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环氧丙烷概念火爆,但不要表面所迷惑

2022-09-08 17: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香梨

甭管“北溪1号”是不是真的有爆炸风险,俄罗斯这一波骚操作,给欧洲的民众们大概率带来一场寒冬。

在欧洲能源吃紧的状况下,高耗能的化工行业也很难能够幸免,化工巨头巴斯夫已经在前两天出来喊话了,减产势在必行,未来如有需要,会考虑进一步减产。这减产的化工产品中,就包括我们并不熟知,但十分重要的环氧丙烷。

环氧丙烷实际上是丙烯的衍生物,上游的原材料是丙烯及制丙烯所需的石脑油或丙烷。环氧丙烷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化工原料。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欧洲的环氧丙烷总产能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所以,欧洲环氧丙烷的供应商们发个话,全球的供给都要“抖三斗”。这不,国内市场表现尤为明显,毕竟,我国环氧丙烷的供给占比也达到了30%。环氧丙烷板块开始出现大幅上涨。像红宝丽(002165)、怡达股份(300721)都是领涨的选手们。

红宝丽股价

相关玩家们也纷纷发出利好消息,比如红宝丽宣称正推进环氧丙烷产能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在现有装置上将产能扩建至25万吨(原来产能10万吨),怡达股份控股子公司泰兴怡达年产 15 万吨环氧丙烷项目已经开始了试生产。

在这种百年难遇的机遇下,相关玩家开始与时间赛跑,谁能在机遇期实现产能扩张,谁就能享受时代红利。数据显示,今年8月初以来,环氧丙烷的价格从8000元/吨涨至10000元/吨(虽然离历史高点还很远)。

环氧丙烷价格

今天我们就走进环氧丙烷的化工子赛道,看看如何在欧洲能源危机下捞金。

一、需求有基本保障

说起环氧丙烷的需求,那可真是覆盖各行各业。其下游直接产品有聚醚多元醇、丙二醇、碳酸二甲酯,再往下游延伸,主要是作为包装和保卫材料,出现在家具、家电、汽车三大领域,三个领域的应用占比合计超过了60%。

环氧丙烷不同需求场景

去年,国内的环氧丙烷消费量达到了410万吨,同比竟然增长了21.3%,在化工行业这绝对算得上一个惊人的数字。在这种需求高涨的背景下,国内的环氧丙烷实现了产销两旺。笔者扒了一下相关玩家的年报,多数玩家环氧丙烷的利润率都可以达到30%以上。

未来,环氧丙烷的需求还是比较有保障的,比较大的增长点是其下游产品DMC(碳酸二甲酯)是锂电池电解质溶剂(酯交换法),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的红利,还是可以一蹭的。

行情一来,加快产能扩张也是人之常情。随便举几个例子,万华化学(600309)新增产能30万吨,中海油壳牌化工新增产能30万吨。有统计称,截至上个月末,今年年内投产的新增环氧丙烷产能合计接近140万吨。

环氧丙烷产能增长情况

所以,在供给端短时间内急剧增加的背景下,你现在能理解环氧丙烷的价格从去年年底开始跌落“神坛”、直到最近欧洲能源危机的出现反弹了吧。

从环氧丙烷的市场格局看,我国环氧丙烷的已经投产的供应厂商大约有20多家,产能规模最大的是中海壳牌。

环氧丙烷市场格局

二、出口欧洲?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秉持着揭开现象看本质的原则,最近国内环氧丙烷上涨的逻辑是,欧洲产品供给不足啦,我们可以向其出口,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个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反驳。首先从环氧丙烷是高耗能行业,从主要生产工艺看,氯醇法工艺较为成熟,但是三废处理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在“双碳”的背景下,未来不符合能耗要求的玩家将注定会被淘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从这个方面看,未来产能出现大幅扩张的可能性比较小。

环氧丙烷主要生产工艺

其次,这几年国内的环氧丙烷供需关系看,还是对外有依存度的。就以2021年为例,国内环氧丙烷的产能383万吨,产量365万吨,进口规模43万吨。国内的环氧丙烷还不够用,还怎么谈出口呢?

从实际情况来看,笔者并没有看到,国内的环氧丙烷玩家最近来自欧洲订单大规模增加。而且因为今年环氧丙烷的价格一直不是很理想,不少玩家出现了亏损的现象。为此,相当一部分玩家开始停车检修,开工率明显不高,只有不到65%。

除此之外,笔者发现大型的化工玩家生产的环氧丙烷都是自用,外销的比例不高。毕竟环氧丙烷不是终端产品,只是一个中转站。

在这种情况下,你告诉我,拿什么勇气去谈出口呢?

最后再给你一组数据,据官方数据,今年7月国内环氧丙烷出口400多吨,而同期进口量是2.85万吨。

三、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最近的能源危机下,天然气供给出现了不足,对欧洲环氧丙烷的化工企业们的影响在持续发酵,近四分之一的玩家已减产停产,按理说全球的化工玩家们应该能享受到环氧丙烷价格上涨的福利,且有机会对欧洲出口,增加海外竞争力。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笔者看未必。

高耗能产能、自产不外销、进口远大于出口,停工检修,这些关键词的背后,都让国内玩家的出口之路将变得异常艰难。

所以,众人皆醉我独醒,学会放手和下车,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