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锐评 | 辛含芝:《心灵奇旅》:后疫情时代的生命图景

2022-09-08 17: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摘要】:华特迪士尼公司与皮克斯工作室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心灵奇旅》上映于2020年下半年。影片讲述了一个寻求与呼唤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故事,并最终建构了一个基于日常生活的价值定义:“好好活着”、“准备好生活”,就已经足够成为生活的意义。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建构展现出后疫情时代独特的审美取向。同时,影片也在许多方面流露出对现代科技社会的中产阶级焦虑。本文希望从影片建构的“身体”和“灵魂”两个维度空间出发,对以上两点进行讨论。

【关键词】:《心灵奇旅》,后疫情时代,生命意义,动画电影

执着于爵士音乐梦想的乔伊·加德纳,在终于获得梦寐以求的表演机会、离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时,却因兴奋过度而意外身亡。

无法接受这一切的他拒绝接受灵魂的超度,一心想要重回地球,《心灵奇旅》(Soul)的故事由此展开。

《心灵奇旅》海报 (图片来自互联网)

01

序言:身体与灵魂的两重空间

作为皮克斯公司制作一部的动画片,《心灵奇旅》所建构的世界是高度现代化的,也是充满奇观和想象的。支撑这部电影的一种根本性观念,在于“灵魂”和“身体”的分离,在这一过程中,肉体会毁灭,现世的记忆亦会被遗忘,但灵魂可以独立存在。结束一段人生旅途之后,灵魂能够洗去一切痕迹,然后以新的身份,投入新的躯壳。

在这一底层逻辑的驱动下,《心灵奇旅》一共打造了3个不同的空间,即代表现世生活与人类身体的“地球空间”,也就是故事发生的现代化城市纽约,还有分别代表死亡和新生的“超度”空间(The Great Beyond)与生之来处(The Great Before),在地球空间,灵魂需要依附身体才能“活着”,而进入超度空间和生之来处的过程,则伴随着肉体的剥离。

这种生死表达,颇具古典哲学和宗教色彩,不过,在古典哲学的内核之上,是《心灵奇旅》厚重而丰满的数字化与现代化的外壳。

这是皮克斯的一套现代化叙事方法,但也符合影片的世俗化本质。对于这部影片来说,根本目的在于讨论个体的生命价值。在电影中,虽然灵魂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朽的,但对于某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个体来说,这种不朽是无意义的,意义只来自于在“地球空间”的真实生命体验。

主人公乔伊在三种空间中连续转换,想要回到、并最终回到的正是那个可朽的纽约,而在生之来处参加灵魂研讨班的灵魂,最终的追求则是获得“地球通行证”,从而在开始在现世的生活。在影片中,灵魂的不断轮回,最终的目的唯有真实的生活。

这无疑是一种具有现代色彩的生命理解,同时,也是时代审美的展现和表达。这种时代审美意味着什么?笔者希望从影片建构的灵肉两重空间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心灵奇旅》海报 (图片来自互联网)

02

作为身体活着:生活的无意义与“反追梦”叙事

(一)重复、无意义与人的异化

主人公乔伊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爵士乐钢琴家,但现实中,他却是只是学校里的一个临时音乐老师。他对于授课并没有太大的热情,而他的学生,绝大多数对演奏也没什么兴趣。影片的开头以暗色调为主,课堂上,学生们演奏出的音乐不堪入耳,甚至给观众带来了听觉折磨。

图 缺乏热情的课堂

在课堂上,乔伊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音乐梦想,试图唤醒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但年轻的学生们对此缺乏共情。而终于拿到正式教师资格的乔伊也并不开心,因为这份庸碌的工作,并不是他的梦想所在。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共同被教育乃至生活的无意义所困。

影片中曾经两次展示了地铁上,人们庸庸碌碌、死气沉沉的场景。在地铁上的人们,戴着帽子,僵硬的翻动手机,目光呆滞,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而乔伊意外死亡后,在生之来处结识的灵魂22号,也同样陷入“意义匮乏”的烦恼之中,叛逆的灵魂22号,在没有真正开始人生时,就已经被生命的“无趣感”所裹挟,缺乏投入生活的动力。

这些场景共同表现了现代生活催生的无聊与迷失,而22号灵魂对于生命的失望,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意义的匮乏感”已经不止浮于肉体,而是深入了人类的灵魂深入。

不过,《心灵奇旅》通过呈现生活的意义匮乏,归根结底是想要建构出一种新的意义。而影片主要展现的,也正是主人公与22号“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

为什么寻找“意义”,“意义”何以成为一种需要寻找的东西?

