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泸定6.8级地震烈度图发布, “9·5”泸定地震救援直击→

2022-09-12 1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9月11日,应急管理部正式发布泸定6.8级地震烈度图。

四川泸定6.8级地震烈度图发布

11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烈度图正式公布,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9度),等震线长轴呈北西走向,长轴195公里,短轴112公里,Ⅵ度(6度)区及以上面积19089平方公里,共涉及四川省3个市州12个县(市、区),82个乡镇(街道)。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依照《地震现场工作:调查规范》(GB/T18208.3-2011)、《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20),对灾区200个调查点展开了实地震害调查,并充分参考震区断裂构造、仪器烈度、余震分布、震源机制、无人机遥感等科技支撑成果,结合强震动观测记录,确定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完成了《四川泸定6.8级地震烈度图》编制工作,正式向社会发布。

四川泸定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9度),Ⅸ度(9度)区面积280平方公里,主要涉及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得妥镇、燕子沟镇、德威镇;雅安市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草科藏族乡、新民藏族彝族乡,共计7个乡镇。

Ⅷ度(8度)区面积505平方公里,主要涉及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燕子沟镇、得妥镇、德威镇;雅安市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草科藏族乡、新民藏族彝族乡,共计7个乡镇。

Ⅶ度(7度)区面积3608平方公里,主要涉及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燕子沟镇、泸桥镇、德威镇、磨西镇、冷碛镇、兴隆镇、得妥镇、烹坝镇,康定市榆林街道、贡嘎山镇,九龙县洪坝乡、湾坝镇;雅安市石棉县草科藏族乡、蟹螺藏族乡、安顺场镇、王岗坪彝族藏族乡、丰乐乡、新棉街道、迎政乡、美罗镇、新民藏族彝族乡、永和乡,汉源县宜东镇、富乡乡、前域镇,荥经县牛背山镇,天全县喇叭河镇,共计27个乡镇(街道)。

Ⅵ度(6度)区面积14696平方公里,主要涉及甘孜藏族自治州32个乡镇(街道),雅安市35个乡镇(街道),凉山彝族自治州9个乡镇,共计76个乡镇(街道)。

此外,位于Ⅵ度(6度)区之外个别乡镇及其它部分地区也受到波及,个别老旧房屋出现破坏受损现象。

据了解,本次地震的突出特点是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多且极其严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受损,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多处中断。专家一致认为,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要进一步加强防范措施和防范意识。

本图涉及名词解释

Ⅸ度(9度):砖(土、石)木结构房屋大多数毁坏和严重破坏;穿斗木构架房屋少数毁坏,多数严重破坏和中等破坏;设防砖混结构房屋多数严重破坏和中等破坏,少数轻微破坏;未设防砖混结构房屋少数毁坏,多数严重破坏和中等破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少数严重破坏,多数中等破坏和轻微破坏。

Ⅷ度(8度):砖(土、石)木结构房屋少数毁坏,多数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穿斗木构架房屋少数严重破坏,多数中等破坏和轻微破坏;设防砖混结构房屋少数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多数轻微破坏和基本完好;未设防砖混结构房屋少数严重破坏和毁坏,多数中等和轻微破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少数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和基本完好。

Ⅶ度(7度):砖(土、石)木结构房屋少数严重破坏和毁坏,多数中等破坏和轻微破坏;穿斗木构架房屋少数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和基本完好;设防砖混结构房屋少数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多数基本完好;未设防砖混结构房屋少数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和基本完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少数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大多数基本完好。

VI度(6度):砖(土、石)木结构房屋少数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多数基本完好;穿斗木构架房屋少数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大多数基本完好;设防砖混结构房屋少数或个别轻微破坏,绝大多数基本完好;未设防砖混结构房屋少数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大多数基本完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少数或个别轻微破坏,绝大多数基本完好。

“9·5”泸定地震最新情况汇总

9月5日12时52分,一场6.8级地震袭击甘孜州泸定县及周边区域,震源深度16公里,有房屋垮塌和大量人员被困,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

已致88人遇难

泸定县50人、石棉县38人

10日下午,“9.5”四川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召开第五次新闻发布会。

据通报,截至10日14时,地震已造成88人遇难(泸定县50人、石棉县38人)、30人失联(泸定县14人、石棉县16人)、医院救治伤员420余人(危重伤10人、重伤39人),目前在院治疗260余人。

