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纪念|艺术家眼中的英女王:典雅、诚实与沉静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当地时间昨天晚上逝世,令世人不胜震惊和痛悼。多年以来,女王早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心里一个文化象征,具有特别的涵义。而她的形象也成为了无数画家与摄影师的创作题材。澎湃新闻特此整理了部分女王肖像作品,以此纪念这位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女王》
多萝西·威尔丁(Dorothy Wilding),《女王》 The Queen, 1952年
1952年2月,25岁的伊丽莎白二世即位仅20天,摄影师多萝西·威尔丁(Dorothy Wilding)为她拍下这张黑白肖像。Wilding是英国历史上首位女性王室御用摄影师,也曾为女王父亲1937年的加冕典礼和众多王室活动摄影。这些干净利落的摩登肖像成为女王即位后第一批根植于英国视觉文化的王室形象,直至1971年都作为女王形象的代表出现在英国邮票上。
《加冕日》
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加冕日》 Coronation Day, 1953年
英国著名时尚摄影师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于1953年6月2日为伊丽莎白二世拍摄加冕肖像。虽然照片的背景第一眼望去看似加冕典礼举行地威斯敏斯特教堂,但其实这是摄影师运用了背景图在白金汉宫的画室拍摄的。肖像中,伊丽莎白二世身穿英国王室御用时装师Norman Hartnell的高定礼服,头戴维多利亚女王1838年加冕仪式的王冠,手持象征掌握世界大权的宝球和权杖,延续了英国王室的传统作风。
《皇家布列塔尼亚号邮轮上的女王》
帕特里克· 利奇菲尔德(Patrick Lichfield),《皇家布列塔尼亚号邮轮上的女王》 The Queen on board HMY Britannia,1972年
到了1972年,皇室摄影师帕特里克· 利奇菲尔德(Patrick Lichfield)拍下了一张女王鲜有的休闲照。当时女王正为银婚纪念而巡游远东。照片中,身穿无袖印花裙的女王悠闲地依靠在游轮上望着摄影师眉开眼笑。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被三番推入泳池的摄影师利奇菲尔德刚从泳池爬上岸,正巧捕捉到这极具感染力的欢乐瞬间。
肖像画
《伊丽莎白二世》
威廉·达吉(William Dargie),《伊丽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1954年
上世纪五十年代,年轻美貌的女王人设作为君主制象征在大众文化中根深蒂固。作为英联邦的一份子,澳大利亚在从上至下的教育中也向人民灌输了对英国王室的尊崇。1954年伊丽莎白二世即位后首次访问澳大利亚时,澳洲艺术家威廉·达吉(William Dargie)为女王画下一幅充满爱国主义宣传意味的肖像。画中女王身穿一席Norman Hartnell高定鹅黄薄纱礼服,也是她抵达悉尼后首次出席晚会时的礼服,裙面缀满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这幅也因此常被称为“金合欢画”。
阿尼戈尼笔下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像》
皮埃特罗·阿尼戈尼,《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像》,1954年
阿尼戈尼在刚完成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像》前
女王从未对自己的官方肖像做过公开评论,但她显然很喜爱意大利画家皮埃特罗·阿尼戈尼(Pietro Annigoni)之作。阿尼戈尼是20世纪的写实主义大家,是集古典与现代绘画技法于一身。他是《时代周刊》“御用”肖像画家。1954年,40岁左右的阿尼戈尼开始游历英美、亚非等地从事艺术创作。期间,为西方诸多知名人士绘制肖像;而在英国皇家艺术院展出其作品后,阿尼戈尼在英国名声大噪,并于1954年后获得了为年轻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绘画肖像的机会,而最终的成品也成为举世闻名的一件肖像画作,广受英国乃至世界大众的喜爱。该肖像作品曾被印发成邮票在国际上发行,并于2006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80寿辰,英国举办的十大最受欢迎女王肖像活动中摘得头名。
皮埃特罗·阿尼戈尼,《伊丽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1969年
在阿尼戈尼绘制第一幅女王肖像的15年后,女王再度要求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邀请这位意大利画家为她作画。与第一幅肖像中目光坚定、神气十足的伊丽莎白截然不同,在这幅1969年的肖像中,女王只身处于一片虚无,若有所思地将目光投向未知的远方。谈及两幅画的差异,阿尼戈尼说,“我决心要表现她孑然一身的模样,深思熟虑、严厉苛刻,同时也深谙人性,无需借助王冠或其他王权象征也能散发出女王风范。” 这无疑也是社会迅速现代化、价值体系颠覆、和王室传统受质疑的时代背景的真实写照。
