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绿茶书情|2018开年第二波18本好书

绿茶
2018-01-31 17:33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事实改变之后,我们总会惦记那些为城市精神生活带来源泉的空间,即便它暂时告别,总还有读者在,好书在,我们用阅读坚持梦想。

《事实改变之后》

【美】托尼·朱特/著 陶小路/译 中信出版社·三辉图书 2018年1月

托尼·朱特最后一本文集,由遗孀珍妮弗·霍曼斯整理并作序,收录了朱特诸多重要文章,记录了他思想的改变轨迹,也代表了他对公共生活持续的、充满热情的介入。无论是谈论巴以冲突中人类所面临的道德困境,还是“二战”中对自己国家犹太人的遭遇选择性失明的法国人,抑或他所崇敬的加缪和奥威尔,朱特都带着一种公正的视角、清晰的道德判断和绝佳的智识标准。

《贸易打造的世界》

【美】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著 黄中宪、吴莉苇/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18年1月

这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文化史,以“贸易”为线索,从市场、商品、运输、暴力等等与贸易相关并连接着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贯通起来。彭慕兰研究方向为中国史、东亚史、经济史,而托皮克则为拉美史、咖啡经济史,两位学者用他们几十年的史家内力,用活泼轻松的口吻讲述全球贸易发展的来龙去脉,是一部有“颠覆性”野心的作品。

《古代世界:追寻西方文明之源》

【英】理查德·迈尔斯/著 金国/译 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8年1月

上古文明是什么样子的?埃及人、米诺斯克里特人、迈锡尼人、亚述人、希腊人的国家和城邦,亚历山大英雄主义的王政体制,迦太基的海上霸权,罗马共和国的兴衰起伏,罗马帝国的基督化……这是一部探寻西方文明起源的书,同名纪录片已由BBC拍摄。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英】彼得·沃森/著 胡翠娥/译 译林出版社 2018年1月

思想史大家彼得·沃森在完成《20世纪思想史》之后,又开始梳理了人类从刀耕火种到微观物理的全部知识发展历程,这本《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不仅回答了那些关乎人类命运的大思想大问题,也关照了诸如公元前后的概念分别何时诞生等“小问题”。

《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

【美】托马斯·卡斯卡特、丹尼尔·克莱恩/著 王喆、朱嘉琳/译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未读 2018年1月

柏拉图代表哲学,鸭嘴兽代表幽默。本书用一个个笑到喷饭的哲学段子,向我们解释了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哲学流派和思想传统——从不可知论聊到解释学、从逻辑学讨论到永恒,如何通过笑话阐释哲学概念,以及有多少笑话本身就蕴含着精辟的哲理。

《国家的世界》

【美】约翰·坎贝尔、约翰·A.霍尔/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8年1月

国家在当今世界何等重要,这种重要性在未来又将如何发展?这本书将做出回答,同时也关注了领土规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生存繁荣的重要性日渐下降,探讨了国家的制度能力对于应对现今挑战(不仅仅是全球化)已经变得更为关键,还将讨论领导国家之间权力平衡的变化等等。

《盗火》

【美】史蒂芬·科特勒、杰米·威尔/著 张慧玉、徐开、陈英祁/译 中信出版社 2018年1月

从美国海豹突击队,到谷歌公司总部;从“燃人节”,到理查德·布兰森的私人岛屿力克岛;从耐克的创新团队,到联合国总部……这些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在用他们各自的方式、操着不同的语言、利用不同的技术和应用……安安静静地追求着同样的事情:信息领域的突破和改变现状的灵感。如今,这场革命正在潜移默化地传播到主流社会,并已烧掉了数万亿美元地下经济。这一切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怎样引领我们的生活走向更加富有、更加高效、满意度更高的未来。

《1000亿分之1的太阳系》

【日】松田行正/著 张维军/译 中信出版集团·双又文化 2018年1月

宇宙如此巨大,即使你了解了所有相关的数据,恐怕也难以真正体会到它的浩瀚宽广。然而,如果把这本书所有的页面连接起来,你就会得到一个以1︰1000亿比例绘制的75米长的太阳系半径模型,或者说是一种新形式的天球仪、浑天仪。这本书将为你展现75亿千米的太阳系之旅,翻开它或许能让你真实感受到太阳系的广袤深邃。

