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天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
题图: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 Toffler,1928-2016)
1980年,阿尔文 · 托夫勒出版了他最有名的著作《第三次浪潮》,提前数十年预言了克隆、大数据、消费主义和在家办公。
那一年,乔布斯和比尔 · 盖茨25岁,亚马逊的贝佐斯只有16岁,他们翻开这本书,听到了雷声。
1983年年底,《第三次浪潮》中文版加印十万册,此后数年发行数百万册,成为除《邓小平文选》之外最畅销的书籍。
2006年,托夫勒出版了人生最后一本书《财富的革命》。他在书中担忧病毒的蔓延,担忧经济的萧条,更担忧看似繁华稳定的全球化,面临解体的风险,“这世界正摇摇欲坠”。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失去托夫勒,是一个无可挽回的损失。因为他是独特的,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世界需要托夫勒,比需要十个、百个政客,科幻作家,好莱坞大导演还要迫切得多。世间已无托夫勒,而这个冬春,世界又回到他预言之初的模样。在《第三次浪潮》的前言中,托夫勒说:
所有乱象都指向一个新时代,悲观无用,不如思考蓝图,闯过布满暗礁的海。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明天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
文 | 阿尔文·托夫勒
来源 | 内容整理自《权力的转移》
关于未来,我们都无法准确无误的进行预测,因此就不需要对未来抱有想象吗?
其实不然,未来或许让人欣喜亦或是沮丧,但总不应当失去对未来的预判。未来学巨擘阿尔文·托夫勒对于我们是否应该探讨未来这样认为:“在探讨未来的问题时,运用适当的想象力及洞察力远比预测百分之百“确定”的事更为重要。”因此他写下了预测未来的经典著作“未来三部曲”。
他基于科学的论据,从思想、教育、政治等方面对未来进行预测,让这套在上个世纪就已出版的图书在今天看来仍是如此的新奇。我们站在上个世纪的未来,惊讶地发现托夫勒的一些预测已成为现实。在上个世纪,涌入工厂办公的人们可能从未想过离开工厂工作的方式,而托夫勒就曾预言人们在家办公在今天看来是如此的稀松平常。那些在书中记录着的尚未变成现实的预言,也影响着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托夫勒谈到:“在这个变化万端的时代,个人的生活被撕裂了,社会秩序荡然无存,崭新的生活方式正从地平线浮起,探问人类前途这个宏大的问题,不仅仅是处于求知的好奇心,更是生死存亡的抉择。”
关于未来之于我们的意义与影响,托夫勒进行了总结。
我花了25 年的时间想要弄明白,那些推动人类进入21 世纪的惊人变革到底是什么,于是《权力的转移》诞生了。这是我的“未来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本,前两本分别是《未来的冲击》和《第三次浪潮》。
“未来三部曲”的三本书既相互独立,又互为一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们的中心主题都是“变革”,也就是当人类社会突然转变为始料未及的新社会时,人们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权力的转移》以前两本书的分析成果为基础,着重研究新型权力体制如何崛起,如何取代过去工业时期的权力格局。对于一切变革,媒体的报道凌乱且不系统,专家、学者发表了无数的专著和论文,预言家只列出一连串彼此毫无关联的趋势却无法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无法说明什么样的力量可以扭转这些趋势。结果,人们看到的只是杂乱无章、波诡云谲的快速变革。
事实上,今天的变革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混乱无序。本书不仅分析了快速变革背后的发展模式,而且明确指出驱动这些变革的力量。一旦明白变革的模式和驱动力量,我们就可以找出应对策略,而不是措手不及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然而,要了解现在的变革并寻找适当的应对策略,我们必须放弃零乱的细节信息,直接分析不同的变革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因此,“未来三部曲”描绘的是一幅清晰且全面的大图景—一种新文明正在席卷全球,概莫能外。接着,我们把焦点转向未来。旧文明与新文明之间的冲突已经如火如荼,企业并购与重组只是未来更激烈的新型商业战争的先期征兆,而且美国、日本、欧洲三股势力之间的角逐还未达到沸点。
简单地说,《权力的转移》描述了我们一直面对的新旧势力之间不断加强的斗争:工业社会文明已经失去了对世界的控制,新兴力量正在崛起。
对我个人而言,《权力的转移》是一段迷人旅程的完美终点,但还是有些特别的感触,因为我并不是独自一人完成这趟旅行。三本书都由我执笔,也由我一个人接受了出版后的喝彩或批评。但是,“未来三部曲”从构想到完成都有一位无名的合著者,它们是两个人的结晶,而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这位合著者并不难猜,她就是我最好的朋友、妻子和40 年来的最爱:海蒂·托夫勒。
这三本书或多或少地有不足之处,但如果没有海蒂聪明的质疑、理性的见解、敏锐的编辑意识以及对思想和人物良好的判断力,“未来三部曲”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海蒂不仅帮我润饰初稿,还参与社会变革的基本模型分析,而这些模型正是“未来三部曲”的写作基础。
海蒂对三本书的涉入时深时浅,但完成它们需要旅行、研究、采访全世界数百名人士,仔细梳理和组织资料,起草初稿,还要不断更新和改写,所有这些工作中,都有海蒂的贡献。