其实,“寻找”这一过程本身,也从侧面说明,现代生活的底色就是无意义。而在某种程度上,成年人也只有在这样一部充满想象,甚至充满“童趣”的动画片里,才敢于大胆的讨论并建构现代生活的意义,“动画”这种形式中内在的幻想与幼稚的一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生命价值”这一议题的复杂与宏大。但在天马行空的背后,也同样存在着真实的期望。

(二)意义的建构:存在主义与“反追梦”叙事

虽然生活在意义匮乏的现代社会,但影片的主人公加德纳,却并非没有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加德纳热爱钢琴和爵士乐,一直梦想成为一位爵士乐演奏家,而在影片中,他也确实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机会——和多萝西娅·威廉姆斯以及她的乐队一起演奏爵士乐。

但经历一系列磨难,甚至不惜超越生死,最终登上梦寐以求的舞台之后,乔伊反而表现出了寂寞和空虚——“原来梦想的生活,和普通的生活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图 “梦想”实现后,迎来的是新的重复

但这时,多萝西娅对乔伊说到:

“一条鱼游到一条老鱼旁说:‘我要找到他们称之为海洋的东西!’

‘海洋?’老鱼问,‘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啊!’

‘这儿?’小鱼说,‘这儿是水,我想要的是海洋!’”

多萝西娅的这段话,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核心隐喻,也揭示了影片最终找到的、或者说建构的意义所在。这种意义,不是来自于梦想和目标的达成。恰恰与此相反,乔伊是在梦想实现、执念消散之后,才真正发现了生活的全貌。

这是一种对于理想主义追梦叙事的消解。事实上,在影片中,因为主人公过于执着追求那个音乐家的梦想,这种过度的专注,反而成为他真正投入生活的阻碍。在22号阴差阳错进入了乔伊的身体之后,乔伊才逐渐意识到,原来,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自己生活的世界,还有这么多生动的细节没有被发现。对于《心灵奇旅》来说,“日常并非理所当然的日常,而是值得珍惜的当下[]。”

在影片中,当一个人高度专注的时候,会进入某种玄妙的境界,从而脱出肉身,来到高度精神化的灵魂世界,即“忘我之境(the zone)”。而影片将近结尾,主人公历经重重考验,终于实现自己长期以来的目标,和乐队一起进行爵士乐表演时,却并没有进入这种高度投入的状态,至少,电影中没有呈现出来。

但当他回到家中,坐在钢琴前,回想起22号在现实世界的种种记忆、回想起自己和家人的温情瞬间时,却无比自然的沉入了“忘我之境”,也由此,乔伊意识到生活真正的意义所在。

影片通过这种方式,讲述了一个“反追梦”的故事。而这种表达与人类的现实处境其实是重合的。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日常生活的秩序被极大的损坏,这时,我们最迫切期盼的,或许恰恰就是回到曾经正常而平静的生活状态中去。

当生活本身已经陷入某种困境,人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就不再那么需要“梦想”作为支撑生命的激情。梦想和目标不是不好,但回到现实,人们对平静而温馨的现实生活的渴望前所未有的升腾起来时,理想主义被超越了。这种超越,反映了后疫情时代的一种审美趋向。

《心灵奇旅》海报 (图片来自互联网)

03

灵魂空间:现代焦虑与人性超越

动画电影的叙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想象的表达,电影中,也塑造了两个完全基于想象的世界,也就是上文所说的“超度空间”与“生之来处”。在影片中,这两个世界是高度奇观化的,而这种奇观,具体来说,是一种“科技奇观”。死后的世界同样是现代的世界,是高科技的世界,甚至是人类超出人类大脑理解范围的未来世界。

图 “超度”空间(The Great Beyond)

当乔伊的身体接近死亡,进入“超度空间”时,通往灵魂超度的“天梯”,是一道黑色的、泛着金属光泽的、一级一级整齐排列的阶梯,而这一阶梯的设计方式,很有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特征,充满秩序与规则感。

而人的灵魂被“超度”的时候,就好像化作一团数据,飞到了白光之中,人的灵魂像机械灯一样闪烁、然后被迅速淹没。

当乔伊突破超度空间,进入到“生之来处”时,这里的管理者的自我介绍是:“我与宇宙所有的量子场同在,以弱小的人脑可以理解的形式出现”,而它的形象则是一团可以随意变换形态、穿越空间的荧光线条。

图 万物殿堂:一所科技乐园

事实上,影片中打造的“冥界”,就像一个高科技展览馆,比如图4中展示的,用于“体验人生”的万物殿堂,就是一座由各种高科技打造的乐园。

在这片灵魂世界里,科技渗透了一切、包括我们的死亡,以及我们的来世。人的灵魂,在这一过程中则被异化为“数据”,也成为档案,被完整的储存在一个形似超级计算机的机房的黑色空间中。从出生、到死亡,一切都被精密记录。

某种程度上,这是基于现代科技与媒介发展的状况进而产生的一种死亡想象,也是对于现代科技社会的奇观化展示与未来想象。在这里,虽然灵魂还是要被“超度”,新生的灵魂还是要去“投胎”,但这些行为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从一种纯粹的、形而上的精神流动,变成了数据的和标签的流动。

但在《心灵之旅》中,最终,这些精密的、科技的一切都被判定为无用,用于解决问题的,仍然只有“人性关怀”。“人性”超越了一切技术,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影片中,超度空间和生之来处,有两种管理者,Jerry和Terry,他们虽然都是高科技生物,但随着情节的发展,Terry更多展现了其属技术的一面,而Jerry则表现出属人性的一面。Terry越来越以“反面人物”的形象出现,而Jerry则是温和且更像“人”保护者,最后,也是Jerry打破原有的规则,给了本该死去的乔伊一次重新回到自己身体的机会。