《数的故事》

【德】玛丽安·佛里伯格、瑞秋·汤马斯/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汉唐阳光 2018年1月

这是一本生动、悲壮的数学家轶事书,书中提到的每一位数学家身后都流传着跌宕起伏的各种轶事,如,印度数学家巴斯卡拉二世钻研天象发现爱女嫁不出去后,如何苦心经营良辰吉时;数学家塔尔塔利亚6岁时父亲被谋杀,12岁时,被占领军捅伤面部和下巴,险些丧命,从此口吃,然而终靠自学掌握了解三次等式的方法……本书通过一个个这样的故事展现数学之美。

《“空间”的美术史》

【美】巫鸿/著 钱文逸/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18年1月

美术史对视觉对象的分析长期以来围绕“图像”和“形式”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而“空间”及与之有关的概念不断出现在作者的美术史写作中,开始形成观察、描述和解释美术作品中的一个框架。本书以“空间”为线索,将作者多年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在方法论的高度上进行整合,并总结自己以往研究的意图,讲解自身的治学经验。

《追寻“我们”的根源》

姚大力/著 三联书店 2018年1月

从中国历史上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入,聚焦于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极贡献。同时以蒙古帝国、元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研究主题。最后,再来考察族群认同在回族、满族形成和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书写之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姚大力近些年对族群和国家认同方面的研究成果,帮我们梳理了在追寻“我们”的过程中,各族群之间的互动与交集。

《中国科学史》

李申/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2018年1月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个问题不断引发争论。研究哲学的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哲学;研究宗教的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宗教。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科学?按照严复的说法,中国古代就无“学”。李申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宗教研究,介入科学研究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角度呢?本书内容涉及地质、气象、数学、医学、生物、音律、历法、地理等领域。

《当法律遇上经济:明清中国的商业法律》

邱澎生/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8年1月

明清时,中国没有发生欧美“工业革命”那种以机器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变化,清末以前也并未出现“民主宪政”之类的法律与政治改革运动,但是仍然出现许多有意义的社会变迁。本书描述并论证明清中国经济与法律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并提出明清中国也有商业法律的主张。

《蒙古国纪行》

罗丰/著 三联书店 2018年1月

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学者罗丰以详实的旅行笔记为基础写成此书,渊博而不囿于学科,对周遭的人、事﹑物,认知有独到创见,让读者见识“跨界旅行”产生的思想激荡与文化冲击。

《考古四记》

郑嘉励/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

郑嘉励是一位年轻的考古学者,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浙江地区宋元考古、瓷窑址考古发掘与研究。本书记述了他对古墓葬的研究发现,以及切实感受到考古工作艰辛后之趣,通过探析古迹,展现器物之美,以及古人造物的匠心独运,兼具学术韵味与田野气息,展现了一位考古工作者多年的心路历程和发现之旅。

《历代茶器与茶事》

廖宝秀/著 故宫出版社 2018年1月

廖宝秀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任职期间,遍阅故宫及各地博物馆有关茶事的文献、藏品,并使用器物、文献、书画互证的研究方法,如实还原唐宋至明清的饮茶风尚。本书“如白描一般”的叙述手法,引领读者进入古代饮茶的情境之中,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人使用何种茶具、采取何种方法饮茶,古人饮茶方式的情趣与兴味。

《马家辉家行散记》

马家辉、张家瑜/著 中信出版集团·大方 2018年1月

马家辉旅途三书记录了他在时光旅程上的自由而真实的行走状态,以及对自己、对家人自由而深切的爱意。《死在这里也不错》弥漫出的恣意、张扬以及对自我的忠实和本真的回归,《你走过的和我走过的不同的路》暗布着两个生命体验慢慢相融的痕迹到侣者并行的脚步,《温柔的路途》中,小马哥从一介顶真的少年走成一位柔情老爸,“我们仨”成为最真诚的人生情话。

《一本·不正经》

烂总和他的朋友们/著 上海三联书店·微言传媒 2018年1月

这是用“烂诗”和“烂画”表达个体对生活和梦想的热爱的独特绘本。那些看似极为“不正经”的、所谓的“烂”的文字与画面背后,表达了当下年轻人的人生态度。每一个烂人分子,每一首诗,每一张图都是核心。自己、个性的解放、自由地表达是态度,也是主题。通过A到Z的26个主题,思考自己,表达自己,寻找自己。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