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过兵又当老师,90后布朗族女生回到云南山区家乡从教
2022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特别报道“重返出发之地”,以记录“回归再出发”的学子。
从大山里走出去,再回到大山的怀抱,在这片孕育自己的土地上,90后布朗族教师李红找回了出发的意义。
“我想把我学到的都教给学生,能给孩子们带来改变就是最大的价值。”6年前,李红选择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芒洪拉祜族布朗族乡,在母校芒洪中心完小(以下简称芒洪中心完小)担任二年级音乐和数学教师。
再次回到母校,李红从懵懂的学生变成了教书的老师。“走上讲台看到下面的学生,就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芒洪乡地处耿马县东南方,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均为山地,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全乡有傣族、拉祜族等9个民族,李红是布朗族。
2007年,李红考上了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2012年毕业后她选择到北京当兵。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繁华,也深知家乡与城市的差距,退伍后的李红仍然选择回到“出发地”。2016年她在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担任代课老师,2017年入编。
从大山里走出去,李红知道“外面世界很精彩”。回乡当老师后,她希望通过自己来影响更多的学生,身体力行告诉课堂上的每一双眼睛,不要止步于此,要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李红在课堂上。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以下是李红的自述:
回到“出发地”
我小时候特别崇拜老师,感觉他们懂得多,很厉害。印象最深刻的是语文老师,我长大后才明白他为什么严厉。我现在上课也很严厉,我也很关心学生的生活,特别是班里那些“问题”学生。
毕业前我曾回到母校实习,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心情紧张又激动,生怕教不好让自己从前的老师失望。再次回到家乡感到变化很大。我小时候学校的主路还是土路,现在都是笔直的柏油路。学校的设备从以前的黑板变成了现在的一体机,也有了各种兴趣班、功能室和体育器材……这些我小时候想都不敢想。
现在我们也有音乐教室,有时候我会带学生去弹钢琴,学校还有架子鼓等乐器,也有舞蹈室,孩子们都很喜欢。
云南临沧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老师只能自己学民族语,做自己的翻译,和学生沟通。小时候我数学不太好,但是现在更喜欢给学生们上数学课。班里有的学生数学学得很吃力,对这类学生不要勉强他们,假如这次考了20分,下次考了23分我就夸奖他有进步。
李红在课堂上。
告诉学生“外面世界很精彩”
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不想让孩子上学,没有“走出去”的意识。我上音乐课时会放各类节目,让学生看看外面的同龄人在干什么。孩子们对这些节目很感兴趣,他们从小就在山里面,非常向往外面的生活。
我们这留守儿童很多,很多家长在外面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老人们不会讲普通话,比较难沟通,我们只能跟孩子多交流。我会多关注留守儿童,但不会让他们感觉到被区别对待。我也在班会上和孩子们讲家长的打工生活不容易,让他们理解父母。
做老师要因材施教。有的学生体育劳动方面特别积极,我就在体育这方面多鼓励他。慢慢我也摸索出来,对那些调皮的孩子,严厉的同时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曾经有个学生经常逃学去玩,我就每天去堵他,晚上还出去找他,怕他出事。他学习成绩不好也不想读书,我经常鼓励他。
我特别喜欢小朋友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样子。有时候我在学校里看见孩子们追着我跑,说“老师我帮你拿书”“老师我帮你干活”,就觉得很幸福。我教过的学生有心里话都愿意跟我倾诉。去年我生日的时候,已经毕业的学生还回来为我过生日。
现在,我所在的芒洪中心完小全校总人数有459人,我带的班级共有27名学生。我觉得能给孩子们带来改变特别有价值。能够激起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给他们增加知识,让他留在学校,就很有意义。我特别享受把他们都教会的成就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