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秋玩月:《岁时广记》中的天上人间
唐明皇被“广寒清虚之府”守门兵卫拦下的那一刻,想必他无法抑制自己踏入玉光深处的渴想。当他被申天师引而跃起时,玄宗皇帝也一定没有预料到,在云烟中俯瞰到的月宫景象。他看见玉城嵯峨,如万里琉璃之田;看见翠色冷光中,白鸾素娥在桂树下笑舞,乐音清丽。
南宋刘松年《嫦娥月宫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则绮媚的传说记载于《异人录》,更有同一题材的多条轶闻被宋人陈元靓一同收录进了《岁时广记》里。中秋节,千百年来寄托了人们无限的情思。而在这部以节令为纲、以时俗为目的专题类书中,作者陈元靓为她留足了三卷的篇幅。
从此,对中秋节的溯往,就再也绕不过开元六年(718)八月十五那晚的月魄。明皇游月的传说不仅带给了唐人《霓裳羽衣曲》的仙音,也给后世的中秋节增添了许多趣味。
中秋玩月,古今皆同。明皇游月的一百多年后,在唐文宗大和年间,洞庭山的周生旅经广陵,时值中秋,霁月澄莹。宴会上有人说起明皇游月的故事,不禁感叹唏嘘。身怀道术的周生决定为众人登梯取月,于是命人虚置一室,闭户许久,此时万里无云,忽然天地昏暗,周生开门说:“我已经将月亮放在衣服里了。”只见满屋明亮如昼,寒侵肌骨。
的确,中秋最不可无月,然而无月亦有好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的秋天阴雨不断,寓居京师的诗人陈与义自然无缘中秋的月亮,当晚他写道,“却疑周生怀月去,待到三更黑如故”,这提到的正是周生取月的故事。再如,罗隐面对云遮月的八月节,写下“天为素娥孀怨苦,并教西北起浮云”的诗句。当我们此刻读起这些文字,古人期待月辉的心情都穿越漫长的岁月感染着今夜的步月之人。
《陈与义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在《岁时广记》所收集的故事里,颇染梦幻色彩的中秋总是和神仙分不开关系,武夷山中秋会的盛事屡见记载。传说武夷君建有幔亭彩屋数百间,以红云茵、紫霞褥为坐,每逢中秋都备好佳肴,化出仙桥,招聚数千乡人一同宴饮,空中仙乐竞奏,畅快无比。
将目光转回人间,宋代的民俗活动也十分活泼热闹,市井居所到处都充满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岁时广记》中“结彩楼”和“饰台榭”两条记述,描绘出东京汴梁的酒店重新结络门面彩楼的画面,此日市民争饮新酒,又有新出的螯蟹和刚上市的石榴、葡萄和梨、栗等水果供人们过节消闲。到了晚上,丝竹乐声不绝于耳,人们纷纷到酒楼赏月。而靠近皇宫的居民,遥闻笙竽之声,宛如身处云外仙境。
南宋马远《月下把杯图》(现藏天津博物馆)
从《岁时广记》所汇集的诗词中,我们也能看到节日里古人的许多活动,如观潮,在南宋的詹克爱笔下就有《中秋即事》的诗句——“前年中秋秋月高,钱塘江上观风涛”。
南宋李嵩《月夜看潮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温风拂过楼台,远眺去,可见溶溶蟾光洒在江面,朗朗皓魄涌立潮头。提到浙江看潮,不得不让人想起白居易的一首《望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这首诗提示我们,与望海潮一并值得记念的还有月夕“山寺寻桂子”的妙趣。杭州灵隐寺的落桂历来最得诗人颂咏,先有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此后又有苏舜钦“风应落桂子,露恐滴金波”的诗句。寺里的桂花往往在中秋夜垂落,据寺僧传讲,院中桂树是和月宫之桂同种,这都在《岁时广记》的“拾桂子”条有详尽的解说。
宋代的儿童无论男女,在中秋之夜都会盛服登楼或在庭中“焚香拜月”。男孩期望“早步蟾宫,高攀仙桂”,保佑自己早日科举成名。女孩则祈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宋佚名《拜月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祈福、饮馔、谈古、吟诗,《岁时广记》也提醒我们,古往今来在团圆节的夜晚免不了亲人不能相聚的时刻,但当我们举目望月,或见皎银万里,或见云藏轮辉,天涯此刻都有亲朋在遥寄相思。
原标题:《中秋玩月:《岁时广记》中的天上人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