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场|以绘画之“流变”,看女性艺术家的文脉传承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2022-09-06 11:2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流变之境——当代女性绘画·长三角邀请展”(02:26)

“长三角”是历史悠久的江南文化和近代以来兴盛的海派文化的孕育生长之地,也是经济文化活跃、中外交流繁盛的区域。

9月6日,“流变之境——当代女性绘画·长三角邀请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开幕。十五位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女性艺术家应邀参加此次展览,展出作品形式多元,风格各异,围绕“绘”的概念,不拘媒介方式,作品涵盖油画、水墨、水彩、综合材料等多种类型。她们的创作或清雅、或浓烈,均透着内里的文脉承传。

展览现场

陈焰、刘曼文、刘毅、李依凡、棉花、倪蓓蓓、史怡然、石至莹、王伊楚、王煜宏、谢中霞、张春雪、张平、赵舒燕、周胤辰等十五位来自长三角地区、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探索性的女艺术家应邀参加了本次展览,共计展出油画、水墨、水彩、综合材料等各种类型的绘画作品约90件(组),该展为近年来国内举办的较大规模的当代女性绘画展。参展艺术家大多活跃在当代绘画的实践领域,年龄跨度也比较大。既有出生于1960年代、1970年代有着长期创作经历和丰富经验、并在专业领域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的资深艺术家,也有生于1980年代、1990年代在思考和创作上都十分活跃、近年受到艺术界较多关注的年轻艺术家。

展览现场

策展人、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江梅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说:“流变之境”作为展览主题,意图将现在的女性绘画创作纳入一个发展与流变的广阔视野和多重语境中考察,从社会景观、寓言与隐喻、生命意象、诗意建构等多个方面展现当代女性绘画的创造性活力与文化价值,凸显在历史、社会、人文乃至生命的变迁与流动中女性艺术家们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所绽放的生命激情与智慧。

展览一楼大厅最大的一组作品来自于艺术家陈焰的《虚妄》。作品以昆曲表演手势为蓝本,陈焰试图通过昆曲手势回望传统文明,她表示:“这些手势和指法本身是非常具有仪式感的,在文化传承中,记录着后人对前人的承接、模仿甚至差异,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它们是时间的记忆、存在的见证。同时,这些手势也代表着不同的愿力与因缘,无实云虚,反真云妄。此系列为仪式感的时间作记,也为生命中的恒常与无常作记。”

陈焰 ,《虚妄》,综合材料,60×60cm×39,2016

与《虚妄》对照的,是陈焰的另一组银盐胶片刻画。她抛开了熟悉的画笔与画布,直接在银盐胶片上刻画出风景的幽灵,再配以灯箱装置,塑造出了逆光蝉翼。陈焰表示,期望自己的画作能在不断的整理中,慢慢扩充其中形而上的层面,计黑当白,由表及里,在混沌中见光明,洞见人生与世事无常的变化。

陈焰,《山高水远之三》,银盐胶片刻画、灯箱装置,200×120cm,2022

艺术家刘毅的一组影像作品装置十分有趣,作品在温度感应程序设计下,在变化中呈现了另一种意境。《新篁映月》的画面在竹月影之间相互切换变化,之后又藏匿在深潭里。刘毅用当代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了“竹影扫阶坐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古今对话。《瓦猫》作品中,孤傲冷眼漠视的猫安静地卧坐在屋顶,在半导体、温度感应程序设计下,画面产生不断的变化,在显影与消失之间窥探。

刘毅,《新篁映月》,金属板上油画(金属铝板、温控程序等综合材料),120×80×9.5cm ,2021

刘毅,《瓦猫》,金属板上油画(金属铝板、温控程序等综合材料),120×80×9.5cm,2021(显影变化)

站在艺术家棉花的绘画前,能直接地感受到生命肆意生长的狂喜和神秘。她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色彩、缠绕的线条、若隐若现的象征和暗示。艺术评论家彭锋如此评价:“棉花凭借天生的敏感、巨大的热情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用绘画呈现置身于当今文明社会下的生命体验。棉花给我们揭示了与生命有关的终极实在,这是一个纯净的超越的世界,不是尘世的任何部分。对它的静观,可以让我们产生超凡脱俗的喜悦。”

棉花,《罗曼史》,布面油画,120×120cm,2018

旧时光里的物件和新时代里的生活,艺术家王煜宏用“七巧板”交织在了一起。王煜宏的这组作品来源于古代“七巧板”游戏的“七星”系列,形式上吸收西方抽象构成的观念,将原本画布上的“静物”置于可不断变化的位置,从而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观看心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凝练,又派生出若干线状构成的抽象装置。“时间浸润了一切,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记忆与艺术征途,不同时代与文化属性的事物相生相望、无声交流,如棱镜般折射出个人与历史、现实的奇妙交织与共构,”江梅说,“具有一定表现性的抽象绘画是王煜宏最新尝试的方向,画面中那些抑扬顿挫的线条和色相间的气韵流动,底子里可见中西古今交融的印痕。”

王煜宏,《V&A阙歌》,布面油画,60×80cm,2019

王煜宏,《三彩》,布面油画,80×80cm,2017

“我想通过这样的转换来体现没有固定不变的存在状态,只有互为转换的微妙变化状态。”艺术家石至莹用“转换”一词来表达她在创作过程中自我感知在物、画、手之间发生作用的微妙性。在现场,她的两幅作品《白石》、《黑石》,或可阐述这种“转换”。石至莹深受中国古典画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在综合了西方极简主义、变现主义绘画的某些方法后,她的作品也形成了单纯朴素又内蕴深长的特点。

石至莹,《白石7》,布面油画,150×300cm,2018.

石至莹,《黑石 No.1》,布面油画,80×115cm,2017

艺术家史怡然无疑受到了近年碧山计划的感染。当代艺术以艺术的名义推动农村文化改造,这种知识分子的实验延续了二十世纪初梁漱溟先生所致力推动的乡村改造运动。虽然这个改造农村的乌托邦实践也吸引了史怡然,但是她感兴趣的不是这些精英式的启蒙实验,更不是碧山的徽州风情,而是怎样认识碧山人,并且把碧山人和自己、和这一代人真实地连在一起。史怡然借用版画中层层叠色的手法,让笔触变成单纯的区间,从而更明确地彰显时间的维度。她也节制地使用拼贴,让来自工业及印刷文化的痕迹、来自不同图像系统的碎片介入绘画。

史怡然,《过去岛》,布面油画,180×200cm,2016.

江梅表示:“当你浏览完整个展览,能感受到艺术家们的个人面貌都非常鲜明,她们对于人生的感性体验与敏锐感悟糅合其间,造就了各自生动的艺术风貌,从一个侧面体现当今女性绘画创作比较真实的状态。在这些作品中,也能反映出她们关注的一些议题,不仅仅挖掘内在的经验,同时对广阔的社会生活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和见解。”

此外,“流变之境——当代女性绘画·长三角邀请展”虽是一个地域性、专题性的展览,但因长三角地区是历史悠久的江南文化和近代以来兴盛的海派文化的孕育生长之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活跃、中外交流繁盛的区域,参展艺术家有的成长于斯,有的阶段性生活工作于此,她们的艺术创作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这一特质,即既有着内里的文脉承传,又具很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

 “某种意义上通过这个展览也可管窥一段时期社会文化艺术的微妙变化及生动演绎,进而触摸到时代的呼吸与脉动。我们期待借此次展览,能引发当下关于女性艺术发展与成就,江南、海上文脉的当代赓续,本土化与全球化等问题展开更深入、广泛的思考与研究。”江梅说。

此次展览持续至9月24日。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