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新村脉 | 化丰村:历史不断变迁,文明经久流传

2022-09-12 20: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高新村脉

高新村脉众多,

我们见证了历史

在古村落身上留下的痕迹,

也见证着时代赋予村落新的印记。

那么今天,

我们就去探索另一个

具有田园式诗和远方感触的村落,

【化丰村】

跟着小新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位置

化丰村地处环山公路107省道以南的终南山化羊峪口,东连新阳坡,南依终南山,西临牛首山,北与化东村毗邻。原为化东村一部分,1961年从华东村分出,因驻地化羊坡,取驻地首字及丰收之意,得名化丰村。

化丰村管辖化羊坡、马鞍桥两个自然村及两个地片,140余户,700余人。

化羊坡(村)位于街道办驻地南约2千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前,化羊峪口山坡上,先后居有人家,故名。马鞍翘(村)位于街道办驻地西南约3千米处。因其地形如马鞍的翘状,故名。前岭(地片)位于街道办驻地东南约4千米处。因系山前一小岭,故名。余庙洼(地片)位于街道办驻地西南约4千米处。来历不详。

村名由来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前,化羊峪口山坡上,先后居有人家,原名叫化羊坡(化阳坡、花羊坡),原为化东村一部分,1961年从华东村分出,因驻地化羊坡,坡上有元代修建的化羊庙,取驻地首字及丰收之意,得名化丰村。

历史沿革

清朝末年至民国二十二年,全县五区13操,辖于二区(区公所驻炉丹村)化羊操化羊里。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为联保制,属化羊联(驻庞光镇)1保(西堡)、2保(中堡)、3保(东堡、化羊坡)。民国二十八年(1939)改为乡(镇)保甲制,属太平乡(乡公所驻庞光镇)5保。

1949年6月属太平区第5乡。1950年4月16日户县行政区乡缩编时,在7个区62个乡中隶属于第3区(太平区)第5乡(化羊乡)记名:化羊坡。1956年6月20日,全县缩编为3个区公所,26个乡镇人民政府,本村隶属秦渡区公所庞光乡。1958年8月28日,废区、乡制,全县成立8个人民公社,41个管理区,本村隶属太平人民公社,庞光管理区。1961年5月,将全县8个人民公社改编为21个人民公社,487个大队,本村属于庞光公社化羊坡大队。1984年,庞光公社改为庞光乡。1996年,撤乡建庞光镇,辖25个行政村,下设129个村民小组。本村隶属庞光镇管辖。2016年,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复,撤销户县,设立西安市鄠邑区。户县所辖各镇不变,本村隶属鄠邑区庞光镇管辖。2018年11月西安市高新区正式托管鄠邑区秦渡镇、草堂镇、庞光镇等10个镇街。本村也随之变更由高新区庞光镇管辖。

人文景观

●化羊庙

化羊庙位于化羊峪口内200余米处,因化羊峪口而得名,又称东岳行祠、化羊宫、东岳庙等。传为元代建筑。明宣德元年(1426)至景泰二年(1451)、嘉靖十一年(1532)、隆庆二年(1568)、万历四十年(1612),及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宣统二年(1910)均曾多次重修。原有庙宇130余间,原有面积约30公顷,是一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现存以东岳献殿为主要建筑,基本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文化大革命之后,整修了东岳献殿和一些建筑,现有庙宇49间。

化羊庙历史悠久,相传宋真宗成吉思汗,宋朝关中第一状元杨砺,明永寿王、保安王,文学家王九思、何景明,清代诗人王心敬等曾到此游览题词。2019年10月7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化羊庙又称化羊宫、华阳观、东岳庙、天齐庙、泰岳行祠。"化羊宫"之名,最早见于明王九思《游山记》:"由金峰东行半里许即化羊宫"。据明正德年间永寿王谒泰岳行祠之句:"化羊庙,即东岳行祠,"又称"天齐庙"、"东岳庙"。过去东岳庙、天齐庙遍布中国大地,庙内所供主神东岳大帝在民间很有影响。东岳大帝又名泰山神,在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中,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在汉族民间传说中东岳大帝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 出生大权,并由此延伸出:执掌人世臣民的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历代帝王对东岳大帝尊崇有加。《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周朝武将黄飞虎任东岳大帝之职:"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唐玄宗封其为天齐王,意为功与天齐。宋真宗时封其为仁圣天齐王,后又加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成为东岳大帝。化羊庙现存的东岳献殿内至今仍供奉着东岳大帝。

