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九大关键词解读新时代科普:掌握科技解释权,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 贾利略 综合报道
2022-09-05 12:53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从制度上统筹推进科学技术普及和科技创新工作。

2022年8月25日,江苏扬州,小朋友在科技馆体验科普展品。人民视觉  资料图

据新华社9月4日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此次《意见》印发,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出新的明确要求,是推动新时代科普创新发展的重大契机。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卓表示,《意见》是继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后的又一重磅文件。

科技日报9月5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意见》已指明方向,此前于8月16日公布的《“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则列出了未来几年的任务图。

澎湃科技从九个关键词角度,解读这份新时代科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科学技术普及

《意见》开宗明义。科普,全称“科学技术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科普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据科技日报9月5日报道,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从制度上统筹推进科学技术普及和科技创新工作。

二、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面向现代化建设全局,把科技创新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然要求。《意见》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化“两翼理论”的认识,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推动形成新时代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在科普发展导向上强化战略使命。强调新时代科普工作要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动科普供给侧改革。

二是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强调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加大具备条件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向公众开放力度;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中加强与科普工作衔接和系统部署;积极利用科普方式,宣传国家科技发展重点方向和科技创新政策。

三是发挥科普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聚焦战略导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科普。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搭建科技成果科普宣介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根据《意见》中设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

三、大科普理念与大科普格局

《意见》在“工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要树立大科普理念;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

据科技日报9月5日报道,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意见》强调树立大科普理念,从整体上为新时代谋划科普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路径。大科普强化党委和政府、科协、学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媒体等各主体的科普责任,强调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把科学普及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为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信息化支撑、市场化运行的大科普工作格局,《意见》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持续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科普工作统筹协调。积极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切实发挥科普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构建央地与部门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科普工作体系。据科技部副部长李萌9月5日上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牵头,有40多个部门参加。

二是不断强化关键部门的主体责任。《意见》对科普工作的6类关键部门作出明确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科普工作领导责任,把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科技创新协同部署推进;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科普行政管理责任,各级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强科普规划和督促检查;各级科学技术协会要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强化科普工作职能,提供科普决策咨询服务;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科普工作责任意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科普资源供给;企业要履行科普责任,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各类媒体要发挥传播渠道重要作用,主流媒体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宣传,增加科普内容。

三是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公民的积极性。《意见》号召公民要积极参与科普活动,把提升科学素质、掌握和运用科技知识作为终身学习重要内容,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等不良现象。

四、公民科学素质

根据《意见》中设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卓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由2015年的6.2%增长至2020年的10.56%。

其中,《意见》再次强调,要强化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增加科普内容比重,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能力。

在8月16日公布的《“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中,也着重指出,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

五、科技解释权与科学性审核

《意见》明确,加强科普领域舆论引导,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强化科普舆论阵地建设和监管;增强科普领域风险防控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建立科技创新领域舆论引导机制,掌握科技解释权;坚决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反对伪科学、反科学,打击假借科普名义的抹黑诋毁等活动。在此前公布的《“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中,也强调要“强化科普价值引领,牢牢把握科技解释权”。

《意见》中还提到了要“加强对科普作品等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审核”。

有关“科学性审核”,《“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有更详细的阐述:“加强科普领域舆论引导。依托权威专家队伍,探索建立科普信息科学性审查机制。整治网络传播中以科普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批驳伪科学和谣言信息,净化网络科普生态。坚决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抵制伪科学、反科学,打击假借科普名义进行的抹黑诋毁和思想侵蚀活动。”

《规划》还明确提出,要构建全媒体科学传播矩阵。引导中央、地方及行业主要新闻媒体参与科普创作与报道,推动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平台、综合性报刊的重要时段或重要版面设立科普专栏专题,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科普品牌栏目。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开展科普服务,提升科普进学校、进家庭的效能。大力发展网络科普,发挥网络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的优势,支持适应新媒体特点的科普内容创作和传播载体建设。鼓励和支持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科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科普品牌。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普类期刊集群,培育世界一流科普期刊。探索科普传播新形式,重视发展科普讲解、科学演示、科学脱口秀等新型传播形式,增强科学传播效果。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9月5日上午表示,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普论坛,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非常重要,提升中国科普的国际影响力;还要支持大科学家讲科普,支持外国科学家讲科普。

六、全域科普

《意见》强调,要强化基层科普服务。提出“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积极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广泛开展以科技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活动。建立完善跨区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动”。

科技日报9月5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必须深刻认识到,科普不是某个人、某单位、某领域的自娱自乐,不是做得好加分、做得不好就不做的“可选项”,而是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必答题”。

七、专职科普工作者职称评聘

《意见》在壮大科普人才队伍中,提到要合理制定专职科普工作者的职称评聘标准。《意见》还指出,优化科普人才发展政策环境,畅通科普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认同;推进科普智库建设。

八、科普产业

《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兴办科普企业,加大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技研发、市场推广与科普有机结合;加强科普成果知识产权保护。

而在此前公布的《“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中,则提出要“促进科普领域市场化发展”。具体包括: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科普机构。鼓励建立科普园区和企业联盟。探索制定科普产品和服务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提升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引导各类科普机构开展科普展览、影视、书刊、动漫、玩具、游戏及科普旅游产品、科普新媒体等开发、应用与推广,服务新时代公众日益增长的品质化、个性化、定制化科普需求。鼓励举办科普产品博览会、交易会,搭建科普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鼓励开展科普亲子活动、定制化讲解、科学导游等增值服务,促进科普公益性和市场化协同发展。

九、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意见》在加强制度保障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障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鼓励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科普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活动等形式投入科普事业。依法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的政策措施。

据科技部副部长李萌9月5日上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科普的经费投入,政府还是占大头,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投入2万多亿元,202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只有170亿元,相差是比较大的。这170亿中间,其中政府拨款约138亿,占了80%。

    责任编辑:吴跃伟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