然而,出于种种考虑,这三本书只署了实际撰稿人的名字。直到现在,因为海蒂的正直、谦逊和爱,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字添加到作者之列。我只能借本书的这个角落表达我的谢意,因为我觉得“未来三部曲”是我的,也是她的。
“未来三部曲”涵盖了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到2025 年这段时期,这个时间跨度正好契合一代人的生命周期。这是一个历史转折期,统治地球几百年的工业社会文明在惊天动地的权力斗争之后,最终让位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文明。
“未来三部曲”通过不同视角探索同一时期内现实的底蕴。《未来的冲击》关注变革的过程,即变革如何影响人与组织;《第三次浪潮》关注变革的方向,即如今的变革会把我们带到何方;《权力的转移》则思考如何控制即将到来的变革,引发变革的动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推动变革。
在《未来的冲击》中,我提出人们在努力应对短时间内过多的变革时,常常面对困惑和压力,加速的历史变革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与变革的实际方向无关。不论变革是好是坏,事件发生就会产生影响。
我在书中还提出,从个人、组织到国家都会因变革太快、太多而导致人们困惑不已,不能做出明智的应变决定。总之,个人、组织及国家都将受到未来的冲击。与当时的主流观念相悖,我在《未来的冲击》中提出“核心家庭”模式将很快破裂,并预言基因革命、一次性消费社会的出现以及后来逐渐变成现实的教育改革。
1970 年,《未来的冲击》在美国首次出版,后来在全球各国相继出版。它触及人们的心灵,意外地跃升为畅销书,并引发无数的讨论与批评。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统计,这本书是社会学作品中被引用最多的著作之一。“未来的冲击”这个术语变成人们的日常用语,被收录到许多词典里,至今也时常出现在新闻标题里。
1980 年,《第三次浪潮》出版,它着重描述了科技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最新变革,并将其放入历史坐标中,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该书中,我将农业革命称为转变人类历史的“第一次浪潮”,工业革命称为“第二次浪潮”,并将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的科技变革和社会变革称为人类历史的“第三次浪潮”,即一种后工业化文明的开始。
我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新产业是以电脑、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为基础,这些统称为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我还谈到弹性化生产、利基市场、兼职工作方式、媒体小众化等新趋势。另外,生产者与消费者将融合出一个新形态—产消者(prosumer),一些工作将从工厂转移回家庭,政治体系、国家体系也将发生种种改变。
在《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分别出版20 年和10 年之后,《权力的转移》终于问世。本书秉承前面两本书的主题,重点关注知识发生的关键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在本书中我提出“社会权力”这一概念,并探索未来企业、经济、政治和世界格局中权力的转移。
然而,要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几乎不可能,因为生命本来就充满种种超现实的意外,即使那些看来最可靠的“硬性”数据和模型也往往建立在“软性”的假设基础上,当事情涉及人时,尤其如此。“未来三部曲”的主题—快速变革,本来就意味着任何变革都会很快过时:统计数字会更新,新科技会取代旧科技,政治人物起落更替。
然而,在我们迈入不可知的未来之前,手中最好先握有一张虽不完整却有粗略轮廓的地图,然后一路摸索、一路更正,这比完全没有概念更好。
“未来三部曲”有不同的分析模式,又相互兼容。每本书取材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国家、在诸多研究成果与新闻报道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我们有幸采访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罗纳德·里根、乔治·布什及前几任日本首相等位于世界权力之巅的政治家。我们也走访了南非被称为“悲惨之城”的贫民窟和被处以终身监禁的女犯人——他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没有权力的人。此外,我们还采访了许多银行家、工会领袖、企业领导、电脑专家、将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石油巨头、新闻工作者和世界顶尖企业的CEO(首席执行官),与他们一起讨论有关权力的话题。
我们还见到了在白宫、巴黎总统府、东京首相府里制定政策的工作人员,甚至还与卢基扬诺夫进行访谈。
这些亲身经历,加上从各地搜集的不计其数的书籍、资料,使撰写《权力的转移》的过程成为一段我们终生难忘的体验。希望读者们会觉得《权力的转移》和《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一样,具有实用价值、趣味和启发性。而我这场历经1/4 个世纪的探寻,终于可以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THE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