古朴的化羊庙山门,正中悬一匾,写着明代学者王九思对此处的赞辞:“吾户山水之胜兹地为最。”两旁木匾楹联是:“终南山下敕建宇庙尊东岳;扈阳谷中流传石头曾化羊。”

穿过山门走入院中,院内栽有四棵雪松,东厢房是神仙殿,供奉着黄帝、炎帝、嫘祖、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仓颉、后稷、鲁班、范蠡、蔡伦等12位神仙,西厢房是“十殿阎君殿”,供奉着阎君王、转轮阎君、平等阎君、泰山阎君、宋帝阎君等十大阎王,每人名字后还注明“刀山斧劈”、“解锯研磨”等不同职司。

东岳献殿是我省保存稀有的一座元代建筑。面宽五间六楹,单檐式庑殿顶,进深6米,明间宽4米,次间宽2.8米。建筑面积107.73平方米,属厅堂构架。献殿前矗有元代石碑一通,碑高2.37米,上部蒙文,下部汉文。另有《重修古迹东岳庙记碑》一通,系明景泰三年立。还有《化羊峪补修东岳庙记》碑一通。

东岳献殿内中间供奉前文提到的东岳大帝。左边配享的是主司文运的文昌君,文昌君也称文曲星,是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仙。右边配享是宋朝"关中第一状元"--杨砺。据《宋史》载,杨砺(930-999),户县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庚申科状元,杨砺刚中状元,父亲就去世,故其悲痛欲绝,数日水米不进,以俸禄不足以养母为由,闲居不仕,直至官府、亲朋催促才赴任。不久,又因母病辞官。后入京,任光禄寺丞。母亲病逝,服丧期满,转为秘书丞,改任屯田员外郎,后任鄂州知州,因善于治理而名著于朝野。真宗赵恒登基前任,曾问其何年及第,杨砺默而不答。后赵恒知其为状元,后悔失言。从此,对其不以状元自傲的品德,极为敬重。离世后真宗十分悲痛,冒雨前往吊唁,因车驾进不了胡同,真宗竟徒步至其灵前,悼念追忆良久。回朝后,诏令罢朝致哀,追赠兵部尚书。

●金峰寺

始建于隋,兴于唐,复兴于明。极盛时期拥有山林数百顷,僧众达500人之多。殿宇10座,法身塔3座,观星台1座。寺院后一片竹林,林后土丘下有一泉眼,水质甘甜清澈,常年涌流不止,人称“神水”。西汉刘歆《山海经》对此泉有记述:“神水”入寺,注入玉液湖,沐浴众僧,玉液湖之水潺潺流出,入寺前莲花池。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皆游此并赋诗歌,盛赞神水仙境。

明正德十五年(1520)春三月,王九思与何景明(前七子之一,时任陕西提学副使)到金峰寺。九思在《游山记》有:“寺背山而座,山脚有一清泉伏流佛座下,继出至院前砖砌井里,复又伏流至门外平地,集为溪水,莹澈可鉴。”的记载。

据《旧唐书》《新唐书》:金峰寺住持一行高僧,博览经书,精通天文历数,著有《大衍历》,曾应唐睿宗、唐玄宗礼聘,于长安大兴善寺参与翻译《大日历》。于开元十一年(724)和梁令瓒制成“水平浑天仪”,可测星宿运动。一行依据天相历法,于金峰寺山顶建起据说是世界最早的天文观测台——九鼎台,俗称观星台。一行圆寂后,唐玄宗追谥为大慧禅师,并亲书文字立碑建塔,供奉瞻礼。

●终南第一游

“终南第一游”位于进化丰村正中沿山道之上,一古建筑屹立于山道中间。当地人也将此地称之为“二天门”,门楣上书写“终南第一游”五个字,源于明代文学家何思明叹化羊峪诗句:“名邑今重过,终南第一游。山中白雪唱,天上彩云流。柳散秦川色,花含杜曲愁。同是霄汉吕,十载卧荒丘。”

