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凤凰自行车变身打击乐器,《时间之轮》:一部“自行车交响诗”
在打击乐里,水、纸、陶器、木头、玻璃瓶、金属管等“乐器”都已不鲜见,但把凤凰自行车当打击乐器,还是刷新了不少人的认识。
今年,上海交响乐团2022-23音乐季另辟蹊径,以双开幕的形式拉开大幕。9月4日晚,在余隆的指挥下,一部“自行车交响诗”《时间之轮》世界首演。
指挥余隆 主办方供图
在上海交响乐团的委约下,中国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首次出现在台上,化身为打击乐演奏家手下的乐器。在指挥家的手势带领下,观众席里遥相呼应、此起彼伏,响起了清脆的车铃声。“太好玩了,还没玩够呢!”一位拿到车铃、参与了演出的观众说。
“这是一首献给上海的曲子。”余隆说,“我们是骑着自行车、听着车铃声长大的,就让这首曲子带领我们回到美好的、繁忙的、充满生活气息的都市生活中。”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出生于1980年代,青年作曲家王斐南经历了儿时坐在父亲的二八自行车横梁上的时代,骑着山地车去上学的时代,直到如今遍地是共享单车的时代。骑着属于时间的轮子,她带领观众越过了层层的历史画帧。
《时间之轮》描绘了在老上海熙熙攘攘的市井中,在老北京充满戏谑和调侃的胡同里,在现代城市繁忙的大街小巷中,辗转穿梭的车轮的影子。
作为打击乐器出现在舞台两侧的两辆黑色凤凰自行车,以及观众里浩浩荡荡的“车铃队伍”,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
在打击乐演奏家顾恺、付艺霏的花样打击下,自行车被“拆解”,车铃、车链、车座、车轱辘,纷纷发出有趣的声音。追着演奏家的手,观众目不暇接,在听觉之余,还获得了视觉上的享受。
自行车种类那么多,为什么偏偏选凤凰?这还是打击乐副首席顾恺的建议,因为足够怀旧、足够复古。
“感受是前所未有的!”顾恺对记者说,自行车本是用来骑的,如今,他们却要在它的各个部位,用手或鼓棒演奏出不同的音效,“在演奏的同时,我们还要兼顾乐队的融合、指挥的速度,并且频繁地更换乐器,挑战很大。”
演奏现场
演奏现场
王斐南先后求学于中央音乐学院、耶鲁大学,是正统的学院派作曲出身。
“我以前写过很多现代派、无调性的音乐,写《时间之轮》时,我尽量往电影音乐的感觉上去写,偏大众,偏流行,大家都能听懂。”回忆起学生时代,王斐南笑说,作曲系学生往往有一种执念,把曲子写得特别难,充满无调性、不和谐的音,演奏家不舒服,观众听得也累,“其实好听的旋律和复杂的技术并不矛盾,最高的写作境界是,让演奏家和观众都舒服。”
指挥《时间之轮》,余隆也被时间的轮子带进了旧时光里。
“小时候,自行车就跟长在我身上似的。我们每天都迎着不一样的太阳,兴冲冲地骑着自行车,去上课、逛公园、参加舞会。”一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曾经风靡一时,在余隆的回忆里,1980年代的中国正如歌词所述,充满阳光,“每个周末都有舞会,上戏、上外、复旦的学生都骑自行车到上音跳舞,大家见面就跟亲人一样,特别开心。”
“今天的作曲和以前不一样,更源于作曲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自行车出现在台上,是一种情绪上的调动。”余隆说,以前听音乐,闭着眼睛听就行,如今随着时代发展,除了听觉,还有视觉,会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维度的思考。
在委约创作上,这不是上海交响乐团第一次出奇出新。早在2015年,美国作曲家安迪·秋保就曾受乐团之邀,写了一部《乒乓协奏曲》,把中国国球乒乓球作为乐器搬到台上。如今,同样由他作曲的《功夫协奏曲》,正在委约的途中。有意思的是,安迪·秋保和王斐南还是耶鲁同学。
委约华人作曲家创作有“中国基因”的原创作品,也是上海交响乐团2022-23音乐季的一大亮点。除了王斐南的《时间之轮》,新乐季还将呈现多部委约新作,包括刘索拉的《大圣传奇》、周天的《夜途》、俞极的《丝路·颂》。
自2009年上任音乐总监,在余隆的带领下,上海交响乐团连续委约中外作曲家创作了二十余部带有中国印记的新作,不断为中国作品的原创添砖加瓦。
“新作品的委约,不能演了一次就束之高阁。”余隆强调。如今,由全国23家联合委约、上海交响乐团世界首演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正在全国遍地开花,用音乐的足迹点亮“千里江山”。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