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动画新方向还是衰微的号角
1月21日下午3时,在东京秋叶原Animate秋叶原店计划举办一场周边发布会。现场被闻讯赶来的人群堵得水泄不通。这场发布会最终由于现场人数过多,容易造成混乱,而无奈取消。
《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周边发布活动现场人山人海。这场发布会所发布的就是2018年冬季番、由漫画家大川ぶくぶ原作的《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的周边产品。弹幕网站bilibili网友评价:“一月霸权,人类神经。”
《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海报想要在2018年的冬季番中这样一个强手林立的冬季番阵容中夺得霸权并不容易。前有“京阿尼”的《紫罗兰永恒花园》,后有自带迟到特权的《Fate/Extra Last Encore》。只是这部动画还是以“脚踢京紫国家队,拳打FE骨傲天”之势抢占着观众的大屏幕、小屏幕。
这部动画的制作委员会也自己抢过了“一月霸权”的桂冠,“不管怎样,本季度的霸权,我们都会拿下。”
这部动画原本是刊登于漫画网站“漫画LIFE WIN”上面的一部四格漫画。四格漫画改编成为24分钟标准的电视动画,剧情上的不足,使得动画难以撑得这么长。常规的做法是增补剧情,做成日常单元剧。比较经典的有像是《幸运星》《轻音少女》等都是这样的做法。要么就是改编成为3到5分钟的“泡面番”。不过这部《Pop子与Pipi美的日常》并没有选择这上面任何一种方式。制作委员会选择了一个非常神经的方式,就是把一段12分钟的动画播放两遍。如果两遍之间没有任何差别,那么无论是观众还是电视台都不会买账。因此,制作委员会让前后两遍略有差别。
Pop子:我的声优是江原正士。Pipi美:那么我的卡司就是大冢芳忠。这里面最明显的无疑就是声优的差别。比如第一话当中,前半段Pop子的声优是江原正士(《火影忍者》迈克·凯),Pipi美的声优是大冢芳忠(《火影忍者》自来也),到了后半段就变成了三矢雄二(《棒球英豪》上杉达也)和日高法子(《棒球英豪》浅仓南)。这也让整个动画变得有很强的穿越感,但是也让人觉得有点难以入戏。这是因为每次听到自来也充满浓郁和风的声线,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跳戏。当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江原正士与大冢芳忠的出演漫画原作中的一个梗。
这部动画的神经之处远远没有止步于此。在第二话中,有一个录音棚声优出镜的片段。这片段里面在声优向制片人投诉脚本空白并离开房间之后,画面靠左前方会有一个面向观众的贞子,然后诡异的音乐配上血红色的字幕:
“你看到了吗?”
制作委员会的恶意这个时候,你会以为指的是前面这个半透明的“贞子”,但是实际上画面拉近之后,你看到的是Pop子和Pipi美躲在下面的长椅下面黑色角落里面。但是到了第二遍,本该躲在那里的Pop子与Pipi美却被换成了一个狰狞的鬼脸。
第一话中,制作委员会已经官方吐槽:“这样的KUSO四格漫,改编成动画,怎么能行?”不过从搜索数据来看,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播出后,《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关注度陡然上升在漫画时期,实际上这部《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就已经依靠社交网络获得了不小的人气,在动画播出之前,由于魔性的设定就已经有表情包在网络上流传。所以总体来说,这部动画的胜利,不在于制作质量的胜利,而是其中对于网络用户思维方式的把握。这种思维具有极强的后现代性,是一种对于传统动画注重人物刻画、故事情节的反叛。其思维模式更像是综艺而非动画。
当然刚刚打开动画的“萌新”会对于我的这种说法产生质疑。毕竟用心的制作委员会还在开头给这个动画套上了一个偶像动画的外壳,好像要讲一个《食梦者》一般的故事。但是看下去就会发现,这个外壳其实也是制作委员会透过作品与观众互动的一环。
Pop子撕破《星色Girl Drop》的宣传页面,显露出真身。早在2017年4月1日,竹书房就曾经宣布会将有大川ぶくぶ的《星色Girl Drop》动画化,而且还特地为了这次动画化制作了一个40秒的宣传片。不过第二天Pop子撕破《星色Girl Drop》的宣传页面,显露出真身。这也证明了《星色Girl Drop》动画化只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真正动画化的是这一部《Pop子与Pipi美的日常》。