村落记事

●烧石灰

秦岭北麓各峪山坡富含石灰石,历来是烧石灰的理想之地。秦岭北麓各村堡何时开始烧石灰不得而知。栗峪口村96岁的耿志寿、潭峪口村90岁的明安琦,化丰村(原化羊坡)91岁的穆春胜,和烧石灰世家的80岁的曹志杰推算,在清光绪年间栗峪、潭峪、黄柏峪、化羊峪内就有许多古老石灰窑。民国年间,秦岭北麓许多村堡都有烧石灰的。其中化羊坡(今化丰村)曹家经营的石灰窑规模最大。

每年秋收秋播后,曹家雇人带上砍刀、粮食,寄居于坡上人家,每天山坡上砍柴。再将柴扛到到窑场。山边的穷人也进山三四十里,砍柴背到窑场,换得米面度日。一个冬天窑场上堆起几座柴山。正月十五一过,即在山顶的石崖上开采石灰石(含碳酸钙)。一般用钢钎、铁锤打眼炸山,雇人用背夹、背笼把石块背向窑场。也有人在河坝捡石头背到窑场的。

当年的石灰窑称闷子窑,即在靠坡挖两米五左右的大坑,用石头箍成圆鼓形。装好窑烧三天三夜,石灰烧成。出窑时,周边的男女老少都来抢着背石灰,山路上的人昼夜川流不息。大人一次背一百多斤,小孩背五六十斤。走几十里山路到收购点,每百斤换四斤玉米度春荒。潭峪沟、票峪沟所烧石灰肩背担挑或推着地轱辘车走村窜乡,卖予打靛(用蓝制燃料)人家。而化羊峪曹家一年要烧二十多窑灰,远销西安、兴平、咸阳、长安等地,做建筑材料使用。

1953年后,陕西省建筑三公司在潭峪沟內建窑烧石灰,两年后撤离。1963年村民崔凤仪建窑,作为潭峪口生产队的副业。1968年户县水泥厂在栗峪沟内炸山取石,用煤碳锻烧,产量很高,1970年停产。1971年石井公社利用这些窑再次烧白灰。

几百年来,由于长期开山烧白灰,形成栗峪沟近百米石洞,据说能停放三四百辆汽车。运走有用的石灰,剩下杂石堆积于河道。1980年农历7月13日,大雨如注,山洪暴发,泥石流从山上滚滚而下,沿山各村均收到巨大的损失。

因此不难理解清代咸丰四年(1854),保峪坊、安善坊在潭峪口竖“禁止潭峪沟永不得烧石灰”的牌石。

●陕西省立户县师范学校

化羊庙五岳殿殿东有藏秀亭,亭内有“陕西省立户县师范学校旧址”纪念碑,碑阴刻有“学校平面图”。民国二十八年(1939),抗日战争时期,为避敌机轰炸,陕西省教育厅将陕西省立西安师范与女子师范学校迁至化羊庙,同时改称陕西省立户县师范学校。现化羊庙山门东侧有“太平农中碑”。

1958年9月,户县农林局也在化羊庙创办过户县农业技术学校。

●民俗古会

化羊庙古会,时代久远,历久不衰。古会是道教活动的集中形式。化羊庙会是鄠邑最大的民间盛会,也是关中地区最具特色的民间庙会之一。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六月初十日起,两次定期举行,每次十天左右。

游客和善男信女们约数万之众,峰涌而至,云集庙区,高峰期每天达万人以上。赶庙会的人,沿途烧香化纸、叩头跪拜。殿宇内,燃烛、烧香、鸣放鞭炮、悬匾酬愿,聚会念经。各村男男女女,高举旌旗,敲着锣鼓,列队前往,在鞭炮声中,上供进香,谓之"送钱粮"。会期,还请秦腔剧团,演唱数天助兴。庙会的很多民俗事象,对研究人们的民俗心理、民俗文化、宗教影响、民间艺术,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近年来,随着“ 西安年·最中国”的品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走红叫响,化羊庙庙会也完美融合在“ 西安年”之中,让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体会到浓浓的关中庙会风情。

时光流转,沉淀下来的

便是流光溢彩的记忆。

本期内容有没有勾起你的“乡村记忆”呢?

更多心灵深处的记忆,

我们下期继续探寻~

往期推荐

高新村脉 | 圭峰山下乌东村:古村落的世纪嬗变高新村脉 | 庞光村:商贸重镇的历史变迁高新村脉 | 你不知道庞光村的那些事儿高新村脉 | 打捞有关王寨的时代记忆高新村脉 | 倾听来自草堂营的村落故事

原标题:《高新村脉 | 化丰村:历史不断变迁,文明经久流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