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话剧《英雄儿女》|电影经典搬上舞台,它和上海的渊源深厚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22-09-06 20:04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电影《英雄儿女》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这部电影,也成为几代中国人的记忆。影片中,英雄人物王成向世界喊出了中国军人的最强音:“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主题曲《英雄赞歌》更是感染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将于10月6日至1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正式上演。这是这部经典电影首次搬上话剧舞台。从小说到电影,从银幕到舞台,这是《英雄儿女》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一次时空对话,是对抗美援朝精神的弘扬,也是为上海这座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再次唱响的“英雄赞歌”。

9月6日,话剧《英雄儿女》的主创正式亮相。由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胡宗琪执导。国家一级美术设计那树枫任舞美设计。贺梦洁(饰 王芳)、刘炫锐(饰 王成)、李超(饰 王文清)、刘鹏(饰 王复标)、陈文波(饰 张振华)、高泽鹏(饰 赵国瑞)、冯嘉烨(饰 凌光华)等演员共同呈现。

“上海——英雄城市”是话剧《英雄儿女》的主题。在这背后,是上海这座英雄城市和《英雄儿女》这部作品之间极为深厚的渊源。

海报设计 郁斐

巴金两赴朝鲜采访写成小说《团圆》,夏衍力推电影《英雄儿女》拍摄

《英雄儿女》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而当年推动电影投拍的中国左翼电影开拓者,也是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夏衍,以及影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和主要演员,都来自于上海。

“话剧《英雄儿女》以‘上海——英雄城市’为主题,是因为红色基因和英雄气质,流淌在上海这座城市和上海人民的血脉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张惠庆表示,此次上话能够创排话剧《英雄儿女》,恰逢其时,也感到非常荣幸。

她同时提到,夏衍先生还是上话前身之一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第一任院长。上海人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左翼戏剧联盟,也曾以救亡演剧队、抗剧二队、剧宣九队、演剧九队等参与抗日战争及解放战,可见,上话的历史变迁、成长发展过程中也是不乏红色文化积淀的。

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上海提出“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资有物资,要什么有什么”,1.8万多上海青年参加志愿军,其中1683人牺牲在朝鲜。与240余万志愿军战士一道奔赴朝鲜战场的还有来自上海的800多名医护人员,1200多名司机,4300名多铁路工人。在1951年6月至1952年5月的一年时间里,上海捐献款项达8491亿余元(人民币旧币),折合战斗机566架,占全国总捐献飞机数量(3700架)的15.3%。除此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军用物资被源源不断送往朝鲜前线。

在这其中,上海文艺界也深入参与其间,前后有200多名文艺工作者赴朝参加各种形式的慰问和演出。上海越剧演员徐玉兰、王文娟,为了赴朝演出,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带领玉兰剧团的同志集体参军;作家巴金、靳以、王西彦等都去了朝鲜战地慰问,创作了许多讴歌志愿军的通讯、散文作品。

小说《团圆》正是巴金1952年和1953年两次去往朝鲜战场,在战壕里和志愿军指战员同甘共苦实地采访之后创作而成。回国后,巴金将采访到的资料与切身体验整理吸收,经过若干年的积淀后,在1961年撰成《团圆》这部小说。在小说中,巴金以一位旁观者即“我”的视角来叙述,再现了他当年亲自在朝鲜采访时候的情形。这部作品因此也可以说是巴金用生命写就。

《团圆》一经发布便引起巨大反响,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在阅读后决定让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成电影,经过数月讨论与改编,《团圆》由小说改编为剧本,并改名为《英雄儿女》。3年后,《英雄儿女》正式上映,轰动全国。

导演为青年演员们讲述电影《英雄儿女》对他们这代人的意义。

导演带领全体演员围读剧本。

从小说电影到搬上舞台,话剧将有60%的新创内容

《英雄儿女》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而剧中人物大多都有历史原型。整个故事都围绕上海籍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相继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保家卫国展开。哥哥王成壮烈牺牲后,作为文工团女兵的妹妹王芳化悲痛为力量,在师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继续坚持战斗。最终,王芳和养父王复标、生父王文清在战场上重逢和团圆。

如何把这么经典并且深入人心的电影搬上话剧舞台,这是留给编剧喻荣军和导演胡宗琪的课题。

“巴金的小说非常的扎实,然后也很感人。而电影更是影响了我们几代人。” 喻荣军也是从小看《英雄儿女》,影片中很多经典的场面,以及那首歌,在他心中一直留下深刻印记。而在对这次创作进行梳理的时候,导演问了他将近80个问题,都是关于剧中四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以及剧中人物和现在观众之间的这种联系,这也打开了他更多的思路。

为了完成这一次的话剧创作,喻荣军先后采访了很多在上海的志愿军老战士,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真实的细节让他深受震撼,“整个的创作过程当中有很多东西特别能感染我自己。比如有看到当年战士们签的生死协议书,那一个瞬间感到巨大的震撼。这也给了我非常多的创作冲动。”

在整个采访创作过程中,很多志愿军老战士为剧组提供了很多历史细节,而这些细节都有望在剧中体现。据透露,此次话剧中,很多内容都将是电影中没有的,原创的东西会占60%左右,但是观众依然能从中找到那些经典的熟悉的东西。当年电影当中短短的一两个镜头,可能在话剧舞台都将会拓展成一场很有情感的戏。

该剧导演胡宗琪也是军旅出身,此前,他导演的话剧《白鹿原》《黄土谣》等作品在全国引发广泛影响,这也是他继《追梦云天》《贵胄学堂》之后第三次和上话合作。在这次创作开启之初,他就和剧组分享了《英雄儿女》对他们这代人的影响。而整个剧组演员都在排练之初进行了军训,以更好展现英雄风貌。

快板练习

朝鲜族长鼓舞练习

舞美设计那树枫介绍舞台置景方案

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新的《英雄儿女》是一次精神赓续

据悉,此次话剧《英雄儿女》的创排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关心下,由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指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联合出品。

在剧组的发布会上,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副主任、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旭伟表示,话剧《英雄儿女》,弘扬的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体现的是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特殊品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的生动实践,也是以文艺作品来讴歌英雄致敬英雄的生动体现。

张旭伟谈到,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上海从来不缺英雄。而一个民族对待英雄的态度,也影响塑造着国民的世界观。“我们当下的时代硝烟散尽,承平太久,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从哪里来。所以更加需要我们这种英雄的精神,营造致敬英雄的浓厚氛围。

”如果说现在能够创作出一部新的《英雄儿女》,跨越时空对话,弘扬精神赓续,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