已致11万人受灾

本次地震造成的死亡和失联人员中81.4%为山体崩垮、滑坡、滚石等所致,18.6%的人员为房屋倒垮所致。

地震还导致11万余人受灾,5万余间房屋损坏,道路、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诱发多处滑坡、崩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

目前,已累计出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公安特警、安能集团、应急安全生产、航空救援、社会应急救援、医疗卫生等各类救援力量1万余人,接下来将对30名失联人员,安排救援队伍开展“一对一”摸排。

累计收治伤员423人

据四川省卫健委消息,截至9月11日16时,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累计收治伤员423人。其中,甘孜州264人、雅安158人、凉山州1人。

目前灾区现场参与救援的国家、省级医疗救援队11支,医务人员183人;国家、省级卫生防疫队5支,人员27人;省级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队伍2支,人员6人。

据悉,医疗救援已形成从紧急医学救治、灾后防疫、疫情防控到心理辅导较完整的医学应急救援链,为灾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地震救灾工作持续开展

央视新闻记者从抗震救灾前线联合指挥部获悉,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地方调集各方积极参与支持抗震救灾,截至目前,累计出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公安特警、航空救援、社会应急救援、医疗卫生等各类救援力量1.3万余人,累计搜救被困群众650余人,转移避险群众6万余人。

截至9月10日17时,四川省本级接收救灾捐赠资金11.8419亿元。

9月10日,在四川省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幸福村,村民为一名老人的帐篷加盖防雨布。图源新华网

9月8日,在四川省石棉县新民乡海耳村临时安置点,老师带领孩子们做游戏。图源新华网

受灾区域移动通信恢复至震前水平

据工信部微信公众号消息,截至9月10日18时,经过近6天的艰苦奋战,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雅安市石棉县因地震受灾的52个行政村(已组织群众撤出转移的行政村除外)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已经全部恢复至震前水平。

9月10日,在四川省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幸福村,技术人员安装卫星便携站后,村民在与家人用手机进行视频通话。图源新华网

此次泸定地震,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组织通信行业克服交通受阻、电力受限等不利因素,利用空投发电油机、铺设临时光缆、无人机空中覆盖等方式第一时间将受灾地区移动通信服务恢复至震前水平,有力保障了抗震救灾指挥通信畅通和公众通信服务。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通信行业继续强化灾区应急通信保障措施,确保受灾区域移动通信服务稳定可靠,并提前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地震灾区高速公路全线畅通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截至11日中午,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地震灾区高速公路已经全线畅通;普通国省干线中,目前仅剩S217田湾河大桥至石棉界约7.2公里仍在抓紧抢通,其他线路已经畅通;农村公路,累计排查出阻断的40条线路中,已经抢通33条,其中最新抢通的是雅安市新民乡双坪村路段。目前还剩7条,累计46.7公里农村公路仍在抢通中。

特写:震中孤岛24勇士失联的21小时

9月10日上午,在泸定6.8级地震震中磨西镇的一片开阔地上,两架直升机陆续降落,机舱门打开,满身泥泞、背着绳索铁锹的特警出现了,全场沸腾。一度在地震救援中失联21小时的24名甘孜公安特警平安归来。他们是此次地震中首批到达“孤岛”海螺沟景区的救援力量,被外界称为“孤岛”24勇士。

徐凯,是甘孜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战训勤务科长。9月5日下午,在泸定地震发生后,他率50余名特警,奉命前往海螺沟一线,探查地震灾情,救援被困群众。

9月8日中午,进入海螺沟三号营地救援的24名特警与外界失联。徐凯说,大家饿了就在篝火上烤土豆吃,渴了就喝山泉水,不睡就围坐一起聊天。9月9日上午,失联超过20小时的队伍,终于与指挥部取得联系。至此,他们已经失联21个小时。9月10日海螺沟3号营地终于具备直升机起降条件,9点03分,直升机从磨西镇起飞,9点38分顺利返航,24名勇士平安归建。

返回后,大家相互拥抱

泸定地震首批伤员昨日出院

9月11日,首批“9·5”泸定6.8级地震伤员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出院。

当日,华西医院应急医疗队神经外科郑峻副教授同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等医护人员一道为首批出院的地震伤员送行。

据了解,这批伤员3人,都来自泸定县得妥镇。

来源:中国小康网综合应急管理部官网、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工信部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网、封面新闻

责编:王芳

校对:田苑淯颖

排版:柒月

审核:龚紫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