上午8时许,她吃了2片;上午11时,腿疼没有缓解,她又吃了2片。

就是3个小时吃下的这4片止痛药,在几天后把她“送”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肾衰竭。

你吃的|是哪种止痛药?

止痛药,称得上是人类医学史上重要的几个发明之一。

毕竟,它将人类从疼痛这一亘古难题中解救了出来。

发展至近日,止痛药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肌松类止痛药、中成药止痛药等。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001 ▶▶▶

最常见也最常用到的止痛药,一般大小药店均有销售,多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偏头痛、痛经等。

肌松类止痛药

002 ▶▶▶

此类药物能抑制导致肌肉痉挛的反射,松弛骨骼肌,缓解肌肉紧张、痉挛状态所致的疼痛,并增加受累肌肉的灵活性,多用于缓解颈、肩、腰、背部的疼痛、僵硬、肌肉紧张感等。

中成药止痛药

003 ▶▶▶

大多通过活血化瘀、行气通络达到止痛目的。因为此类药物五花八门,选择时应慎重。

阿片类止痛药

004 ▶▶▶

需要专门的处方才能购买,一般药店买不到,一般人也用不到。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吃的止痛药都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家族成员”除了我们很熟悉的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还有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非那西汀、醋氨酚、保泰松、安替比林、氨基比林等20几种。

可能就是因为常见易得,所以最常引发各类问题的也是这类药物。

止痛药|为什么会伤肾?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所以对炎性疼痛效果好;它还有一定的退热所用,所以一些伴有发热的疼痛比如牙痛、头痛也会用到它,而且即便长期使用也基本没有成瘾性,总体来说安全性很高了。

但是,它对于刺痛无效,例如外伤所致的疼痛,胃肠绞痛、胆绞痛等平滑肌绞痛,吃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意义不大。

不仅如此,它还存在心血管系统风险(包括心脏病发作)、脑卒中及胃肠道出血。

临床甚至有过因为胃痛吃这类止痛药,结果非但没能缓解,反而引发胃出血的“倒霉”病例。

另一个使用该药的禁忌就是:肝肾功能不全。

因为非甾体消炎药会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肾前列腺素是肾脏主要的血管扩张剂,因此通常涉及肾脏缺血损伤,发生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少尿或无尿、水肿等。

运气好的患者在停药后肾功能可以恢复,但也有一些比较“倒霉”的患者,停药3-7日肾功能没有能够恢复,此时就需要肾脏穿刺进行活检,接受补液、激素治疗甚至透析。

吃药时|怎样才能护肾?

当然,绝大多数人在服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后,并不会遭遇急性肾衰竭,但为防万一,我们还是可以掌握一些规避风险的诀窍。

1

避免大量服用或混服

短时间内多次、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非常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有些患者同时服用了多种止痛药,却不知道自己服用的药物尽管名称不同,其实都属于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结果导致意外发生。

2

服药时适当多饮水

吃止痛药时一定要多饮水,可大大降低肾损伤风险,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3

如不适即刻停药就医

如果在服用止痛药后出现少尿、水肿、恶心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尽早停药并接受干预,减少对肾脏功能的损害。

疼痛只是症状,所以不能只治痛、不治病。

滥用止痛药除了有带来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外,还存在掩盖症状、延误治疗的风险。

大家不妨将疼痛视为身体的“警告”,暂时给自己按下暂停键,请医生为自己解决一下健康方面的问题。

本文内容部分引用自《不是哪里疼,都能吃布洛芬》,原载于《祝您健康》2022.6,原文作者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张博文。

凤凰健康读书会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

内容策划 / 排版:朱菁菁

原标题:《3小时吃了4片止痛片就肾衰?就问止痛药怎么吃才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