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口岸的回响:一周城市生活

王越洲 何伊宁 小郁 陈鑫培 刘懿琛
2022-09-09 18:38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如何认识一座城市?我们如何去认识一座座曾经和军事、殖民、旅行等主题勾连在一起的港口城市?历代士人对于港口的描述为人类航运交流留下了丰富的文献档案,并让后世的读者逐步建构起了对于港口城市的想象。而随着摄影术的发明和传播,港口城市的影像也将人们的记忆和社会联系在了一起。

在由中国港口博物馆发起的“港口与影像”计划中,图像不仅是作为研究和叙事的媒介,也是后续出版、读书会等知识生产的起点。本期回顾我们邀请到了“港口与影像”计划的策展人何伊宁来聊聊这个计划6年来的点滴。

(本期主持:王越洲)

近期回顾

近日读许倬云《江口望海潮》,被其描述的我们所处时代转折点的比喻文字感动: “我们今天正如站在江口,身后是源远流长的巨流,挟千年文化蓄积的能量,奔腾而至,其狭带的积淀,入海数十里,还是一片浊黄。抬头前瞻,万顷波涛,起伏呼吸,远到天水相接处,无非茫茫海洋!海潮大气时,江海相拒相迎,汹涌澎湃,一浪高于一浪,排墙上溯,又急剧东泻。” 

新时代的洪流奔流不息,泥沙俱下。面对变局,身为具体的人,我们该如何抵御进步的迷雾和理性的式微,从而将人生的意义锚定在时间之河上; 而身为艺术和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我们又该如何从自身的经验、历史的体察和当下的碰撞中寻找力量,从而通过多元的实践,共同构筑时代变迁中的精神之坝呢?

“建设者的决心,蔡永护的照片替换了父亲的身影,于上海家中”
《开拓者 1956—2009》系列作品是王翰林对他作为铁道兵、爆破工程师、码头建设者的姨夫一生的重新解读。

“08:14”
在《黎明将至》中,宋天琪呈现了在昼与夜之间,在回忆与遗忘之间,在梦境与现实的哈尔滨——一个被凝固在时代罅隙中的城市。

“港口与影像” 计划发起于2016年中国地缘战略转移的关键时期,其策划初衷是通过委任艺术家展开摄影和相关媒介的实践,来探索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港口地区发展的现实环境,以及港城空间关系下衍生出的不同议题。

在第一期以“行动中的中国港城影像计划(2017)”为名的委任创作、展览和出版中,我们选取了 7 座重要港口城市(宁波、泉州、广州、南京、上海、香港、大连)作为切入点,共邀请8位艺术家——陈文俊、江演媚、黄臻伟、李超瑜、徐浩、杨圆圆、郑川与朱岚清,分别探讨上述港口的现代性与历史传统在建筑、空间、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关系 , 并尝试讨论现代性的港口城市与传统交接中所表现出的地域特点,或是与历史或现代语境相关的话题。

基于2017年的探索,“消失的码头(2019)”选择将海港和河港城市中日益消逝的码头作为隐喻,试图从艺术家的创作出发,考察逐渐消失或即将消失以及新生的港口文化对于个体和集体所产生的影响,并试图在历史和当代的语境中重新认识那些被遗忘的故事。第二期项目共邀请7位来自中国和日本的艺术家——陈旻、何博、木格、石真、唐小松、 藤井良雄与吴鼎。

创作聚焦的主题包括:一个胶东半岛家族数代人与青岛的情感关联;宜昌及其相关的精神文化在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重庆朝天门码头环境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天津作为一个深受码头文化影响的港口城市,其休闲娱乐的变迁;福州马尾港的在地文化与个体经验之间的冲撞;针对日本横滨港历史事件的视觉化讲述;上海洋山港智能化码头与模块化世界之间的联想。

伴随着“消失的码头”展览和出版物的完结,疫情的不期而至打乱了原本第三期的委任计划,倒也给我更多的时间来重估“港口与影像” 计划过往的实践,并思忖其内容和意义上亟待拓展的方向。在前期就新一批“港城” 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逐渐将研究兴趣从“海疆”延伸到“陆港”、从“中心”到“边缘(疆)”。

