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乡村客车上②|镇上引入大工程:从兴奋到务实的舆论场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先佑
2018-02-04 08:37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G县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村民散居于山岗土岭之间,难以形成较大的村落。那些十里八村中平时不常走动的亲戚,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很难聚到一起。

和中国绝大多数地方一样,G县县城是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全县所有优质资源。随着社会发展,L镇的常住人口在减少,但留守村民与县城的联系却日益密切,他们要去县城办事、看病、探亲、上学或购物,开往县城的班车成了不常见面的村民另一个相遇的场所。熟人相见,让乡村客车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集散地。

“天字一号工程”

最近几次回乡,我在L镇的班车上听到最多的,是中粮集团在L镇投资开办养猪场的消息。2014年11月27日,《湖北日报》刊登了一则简讯:

26日,中粮集团与G县政府签订协议,投资12亿元在该县三个镇建设年出栏50万头生猪的养殖基地。中粮集团将向养殖农户提供产、供、销等“一条龙”服务,确保农户增收。同时,中粮集团还将生态饲料加工、光伏农业、有机肥料生产、观光农业、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一并纳入投资规划。

L镇就是上面报道中提到的三个镇之一。对一个县来说,12亿元的投资不是一件小事,对经济欠发达、缺乏招商引资优势的G县来说,当然更是“天字一号工程”。这在G县2015、2016、2017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体现:三份报告中多处提及这一项目,并多次表示要“支持加快中粮50万头生猪产业化基地建设”。

在G县下辖的17个乡镇办事处中,L镇一直是个默黙无闻的存在。它2013年由乡改制成镇,但依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至于中粮集团的养殖项目为什么选择在L镇落户,民间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早年考上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发展的L镇H村一刘姓乡贤,官至中粮集团高管(对于该乡贤在中粮集团的具体职务,又似乎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为回报乡梓、造福乡亲,该乡贤拍板(一说提议)把中粮酝酿已久的养殖项目放到L镇。显然,L镇的老百姓更愿意相信这个说法,他们对此津津乐道。

在他们的口中,该刘姓贤达已经成为H村、L镇乃至G县的骄傲,相邻的C镇、D镇不过是沾了L镇的光,才能从中粮的这个项目中分到一杯羹。他们的原话是:“要不是养殖基地太大,L镇实在放不下,哪里还能轮到他们?”

我却在从县城到C镇的乡村班车上,听到两种与此大相径庭的说法。一说,C镇之所以能争取到这个项目,某前副省长在其中做了不少工作,居功至伟(C镇是该前副省长的老家);一说,C镇为国民常荣誉主席连战的先祖连舜宾陵墓所在地,2013年9月19日,连战曾携家人至C镇连舜宾墓祭祖。G县政府从多方面考虑,决定把中粮的养殖基地放一部分在C镇。

村民们的信息从来滞后,我第一次听到他们谈论中粮的养殖基地是在2015年6月。那时,每一个L镇的人,说起这个占地2500亩的大项目时,语气透着兴奋,脸上带着憧憬,似乎它能给未来的生活带来积极改变。

2015年12月18日,中粮集团G县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奠基仪式在C镇举行。2016年初我回乡过春节时,听说中粮项目在L镇的选址已经确定,最终落在了Y村和S村。“天字一号工程”仍然是乡村班车上最热门的谈资,但一些乘客对这个话题开始变得冷淡。他们大多数都是Y村和S村的村民,似乎是一种不愿过多张扬的低调和保守。而另一些村子的群众却对此有极大热情,普遍对项目征地、补偿标准和其他各种能带来实际收益的事项非常关心,并就这些问题向知情者打探、询问,语气里有祝贺和羡慕,也有不易察觉的嫉妒与失落。

夕照下的乡村。这里即将被建设成5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被碾压的村村通公路

2016年11月,G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L镇生猪养殖基地举行开工仪式的消息。直到此时,L镇才真正变得忙碌。从镇上到项目所在村沿途的公路都悬挂起了红底白字的条幅,条幅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为养殖基地建设加油鼓劲,如“大干快干一百天,争取项目早投产”, “宁可一年不休假,要让项目早上马”;地方政府表达决心和支持,如“工地在哪里,服务到哪里”,“影响一号工程,就是千古罪人”;关于安全生产,如“既要抢进度,更要抓安全”,“时时处处讲安全,才能吃上放心肉”。