当然这种综艺式的思维方式也体现在其中一个非常有趣的采访环节。动画中有一个板块是“一只战战兢兢的话筒与法国小哥的对话”。这个在动画的前半段是没有字幕的,无论是日语字幕,中文字幕。由于笔者是不懂法文的,这一段会看得非常无聊。直到后半段再次播放的时候,才会看到字幕。这里可以说是制作委员会的“森森恶意”了。
《Pop子与Pipi美的日常》中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被称为“meta元素”。一种打破次元壁的创作方式,让作品中的人物直接与观众对话,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贝尔托·布莱希特这种“meta”的手法其实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延伸,是一种具有后现代性的手法。如前所述,传统戏剧(不仅限于动画),或所谓“亚里士多德式戏剧”追求的是“真实性”,使观众沉浸其中。而布莱希特则提出了一种所谓“离间效果(Verfremdungseffekt, defamilization effect )”。大致的含义就是让观众与剧情产生疏离感,从而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剧,而非沉浸其中。
让剧中人物打断剧情,同观众直接对话则是一种很常用的打破沉浸的手法。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常见这种表现手法,日本导演小林政广的电影《海边的李尔》中也曾见过类似的表现手法。男主角兆吉面对观众,念起莎翁剧中李尔王的台词,好似在向观众发问,又与电影剧情相互照应。让人觉得导演的设计十分精妙。
《海边的李尔》剧照“Meta”之外,这部动画也是极尽“Neta”之能事。这也体现出极强的社交性,成为“动画婆罗门”的试金石。有观众直接称这部动画为“宅力测试”。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宅”会奉这部动画为圭臬,而萌新只能是瑟瑟发抖。
所谓“Neta”源于日语中的“剧透(ネタバレ)”一词。其中“ネタ”是日语中种子 (たね)的隐语,原指话题,后引申为话题的重点、详细。中文世界引申至ACG圈音译作为“捏他”,可作为名词使用,也可作为动词使用,亦有翻译作“梗”或者“玩梗”,是一种对于经典文化元素的“戏仿(Parody)”。这种手法其实在漫才、落语中多有使用。因此,中文中既存概念中“包袱”或者“抖包袱”这一个用法其实与“Neta”的含义比较接近。因此这里笔者认为“抖梗”这种说法实际上最为贴切。
以第一话中一段闪回为例,其中抖梗过于暴力也曾受到观众诟病。
出自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出自《苍蓝流星》《上古卷轴5》开篇画面
梗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来自ACG作品,比较常见的有出自《逆转裁判》的“異議あり”,出自《JOJO的奇妙冒险》的“JOJO立”等;可以来自其他文艺作品,比如来自《Classica Loid》中的古典乐梗,比如《文豪野犬》中的文学梗等;有的甚至直接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历史事件,比如《笨蛋·测试·召唤兽》中的“FFF团”其原型是美国种族主义与白人至上主义团体“3K党”。
“JOJO立”至于抖梗的方式则可以是直接cosplay,可以模仿画风,可以模仿台词动作,也可以是音乐还有配色。甚至这种抖梗只需要一个设计元素就可以实现。这些手法在这部动画里面都有应用。活脱脱的一部“捏他”教科书。
只不过这些手法也为这部动画后续的力劲不足埋下了伏笔。因为这些应用产生的吸粉效果,还需要厚实的剧情作为支撑,才能使作品获得持续的关注。而剧情实际上正是这部动画的软肋。《干物妹小埋R》也可谓是前车之鉴——使用新颖的手法作为吸引,但是第二季因为没有充实的剧情,最终陷入口碑下滑的窘境。
干物妹小埋EVA监督、痞子庵野秀明2015年7月曾宣称日本动画界再过5年就会崩坏。2018年距离这5年之期还有2年,想必不会有人真的相信日本动画业界会崩溃。不过,这部《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也许是个信号。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还是一种走向衰微的预兆?传统动画的对于剧情与人物刻画的重视是否果然变得不合时宜?未来的动画又要用什么来“捏他”?这似乎是我们在这部动画当中该看到的问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