因此,在确定丹东、山东港口和海南自贸港这三个传统意义上的“海港” 区域之外,同时将哈尔滨、昆明和乌鲁木齐这三座内陆口岸城市(空间)纳入考察范围。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所考察的对象不再是某一个海港或河港城市,而是拓展到区域的概念。其中,2019 年成立的山东港口(集团)作为山东沿海港口的集合,包含了青岛港口、烟台港口、日照港口和渤海湾港口 4 所港口——由此将这 4 座港口城市纳入新的区域概念当中;以及海南自贸港,作为正在规划与建设的国际自由贸易港,其地理、经济和文化意义远超出单个港口城市能够承载的广度和深度。

“倒塌的南满铁路安奉线铁路桥桥墩”
在“口岸的回响”中,孙海霆以地理考古的方式,回顾了安东在开埠前后 20 余年里的地理环境和城市规划,围绕着丹东与鸭绿江依存的关系展开了摄影的实践。

在确定了上述口岸城市(地区)之后,我于2021年陆续邀请了6位活跃的青年艺术家——陈荣辉、王翰林、孙海霆、宋天琪、程新皓和刘雨佳参与到委任创作之中。他们在各自研究兴趣的基础上,开始围绕海南国际自贸港、山东港口、丹东、哈尔滨、昆明和昆仑山/边疆宾馆的不同议题展开视觉化的探索。追随着艺术家们的脚步,我针对上述口岸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在繁杂的历史文献、文学和图像档案所构成的意义之网中,“港口与影像” 第三期的叙事逻辑仿佛穿过历史的经纬,在经验与思考的线索中呈现出来。

海“花岛一号岛6”
陈荣辉在《海花岛》项目中将他过往对于主题公园和城市化建设的探索延续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尤其是将海南恒大海花岛作为一个切口,反观中国新的主题公园模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新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

更具体地说,我将本期项目所考察的口岸城市(区域)放置在两个相邻百年的历史框架之中:一是 20 世纪初 (辛亥革命前后),在面对以英国为代表的霸业冲击与清朝政府的竭力回应中,这些地点作为近代中国条约体系塑形之下的中国通商口岸,与其他口岸一同,构建起中国近代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并与更广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构、航运和铁路系统扩张和民族主义产生联系;二是 21 世纪初的当下,诸如“一带一路” 协议、“自贸港” 协议等政策,通过更新航运和铁路网络,激活地域文化和经济,以口岸城市的发展同地区、国家和全球贸易相连接。

《寻宝》录像截图
在《寻宝》项目中,刘雨佳在基于英籍匈裔考古学家、探险家斯坦因在 20 世纪初穿越中亚腹地的三次考古发掘与当下和田地区玉石开采和贸易中找到了一种连接。

《平行线条的透视法》录像截图
程新皓将其童年时期对滇越铁路的兴趣 与他长期对昆明和云南地区的历史和地理的研究结合起来。在这一项目中,他试图将昆明、云南与更为广义的“佐米亚” 地区联系起来,在内陆——海洋的空间结构中延续他的创作与研究。

正是在这两个历史框架的对话中,“口岸的回响”旨在从艺术家委任实践出发,借助展览与出版的策划,思考“口岸”的概念、其交通和地理空间以及文化生产在中国近现代 百年历史中的变迁。与此同时,考虑到持续不断的疫情对于中国与国际之间交通运输、旅行带来的影响,本期项目也希望借助艺术家们对口岸历史和当下的“描摹”,思考疫情及 防控措施对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影响。

(文/何伊宁 一位活跃在全球影像艺术领域的研究者、策展人)

本周主题推荐

书|《港口与影像》

这三本是“港口与影像”计划展览 “行动中的中国港城影像计划”、“消失的码头:在时空与记忆之间”以及“口岸的回响”的配套画册,其中可以一窥展览和各个艺术家的创作脉络。

书|《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1843—1937)》

近代开埠以来,上海依托区位优势和特殊的历史环境,在长江沿岸各城市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该书追溯上海成为龙头枢纽港和长三角核心经济圈的历史根源,以“港口一城市一腹地”为分析框架,从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着眼,探寻上海如何带动长江流域的发展。