工程队开始进驻,工地上建起了活动板房,推土机、打桩机、起重机一台接一台开进来。一些操着外地口音的工人们成了L镇的杂货铺、早餐店、小饭馆的主顾,每天早上,还有工人开着三轮车到L镇的露天菜场买菜。L镇通往养殖基地的村村通公路上,奔驰着运送各种建筑材料的大卡车、水泥罐车和工程车,载着G县、S市甚至更高级别政府官员的小车和中粮集团的公务车也频繁在L镇出现,“村村通公路”路面狭窄、弯多坡陡,以至于这些车辆不得不鸣笛,以提醒对面驶来的车辆、摩托车和行人。以往,除了春节,L镇的村村通公路上很少会发生会车的现象。

养殖基地为L镇带来的影响越来越真切。一些人从这些变化中发现了机会,另一些人则对此怀有不安和忧虑。乡村班车上有关养殖基地的话题又重新升温,与最初的讨论相比,人们关心的问题更加务实。农历2016年底,我回乡过年时,经常能在班车上听到这样的谈话:

“听说养殖基地工程队开的工资还不错。你板眼大,在工程队有没有熟人?帮我看看,能不能在里面找份活儿干,年纪大了,不想再往外面跑了。我儿子在广东打工,一个月也就三千多块钱。以后等猪养起来了,我把他喊回来,送到猪场上班,又近,工资又低不了多少。”

“我隔壁邻居在浙江的养猪场打过工,他说养猪对环境污染很大,猪屎猪尿不说,臭气还飘出老远。中粮集团虽然宣传的是绿色养殖、生态养殖,但要养几十万头猪呢,到时会不会搞得方圆几里地都臭气熏天?”

“今年喂了20头猪,明年不喂了。养殖基地一投产,猪肉肯定跌价,我们哪里扛得住?再说,到时候,我们这几十头猪,收猪的老板哪里还看得上?”

通往生猪基地的村村通公路宛如蜿蜒的长蛇

这次我回L镇,中粮集团G县养殖基地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离L镇大约3公里一座废弃的中学校址上建起了混凝土搅拌站,专为养殖基地的工地提供混凝土。搅拌站就在县城通往L镇的公路边,搅拌机轰鸣作响,几辆罐车在排队等候装运,一段几百米长的路面被碾成了齑粉,公路两边的灌木枝叶上积了厚厚一层灰泥,像是披了一层铠甲。

乡村班车离搅拌站和L镇越近,路上越是尘土飞扬。班车司机紧张地注视着前方,嘴里一直在骂娘,抱怨路烂,车多。老远看到对面有水泥罐车开过来,他就找地方把车停下,等对方通过后再开上正路。“你看看这路,都被大车压成什么样了?本来就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等路坏了,还有谁到这地方来?我算看出来了,项目再大,咱老百姓啥也捞不着。这车啊,能开一年是一年喽。”

而对道路的变化感受最为直接的,要数Y村和S村的村民。乡村客车上有消息说,自中粮项目建设启动以来,这两个村已经发生数起涉及为工地运送物资的车辆和村民摩托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有人在事故中受伤。

村民们对此十分不满,在L镇通往村庄的路口筑起路障,以阻止各类重型车辆继续对“村村通”公路的碾压和对村庄环境的破坏。但在“天字一号工程”面前,这样的举动无疑于螳臂当车。

县、镇、村三级官员联合中粮集团项目负责人出面安抚,他们告诉村民,养殖基地最初规划时,交通条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估因素。项目的所有工程建设完成后,中粮集团会投入专项资金,把Y村和S村的村村通公路,以及从D镇到L镇的公路进行改造,便于饲料和生猪的内运外调。届时,不足四米宽的乡村公路将会按三级公路的标准扩建成双向四车道,但在此之前,项目建设所需的物资及设备的运输只能利用现有的公路进行,短时间内会给村民出行造成一些不便,但这一定不会持续太久。

与建设中的生猪基地相距不到500米的乡村小学

我去年9月回乡时,这座由石块和土堆筑成的路障已经被拆除,在这两座村庄与L镇相连的路口还能看到残留的石块和土堆。对于这一事件如何得以顺利解决,乡村班车上的乘客大多语焉不详。有人认为,仅仅依靠画大饼式的许诺,是无法说服村民们挖掉路障的。有人猜测,政府或中粮集团可能使用了一些其他“维稳”方法。

与最初的反应不同,截止目前,我在乡村班车上听到的L镇居民对中粮集团养殖基地项目的评价莫衷一是。养殖基地对L镇的长远影响,一时还难以判断。但对每一位乡村班车的乘客来说,改变早已开始——坑坑洼洼的道路、卷地而起的尘土,和一辆辆呼啸而过的重型汽车。

(作者现为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人)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