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买手追讨2亿货款,洋码头创始人:将引入战投,分期清偿
因未能及时给买手的历史订单结算货款,跨境电商洋码头被推上风口浪尖。
近日,多条洋码头买手向洋码头讨要货款的视频在网络平台流传,洋码头被买手质疑非法侵占商家货款。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无法结算的订单为2022年5月1日前的历史订单,涉及2亿元货款和3800万元保证金。
9月14日,对于如何偿还商家货款与保证金,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回应澎湃新闻记者:“必须搞定,我个人股权全卖掉,也要偿付掉。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创始人团队股权稀释,引入战略投资,然后把历史货款分期陆续清偿。尤其是那些业务资源和业务价值巨大的买手,是并购方和战略投资方非常看重的。”
对于并购方或战略投资者是否愿意接盘债务,曾碧波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洋码头之前融资估值约40亿元,现在大打折扣。
14日,“洋码头买手服务号”微信公号发布声明称,近期,洋码头关注到被平台查出的不良商户(存在“买卖账户”“售假”等一系列严重违规违法的经营行为),在各网络平台上刻意制造不实报道,利用“人去楼空”“命悬一线”“深陷泥潭”等字眼博取流量,使用户、商家、媒体对洋码头产生了误读、曲解和发酵,并试图胁迫威逼公司及利用创始人个人人身安全等来满足他们所谓的条件和需求 ,对这种行为平台将寻求法律途径进行合规合法地处理,坚决抵制任何造谣生事的行为 ,全力保障平台正常经营商家的利益。
洋码头在声明中称,公司已经委托律师,针对聚众滋事的非法商户进行举报。
买手:平台约2亿元的货款没有结算
“他想以不良商家做借口,压下去洋码头的丑事”,“平台是欺负我们海外的买手回不了国内。”对于洋码头的声明,买手们存在异议。
9月14日,一位被拖欠600余万元货款的洋码头头部买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是在洋码头运营9年的俄罗斯买手,今年2月份开始,货款难以提现。“拖欠理由从公司要上市、到新旧系统交替,再到现在彻底没钱。”该买手说。
该买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已经申请仲裁。天眼查APP上的一则仲裁程序中的财产保全法律文书显示,冻结被申请人上海洋码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名下银行存款人民币6,572,834元,或查封、扣押其相等价值的财产或财产性权益。本裁定立即开始执行。
两位韩国买手是从2021年遇到提现困难。一位韩国直邮美妆买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在洋码头运营3年,被拖欠货款41万。
另一位韩国买手在2021年6月被拖欠22.4万元。“今年2月,商家们一起来到洋码头公司讨要货款,经过协商,洋码头同意给我们货款总额的30%,剩余的货款洋码头说分期打,3月底打20%,7月底打30%,11月底打20%,但我回家后再没收到后续的款项。”买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据他了解约有300名商家被拖欠货款,只是拖欠货款的金额、时间不一。
一位公司主体注册的德国买手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在洋码头运营四年多,平台从去年2021年7月开始拖欠货款,到目前为止约16万元。“刚开始是货款结算慢,然后是一两个月不能提现,其间我一直催促他们。最近直接回复我,只能等,没有其他方法。”
对于洋码头14日发布的声明,上述买手们并不认同。“我们并非供货商,我们是买手,这些钱是和买家完成交易的钱,说白了,那实实在在是我们自己的钱。”一位买手说。
从买手向澎湃新闻记者提供的录音来看,曾碧波在8月底与买手的沟通中提及在公司去年拆除红筹(海外)架构后,有股东退出,加上退还投资方款项和银行抽贷,公司少了1.8亿元。同时,洋码头在做合规改造,将平台的资金结算系统重新改造和切割,全部委托给有资质的支付机构,以及全部在境外结算(不再境内结算)。
“合规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确实历史订单结算款项与公司经营资金是放在一起的,都放进了资金托管系统,以确保我们正在经营的买手能够及时结算,5月1日前的历史订单的结算确实没办法兑付。”曾碧波说,公司的钱要用来发展业务,而不是“擦屁股”。
曾碧波提及,截至8月8日,5月1日前无法兑付的历史订单货款约有2亿元,另有商家保证金3800万元,公司已将所有的财务、合同流水交给了经侦。
平台:5月后的货款资金结算已委托第三方机构托管
在洋码头的声明中提到,今年5月,洋码头平台已经和支付宝国际以及微信国际达成支付托管合作。目前,洋码头平台的消费者订单货款资金结算已全面委托第三方机构托管,洋码头也全面完成跨境结算合规化改造,对于平台上不良商户的清退也告一段落。
“目前平台的订单付款和资金都是安全的,与洋码头上海公司的经营资金以及债权诉讼无关联,请洋码头消费者和正常经营的合规买手放心。”洋码头在声明中称。
这则声明“忽略”了5月1日前的订单结算,也是买手们集中讨要的货款。
洋码头为何会走到如今地步?
曾碧波曾在8月份的公开信中谈到,按照公司战略规划,平台进行合规整理整顿,清退不良商户,平台资金结算全方面托管等,预料到业务可能会受到局部影响,考虑到疫情后出国游购物需求抑制在国内,洋码头能交付的商品和直播是能满足这个需求,再加上洋码头去年底刚融资到款近一亿元,他信心满满,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洋码头订单取消率高达40%,是他没想到的。
为稳住平台交易,洋码头将公司自身经营资金也放入整个资金托管平台以确保买手新的订单资金得到及时的结算和回款,但这进一步恶化了洋码头的现金流状况,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外部供应商债权诉讼和银行抽贷等连锁反应。
曾碧波承认在公司一些关键决策上,其作为公司创始人有误判。比如,应该在去年8月做资金切割,而不是放在今年5月。去年底融资到账的1亿元,应该用于业务发展,而不是去清偿历史债务。
对于公司“人去楼空”一事,在14日的声明中,洋码头再次提及为了最大程度度过这个寒冬,洋码头现在正尽最大的努力开源节流,控制所有不必要开支,因此当下公司先采取员工全体居家办公模式降低成本。
8月23日,曾碧波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洋码头总部合约已到期,洋码头公司现有员工约五六十人,相较于去年年底离职了约百人,在职的员工将保证8000元的最低收入,总监级别以上公司管理人员薪资打对折,经理级别薪资打7折。
官网显示,洋码头成立于2010年,平台认证买手超过6万名。截至8月,洋码头的活跃买手还有约1000个(此前活跃买手约为3000个)。
上述俄罗斯买手依然选择留在洋码头平台上,对于为何还愿意留在洋码头平台,该买手颇显无奈:“我想试试万里汇(洋码头第三方资金托管账户)能不能正常回款,我该爆料爆料、该仲裁仲裁、该运营运营,条条路都要走一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