书|《海上丝绸之路》

该书聚焦于自远古到葡萄牙殖民时代的印度洋及太平洋各个海域历史,分析了影响古代航路变迁的各种要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兴衰的原因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书|《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西方基建与日常技术在亚洲的相遇》

作者在书中将基建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技术领域,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设备都置于同一视域之内,呈现了基建以及现代化对于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同时还阐明了基建不是单向地在改变亚洲,它们也被亚洲进行在地化的重新诠释、改造和利用,从而展现了亚洲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与主动性。

书|《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该书通过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

书|《千里江城:二十世纪初长江流域景观图集》

该书呈现了从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一路沿江而下,那些消失或正在消失中的场景和图像。

书|《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

该书介绍了中国沿海城市发展港口的主要动力和相应的政策背景,探讨中国港口城市的四个关系,研究外部因素如何影响个别港口城市的发展,回顾和评论国家政策与体制对于港口城市发展的作用。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告别|会客不断 衡山和集主题月系列活动

详情请关注 衡山和集TheMixPlace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相遇 Encounter:亚洲抽象艺术群展

详情请关注 Hollys Space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徐骥作品展:自然耀彩

详情请关注 震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露台

详情请关注 烟囱PSA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分子料理

详情请关注 珍珠泪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孙小舟个展“鲲游”

详情请关注 HarmonyArt微信公众号

杭州·展览|第七届abC艺术书展:向你翻开“游牧与想象”的新一页

abC艺术书展诞生于七年前的杭州校园,自称“追梦儿”的青年跟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指引,探索通向远方的道路。2022年,abC重回故地,期待更多未知的碰撞。
2022年9月9日至12日,书展将游牧至杭州天目里举办。144家艺术出版单位到场参展,并有38家国际出版单位以委托方式展出千种艺术出版物。
主题展览继续从不同维度探索并书写“游牧与想象”的地图。思考游牧在今天的启示在于,它提示着我们警惕生态环境、气候的变化,也代表着自由松散的组织方式、灵活有效的行动、去中心化的、打破疆域的可能。
详情请关注 abC艺术书展微信公众号

杭州·展览|2022首届杭州阅读生活节:在阅读的现场相见

2022年9月16日至18日,大屋顶携手做書共同打造首届杭州阅读生活节,以“阅读的现场”为主题,邀请作者、编辑、读者们一起,将本属于个体的阅读体验扩展至一片开放的阅读场域,以轻盈的节日分享和回溯阅读的乐趣本身。
100+家阅读类展商,50+生活方式品牌,14场文化沙龙,15场快闪朗读会,3天诗谣弹唱会,5个主题书展——构成阅读的现场,也是阅读的Party。
详情请关注 大屋顶微信公众号

杭州·展览|行在山水间

详情请关注 杭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杭州·展览|当代艺术群展:向前展

详情请关注 仓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EVERYBODY, NOBODY 众人皆无人

详情请关注 studio6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乌雷:无量之物

详情请关注 SPURS Gallery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未来派的宇宙

详情请关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广州·展览 |跨越太平洋——早期粤籍留美艺术家研究展

详情请关注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广州·展览|理——王绍强的维度与艺术

详情请关注 后山当代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深圳·展览|「我」向许多人打听过「你」

详情请关注 莓辣MAYLOVE微信公众号

南京·展览|They Talk to Me

详情请关注 问象艺术空间微信公众号

苏州·展览|池静石眠——木心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纪念展

详情请关注 苏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顺德·展览|“存在者的星球”——汪正虹个展

详情请关注 巽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日照·展览|越过栅栏,如鸟儿飞过

详情请关注 XIAO潇当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临海·展览|平等云雾·摄影小展

详情请关注 五月May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对话|“世界遗产对话”系列活动第4期:世界遗产、气候变化和韧性

详情请关注 亚太遗产中心微信公众号

线上讨论|人民公园BeeBee站 x 2522 三方艺术辩论会:一场关于艺术生存的探索

详情请关注 广东时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线上工作坊招募|成为漫游者,一起画地图

详情请关注 乔尔事务所微信公众号

线上招募|默剧表演课

详情请关注 戏剧的平行宇宙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