在某种程度上,精密的计算和极度发达的科技,是影片中真正的“反派”,乔伊和灵魂22号寻找意义的过程,是抛弃科技,回归原始的真实体验的过程,也是人的爱与善对其他外物的超越过程。用人性之美和生活之美,缓解现代社会的恐惧、焦虑与迷失,也是这部超现实影片的一个现实隐喻。

04

奇观背后:中产阶级的情感表达

上文已经提到,在“生之来处”,还藏有另一片天地,也就是所谓的“忘我之境”(the zone)。忘我之境是现实世界和灵魂世界的连接点,处于高度专注和沉浸中灵魂会来到这里,同时,被执念所困的灵魂也会在此游荡。

在这里,主人公认识的唯一一个迷失的灵魂(除了后来陷入迷茫的22号之外),是一名崩溃的基金经理。他的灵魂是黑色的、扭曲的,并且极具攻击性。

这名因为自己繁重的工作而崩溃的“基金经理”,在某种程度上,透露了这部动画片背后的一些阶级叙事。基金经理,一个代表着现代资本主义与中产阶级的职业,他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为自己的工作感到烦恼。而影片所呈现的城市,亦是“现代化都市”的终极代表,纽约。

这些细节,这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心灵奇旅》展现的那种无意义和迷茫的现代生活,实际上是一种城市中产阶级的焦虑。

同时,虽然影片的主角乔伊·加德纳,是作为一名“黑人”出现在屏幕上的,而他的朋友、他的学生,也绝大多数都是黑人,这部影片的种族呈现,更多的仍然只是在遵从美国环境下种族叙事的政治正确。

这种“政治正确”,有让人感到新鲜的一面,也有耐人寻味的一面。主人公乔伊的旅伴灵魂22号,其虽然以卡通的灵魂形象出现,但声音却属于“中年白人女性”,而在故事的主体中,22号的灵魂进入了乔伊的身体,乔伊的灵魂却附在了猫的身上,也就是说,在影片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里,操纵乔伊的身体的,都是一个白人女性的灵魂。

而这个灵魂,曾经受到甘地、林肯、特蕾莎修女等等各种各样的人的教导,这些人虽然没能让她找到“生活的意义”,但却确实带给了她丰富的知识。这样一个虽然刚刚来到人世,但是却颇具白人精英气质,在影片许多与人相处的情节中,这个灵魂都是以教导者的形象出现的。

不过,种族叙事在各种意义上都并非这部影片的重点所在,无关种族,22号作为一个“灵魂的”知识精英,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从而破解了城市中产阶级“意义匮乏”的焦虑,在某种程度上,是这部影片真正的价值取向所在。

《心灵奇旅》海报 (图片来自互联网)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曾说:“‘用概念指导人生’,使现代人的生存具有一种‘抽象性质’,浮在人生的表面,灵魂空虚,无家可归。”在这一意义上,这部影片解构的正是“追求梦想”,这一概念,从而实现让生活的本质从一些虚无的概念,比如“梦想”、“目标”中脱离出来,回归到生活的本身。

这是存在主义哲学理念的一次传达,也是新冠疫情威胁现实生活的状况下,人们的一种独特的时代诉求。从阶级的视角来看,这种表达,某种程度上只是属于城市中产阶级与精英阶层的表达,而“现代生活的无意义”与“寻找意义”,这一话题本身,亦是一种精英的甚至“何不食肉糜”的焦虑。

不过,如果脱去沉重的阶级叙事,回到电影的故事本身,就像乔伊在结尾所说的那样,对于正在被疫情一次次打断生活的大部分人来说,重要的是珍惜尚在“活着”的每一分钟,这就已经足够。

参考文献

[1][法]让·保罗·萨特著.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戴锦华.电影批评(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谢征达,覃才.《心灵奇旅》:作为“活着”的时代审视与人类关怀[J].电影文学,2021(13):125-128.

[4]孙慰川,丁磊.论美国皮克斯动画电影的现代化叙事策略[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03):59-63.

[5]张一玫.《心灵奇旅》:动画片空间叙事的审美创新与哲理探寻[J].电影评介,2021(04):80-85.DOI:10.16583/j.cnki.52-1014/j.2021.04.019.

[6]张文红.艺术假定性与想象可能性——动画美学衍生机制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6(05):51-54.

[7]杨雨桐.存在主义视角探析《心灵奇旅》中的本我觉醒[J].艺术评鉴,2021(16):162-164.

(本文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与文化批评》2021年度期末作业,获得“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021年优秀影视评论”)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本期编辑 | 冯萱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0年,新青年网站电影夜航船出发,那是盗版DVD、电影BBS的时代。

2019年,新青年电影夜航船再度出发,期待用电影来思考人生与社会。

电影不是特殊的文化趣味,也不是喂养观众的廉价鸡汤。电影是一份邀请,一次聚集,一次分享,一种无名的大众对未来的探险。欢迎朋友们重新登船!

原标题:《锐评 | 辛含芝:《心灵奇旅》:后疫情时代的生命图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