弗洛伊德与《女王陛下伊丽莎白二世》
卢西恩·弗洛伊德,《女王陛下伊丽莎白二世》 HM Queen Elizabeth II, 2001年
步入暮年后的英国女王逐渐愿意接受更具个性的非传统肖像。而在关于她的肖像作品中,最有话题性的莫过于艺术家弗洛伊德为其绘制的肖像画。这张于2001年创作的小尺幅画作以去理想化的姿态描绘了女王的头部与小部分肩膀。画作首次亮相后风评两极分化严重。不少人认为这是“对女王的一种侵犯”,但在部分人看来,它是“诚实的、坚韧的”。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谈及这幅画时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女王”。
弗洛伊德为伊丽莎白二世绘制肖像画
这件肖像作品也是充满着故事性,让人对这位女王的个人魅力倍感钦敬:
女王想请画家弗洛伊德画画。王室工作人员来到他的画室,说明来意,画家头也没抬,说我现在正忙着呢,如果女王实在想叫我画,那就请她来我这儿,我抽空给他画一张。
女王听了兴奋不已,穿戴整齐来到他的画室。那天弗洛伊德正在给一个流浪汉作画,他边画边说:“女王陛下,你看,真不凑巧,我正忙着呢,等下次有时间再说吧。”女王不以为意,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第二次去,画家正在躺椅上闭目养神。他说我正在休息,再过一段时间来吧。第三次,女王上门。弗洛伊德夹着画板正要出去,“我正要出门写生,现在没有时间给你画啊。”
如此这般,女王一次次上门,一次次被画家用各种借口“忽悠”,让她再等一等。女王也总是带着谦和的微笑,“没关系,我能等!”六年里面,女王上门71次,直到第72次,才如愿以偿。2000年前后,她终于求到一幅肖像,不过巴掌大而已。
女王得到的那张肖像,只有23厘米高,15厘米宽,真的巴掌大小。而且画家把女王画得目光黯淡、神色呆滞,脸上仿佛扑了一头面粉,白乎乎的。
有人问女王,他将您画得如此难看,您为什么还这么喜欢?
女王听了,正色道:“弗洛伊德是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风格独一无二,每一笔、每一点都是高贵的艺术结晶。在我眼里,画作绽放出神圣和高贵的光芒,让我敬畏和崇拜。任何轻慢和不屑,都是对艺术的亵渎。”
(注:关于英国女王请弗洛伊德画肖像的故事见李良旭《女王的6年72次》,载《读者》杂志,2012年第17期)
乔治·康多的《女王的梦与噩梦》
乔治·康多,《女王的梦与噩梦》 Dreams and Nightmares of the Queen, 2006年
而到了2006年,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了九幅由乔治·康多(George Condo)创作的9幅超现实主义女王肖像引发了英国民众愤怒。《女王的梦与噩梦》一画中的伊丽莎白二世与英国80年代流行的儿童玩具造型相仿,也因此被戏称为“卷心菜女王”。谈及女王与卷心菜的关系,康多表示,两者都受所有孩子爱戴。好在女王至少幸免于康多的最初想法——以委拉斯凯兹的《镜前维纳斯》为原本为她创作一幅裸体肖像。
沃霍尔与视觉文化里的《伊丽莎白女王》
安迪·沃霍尔《伊丽莎白女王》 Queen Elizabeth, 1985年
安迪·沃霍尔《伊丽莎白女王》 Queen Elizabeth, 1985年
安迪·沃霍尔《伊丽莎白女王》 Queen Elizabeth, 1985年
而除了摄影与油画,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以丝网印刷的艺术表达,传播了女王的形象。沃霍尔最后的丝网印刷肖像作品是以1977年女王登基25周年纪念的官方肖像为基础创作的,共印有16张。1985年,他创作了一系列以女王为主题的肖像作品,除了英国女王之外,还包括了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以及斯威士兰王后特瓦拉(Ntombi Twala)。在这些肖像中,鲜艳大胆的几何色块组成一张张脸谱式的面孔,隐去了被创作者的所有个性,蜕变为如金宝汤罐头般大批量生产的商业标志。沃霍尔曾说,“我想变得像英国女王一样有名。”
《生命之轻》
克里斯·莱文(Chris Levine),《生命之轻》 Lightness of Being, 2012年
摄影师克里斯·莱文(Chris Levine)曾拍摄了女王的全息摄影作品。该作品是摄影师受泽西岛委托,为纪念加入英联邦800周年而拍摄的女王肖像。肖像捕捉到了一位冥想沉思的女王,静如止水的氛围也象征着时代的祥和,深具冲击力。利用现代科技打造的独特作品使女王肖像加入现代视觉文化的行列。莱文说,“我希望女王感觉到平和。”
《白金禧年官方肖像》
拉纳德·麦凯奇尼(Ranald Mackechnie),《白金禧年官方肖像》 Platinum Jubilee Portrait, 2022年
2022年6月1日,白金汉宫发布了女王登基70周年白金禧年官方肖像。照片由摄影师拉纳德·麦凯奇尼(Ranald Mackechnie)摄于温莎城堡。女王身穿温婉柔和的鸽蓝色套装,镶有珍珠与钻石边饰,由多年密友和御用造型顾问安吉拉·凯利(Angela Kelly)设计。与照片一同发布的还有一份女王的声明,“我将持续受善意的鼓舞,希望未来的日子将有机会反思过去七十年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并满怀信心与热情一同展望未来。”
(本文综合自語石廬雜談、橄榄文艺公号及澎湃新闻此前相关报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