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mRNA从零起步,他如何从“冷门”开拓下一代“爆款”?

2022-09-05 11: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做生物药,要抓住生命科学的本质——中心法则。”第24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复旦大学教授、蓝鹊生物联合创始人、上海张江mRNA国际创新中心主任林金钟介绍道,DNA转录为mRNA,再经过翻译变成蛋白质,从而发挥生物学功能。“目前,蛋白质药物已经非常成熟了,我觉得从药物演化的规律来看,下一个成药的应该是mRNA。”

“每次科学技术的突破,肯定离不开基础研究的积累,mRNA也不例外。”中国近几十年间在生命科学领域突飞猛进,但是在基因表达调控的两个层面——转录和翻译,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2016年林金钟回国的时候,便注意到了这点:国内在转录层面已发表了不少的论文成果,但在翻译层面却几乎没有,“基础研究的滞后,会导致应用转化的落后。”

目前,国外mRNA药物进入了爆发期,论文发表指数级增长。

据林金钟介绍,早在2016年,科学界已认识到,“若mRNA药物有所突破,那首先将发生在疫苗领域”,原因一是技术瓶颈,人体目前只能接受很小剂量的mRNA,二是目前真核mRNA翻译调控机制没有完全清晰,不能达到随心所欲操纵mRNA的地步,其他更复杂的应用还需要基础研究的进一步积累。

回国后,林金钟团队开始筹备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复旦大学建这个平台,现在回想起来也是相当具有前瞻性的。这是国内第一个mRNA翻译调控的基础平台,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冷门的方向。”

提问&解答

Q:上海科技 A:林金钟

Q 您为什么创立蓝鹊生物?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之间,最大的瓶颈是什么?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A 前几年我们基本上是在打通一些关节。在整个行业关节打通之后,我们才真正决定建立一家专注于mRNA药物的公司。

mRNA作为新的一个技术平台,它的产业链上下游基础很薄弱,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申报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没有完善。可以说,我们是从零开始建立这样一个平台。从生产工艺到质量标准的建立,从研发药物分子到制成制剂……我们把这些关节都打通了之后,我觉得可以去做新药研发了,然后才去成立了蓝鹊生物,开始做mRNA的新药研发。

不同阶段面临的挑战瓶颈也是不一样的。刚回国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的时候,我们首先得解决药物生产问题,得把mRNA的药物分子设计出来,并且把它合成出来,再做成药物制剂,并检验药效与毒性。

在这些环节中,只是原料一环就非常复杂。因为打造mRNA药物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20多种原料,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刚开始回国建立课题组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原料都是进口的,这是当时很大的一个瓶颈。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关注底层原料的制造,取得了很多突破,到2019年基本打通了这一关节,可以直接从自己的原料合成出药物分子,这是当时我们突破的最大的一个瓶颈。

Q 从国际范围来看,目前我国的mRNA 药物平台相关研发技术处于什么发展水平?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A 国外目前已有不少靶点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了。目前,国内国外在技术平台层面已没有什么差别,国内的进步还是非常快的。

我们现在还是专注于把这个平台技术更加完善。8月15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上海蓝鹊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针对中国特有的南方特色的鼻咽癌肿瘤,我们正在进行mRNA疫苗的开发,我觉得这一款疫苗的开发非常值得去做,能够解决中国急需的药物需求。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正沛

原标题:《mRNA从零起步,他如何从“冷门”开拓下一代“爆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