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济南南新街58号:老舍的情感纽带在此,他的文学福泽也在此

2022-09-13 12: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雪樱 文学报

老舍曾说,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离开济南的时候,他曾下定决心,“我必须回济南,必能回济南,济南将比我所认识的更美丽更尊严”。

他的情感纽带在此,他的文学福泽在此,他的幸福记忆在此与满城泉水和老街老巷一起,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午后,跨过朱漆大门,我走进南新街中段58号(过去是54号)老舍故居,绿意迎面的小院,白墙青瓦,影壁挂着“福”字,院中盆栽植物、荷缸、石榴树,都见证着老舍一家人的生活场景。耳畔响起他对济南这座城市的心灵独白:“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的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的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时短情长,短的是他与这座城市肌理的相亲如故,长的是留在这片土地上的眷恋和乡愁。他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见证人,在济南他先后创作长篇小说《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趵突泉的欣赏》《大明湖之春》等散文名篇。

济南新南街58号老舍故居

虽然带有济南历史文化烙印的作品《大明湖》没有留存下来,但能够从中窥见他在同胞遇难和国运当头面前身为知识分子的担当和气节。1930年到1934年,老舍在青岛教学,任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8月,“七七”事变爆发后,他从青岛回到济南,在齐鲁大学教书。同年11月15日,战事蔓延,为了抗战老舍被迫离开济南。当天傍晚,他收拾衣物,装入皮箱,并与妻儿告别。他无法把眼前的困境和自己内在的惶恐告诉他们,但心底有一个信念,就像他事后写到的,“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在朋友的帮助下,老舍提着一个小皮箱来到火车站,人群拥挤不堪,朋友无奈从火车窗口把他塞进车厢,他才顺利踏上去武汉的旅途,到达汉口后就紧锣密鼓投入到了通俗文艺抗战的事业中。

老舍故居内景

离开济南的时候,老舍曾下定决心,“我必须回济南,必能回济南,济南将比我所认识的更美丽更尊严”。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氤氲出他对济南这座城市深切的眷恋,还有比之更胜一筹的是知识分子的气节、坚守和不屈精神。1944年,老舍在戒烟、头昏、打摆子的不堪状态下完成《四世同堂》的前三十万字,第二年由于病痛加剧,只完成三分之一,剩余三分之一留待美国完成,全书大结尾处,他借诗人钱默吟的“悔过书”,道出自己隐藏心底的尊严与担当:“最基本的哲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人。假如你们不懂这个基本道理,你们愚蠢得不如条虫子。”

1934年,老舍夫妇与长女舒济,摄于济南

伫足在南新街58号小院里,思绪翩跹,恍若穿越时空与老舍交谈。一切都在向前飞逝,不可阻止地变化,唯有屋内墙上挂着的那幅全家福,永远定格住他们一家的欢乐时光:老舍穿长袍,妻子胡絜青着一身旗袍,抱着孩子立在花草树木中,夫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像他写的打油诗:“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济南山水充名士,篮里猫球盆里鱼。”老舍离开济南五年后,胡絜青带着孩子辗转前往重庆,一家人得以团聚。从此,老舍一家与济南彻底告别。但是,他的情感纽带在此,他的文学福泽在此,他的幸福记忆在此与满城泉水和老街老巷一起,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榴花又飘香,南新街58号小院,依旧如昨,静寂而安详。

原标题:《济南南新街58号:老舍的情感纽带在此,他的文学福泽也在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