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峥嵘十年|大气治理十年之变:从雾霾重重到蓝天常驻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刁凡超
2022-09-15 07:12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2022年,蓝天白云成为北京常态,驱车自东向西行驶在高架上,抬头就能看到远处的西山。在北京人的朋友圈里,晒蓝天不再像几年前那样激动,蓝天常驻的当下只有配上绚丽的朝霞或晚霞才值得抬手拍下那一瞬间。

北京市PM2.5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降幅达63.1%,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改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

岂止是北京。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实施,2013年以来,我国空气质量大幅改善。2021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浓度平均为30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5.9%,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2%,比2013年上升19.5个百分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评价说:“中国用不到十年时间,完成了美国近三十年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

“退后十”攻坚战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发生持续近一个月的大范围雾霾,面积超14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约8亿。

那一年,原环境保护部刚开始对全国74个主要城市开展PM2.5例行监测,当时北京出现了5次重度污染过程,京津冀13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达到430微克/立方米,全国多座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当时面对这些监测数据,我的内心无比沉重和焦虑。”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领域首席科学家柴发合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回忆说,“记得有一年国庆假期,我开车从北京到河北,看到一路上空气质量都很差,我内心很焦急,感受到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和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艰巨性。”

2017年12月16日,河北保定市高碑店,拆除的煤炉在 “禁煤区”成为历史。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资料图

同年,原环境保护部开始发布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河北官员最不愿意看到的新闻之一就是“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排名出炉”。因为,每一次的“空气质量最差城市”中,河北省都会占据多个名额。据生态环境部公开数据显示,在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全国空气最差10城市中,河北省都占了7席;在2016年、2017年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都有6个。这种排名给河北的大气治理带来巨大压力。

在当时的排名中屡屡垫底的河北邢台,是国家老工业基地。钢铁、煤化工、玻璃等重化工业企业多依城而建,城市方圆40公里内有130多家涉煤企业,年消耗煤炭1700万吨,落后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使得邢台空气质量排名想要退出全国后十名困难重重。

面对大气污染严峻形势,邢台通过“压煤”“压线”“压排”等措施,倒逼企业转型。目前,邢台市216家重点涉气企业实现较2019年排污量同比下降50%以上;“中国玻璃城”沙河市(邢台代管)在产玻璃企业20条生产线完成“烟羽消白”治理工程,实现“超超低”排放。从“认命论”“输入论”“投降论”到主动出击,邢台在转型升级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背水一战,其战必胜;强化治理,付出与努力就一定不会白费。” 柴发合说,“虽然‘退后十’难度大,但只要各地各部门,以扎扎实实的工作,高质量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就能收获蓝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2019年,邢台市PM2.5平均浓度实现了“六连降”,2019年底邢台市提出PM2.5退出全国“倒十”目标。2020年邢台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2项指标改善率分别达16.9%、18.5%,均居全省第一,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中均居第一。PM2.5年均浓度53微克/立方米,位居全国168个重点监测城市倒18位,成功退出“倒十”。

河北样本

2022年第一季度河北省各市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十名,为近年来首次。与此同时,张家口、唐山、秦皇岛和承德4个城市进入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前十名,河北全省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河北省各城市2013年和2021年PM2.5浓度 来源:中国环科院大气所

“这是河北省空气质量的历史性突破,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柴发合说,相比于其他省份,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量更大,大气污染治理难度也更大;但经过近几年科学、精准的治理之后,河北省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这些监测数字背后的动态变化,折射的是河北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的成绩。“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一次又一次阵痛之后,河北的空气越来越清新,蓝天越来越明媚。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李清龙说:“河北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下一步,河北省将继续巩固深化‘退后十’成果,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贡献。”

河北的空气质量改善历程是京津冀乃至全国大气治理的一个“缩影”。

2017年1月1日,在与山东交界处,河北衡水的一家浴池燃煤锅炉废气排放污染严重。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资料图

从治理区域看,2013年发布的“大气十条”将京津冀三省市划为重点区域,2017年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2018年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则将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划为重点区域。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进程的推进,重点区域的范围在不断优化调整,体现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在不断提升。

从治理措施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调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不断下降;持续开展区域联防联控,连续组织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切实减轻重污染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实施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专项,为未来精准治污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些治理措施,为其他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经验,也为我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明道路。

从治理成果看,2013—2021年,在所有重点区域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的降幅最大;河北省PM2.5浓度降幅也在所有省份中位居前列,这有力推动了我国空气质量的改善。

科技支撑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难题,不光要发现问题,还要研究如何解决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付诸行动,然后再评估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因此,科技支撑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尤为重要。

过去几年,柴发合和他的团队一直处于“多线作战”的忙碌状态,不仅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还要参与生态环境部组织的调研和监督帮扶,及时了解地方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为各地提供大气污染治理科技支撑,应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比如在应对重污染天气时,他们不仅要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还要持续跟踪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并做出科学研判提供给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使他们及时调整相应措施。

“2015年,社会各界对散煤污染治理的认识还不统一,存在一定的争论,我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调研,证明了散煤治理的重要性,坚定了推进散煤治理的决心,目前的治理效果也证实,散煤治理对我国空气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柴发合说。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比如建成国内最大的空天地综合立体观测网和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了“监测预报-会商分析-预警应急-监管执法-跟踪评估”全过程的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这些成果都有力支撑了“大气十条”和《三年行动计划》的圆满收官,推动了区域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2013—2021年全国及重点区域PM2.5浓度变化情况  来源:中国环科院大气所

数据显示,2013年-2021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分别下降62.7%和54.7%,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上升32.2个和19.7个百分点。而2013年以来全国空气质量大幅改善,是在我国GDP持续快速增长的形势下完成的,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不过,柴发合也指出,虽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呈现持续快速改善态势,但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依然时有发生,臭氧浓度呈缓慢升高趋势,大气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然存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从“十四五”开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阶段。柴发合建议,应坚持稳中求进,全面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作为重要任务;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源头防控,推广低碳环保技术,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同时,还要深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强化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进一步加强战略统筹、推进制度体系融合,强化区域协同监管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责任编辑:钟煜豪
    图片编辑:施佳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