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寄情·中秋 | 欧阳川子:仰头望明月 寄情千里光
仰头望明月 寄情千里光
作者:欧阳川子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
金色九月,又到中秋。今年的中秋与教师节是同一天,当明月遇上恩师,在团圆的期盼里更多了对于良师的感激。不论是校园里三尺讲台上的谆谆教诲,抑或是工作岗位上前辈们的指点迷津,正是因为每一位老师的存在,才让我摸索搭建起不断前行的道路。中秋的圆月照亮了大地,而一路走来的老师们,则是照亮了人生旅途,祝愿所有的老师们桃李满园,如中秋的明月般照亮每一位学子的前行路。
在中国的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故中秋又称为“仲秋”。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时候的满月更圆、更明亮,因而中秋的月亮更被赋予了圆满之意。每年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夜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与亲人共赏。而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月亮寄托自己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其实从周朝起,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夏天祭地、秋天祭月、冬日祭天的礼制,最早在《周礼》一书中,出现了“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传到民间,便形成了传统的活动。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此时中秋节便成为了固定的节日。至明清时,中秋节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中国的节日,总逃不过和某种特定的食物联系起来,现如今提起中秋,大家最先想起的便是月饼,甚至中秋节也被戏称为“月饼节”。在我的家乡湖南邵阳,中秋的节日含义除了月满人团圆以外,更加突出的仪式感大概就是来自于餐桌了。早在节日来临一月前,店铺、集市上便开始出现月饼的身影,从豆沙到水果到莲蓉蛋黄再到五仁,各式口味各种包装的月饼让人眼花缭乱,市场上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家里堆满的亲朋好友互赠的月饼,成为了这一节日的在记忆里的定格。印象中,在中秋的这一天里,不管有怎样忙碌的工作或学习,大家晚上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互相道着“回家过节去”。在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能有这样“慢下来”的时刻,大抵也是这个节日的重要意义之一吧。
在邵阳,中秋节除了月饼之外,家家户户餐桌上最常出现的食物还有甜酒糍粑。事实上,甜酒糍粑也是邵阳逢年过节时的必备单品,其重要地位可以媲美北方的饺子。
在隆回的乡村,许多家庭节日前会自己制作糍粑,先把糯米晒干洗净,浸12小时以后用大火蒸2-3个小时,后倒进一个巨大的石臼里,举起手腕粗的枣木大槌不断击打,最后倒入模具中成型。其中最为特别的环节便是雕花,有红花点缀的,寓意是甜蜜美满,有青松点缀的,寓意为万年常青。在节日里,人们将糍粑切成小块,和甜酒一起煮开,黏糊糊的糍粑伴着酒香,冒着蒸汽端上餐桌,这一顿团圆饭的仪式才算正式圆满。
现场制作糍粑
上学时总读到望月思乡的诗句,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情感,直到自己成为异乡人,才读懂“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今年是我离开家乡的第四年,也是我正式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入职法院的这段时间里,各位前辈同事们无私地给予我帮助,如同师长一般为我指点迷津、照亮前路。恰好今年的中秋与教师节是同一天,在这里既要寄情于中秋的明月,更要感谢一路的恩师们。
中秋佳节,虽然无法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有些遗憾,但也庆幸即便身处他乡,亦能与朋友同事一同相聚,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更期待下一个月圆相聚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