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少游人桥上立,爱看秋月一轮明
“天恩赏月”是南翔十八景之一
昨天(9月10日)晚上
不少南翔居民来到天恩桥赏月
与亲朋好友一起共度良宵
南翔水乡,河多,桥多。清嘉庆《南翔镇志》记载,南翔的桥多达69座。至今享有盛名且保存完好的一座桥就是横跨横沥河的天恩桥。之所以叫天恩桥,传说古代有位勤劳善良的老石匠,为了方便人们渡河,决定造一座石桥,他的行动感动了天上的神仙,在神仙的帮助下,石桥终于造成了,人们为了感谢天仙的恩赐,取名为“天恩桥”。
天恩桥桥长40多米,桥面宽3.5米,离地5.5米,是座三孔拱形石桥。
明代诗人、书画家李流芳的《檀园集》中《募造真圣堂石桥疏》里记载,天恩桥最早是座木桥,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木桥易损,每隔数年就要重建,“舟行过于桥下,见行者摇摇焉……飘风则东西隔绝,而不敢渡。”这是一座危险的桥。当地一林姓父子目睹此景,想为家乡造一座石桥,为此,“拮据十年,沿门请乞之劳,以躬亲畚筑之苦,与夫铢积寸累,早作夜息,寒暑无间之勤。”林氏父子的精神感动了乡民,乡民纷纷给予帮助,林氏父子积累了一定的财力和建材,就在他们准备造桥时,明王朝内忧外患,战事不断,不久清军过来了,战乱连连,他们已无暇顾及修桥的善事。
直到清代顺治年间,社会恢复平稳,地方财力有了增强,在有识之士的大力呼吁奔走下,三孔石拱桥终于建成,但限于财力,天恩桥虽建成,但没有石护栏。
天恩桥先后于清雍正九年(1731)、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五十四年(1789)、同治十三年(1874)四次修建。乾隆十八年的那次修建由南翔慈善家程虔五出资,就在这一次,程虔五建议在天恩桥上增设石护栏。同治十三年的修缮,是里人徐致祥的功劳。这一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徐致祥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回乡探亲,目睹天恩桥破坏严重,遂向江苏巡抚张树声申报,筹款五千两银子,将天恩桥修缮一新。
这么实用的石桥给南翔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横沥河两岸的百姓再不用花很长时间等待在摆渡口。当然,这么好看的石桥,人们也不会辜负。自古以来,南翔的文人雅士喜欢在桥上赏月吟诗,普通百姓也喜欢在月圆之夜登上天恩桥赏月赏景,一首《无题》诗道出了多少游人在天恩桥上望明月的场景:
天恩桥外夜潮平,
渔唱时闻断续声。
多少游人桥上立,
爱看秋月一轮明。
月圆之夜,天恩桥好似长虹卧波横跨大河两岸,那半圆形的石拱与水中的倒影正好形成了团圆之状,银色的月光铺洒在天恩桥上,亮如白昼。清代诗人吕王辅也有一首《天恩赏月》:
不是垂虹锁巨川,半湾脚底涌婵娟。
置身直拟浮槎客,抚景宁追掷杖仙。
色冷印残千里迹,影低划破一溪烟。
未邀好酒丹阳尹,莫野风光笑独专。
月圆之夜,
记得来天恩桥赏一次月~
通讯员:朱杲一
原标题:《多少游人桥上立,爱看秋月一轮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