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银河谈亲密关系》 | 好的感情,一定要谈钱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都逃不开一个现实的话题:金钱。两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金钱观?
婚姻的潜规则
我看过一些网友说:“七年的感情死在了房子上,差个首付就不能结婚了吗?”“女朋友说结婚必须买十万块钻戒怎么办?”
大家都说爱情是纯洁的,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没有房、没有车,你就找不到一个愿意嫁给你的人。
更加可怕的是,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
第一个原因,我们还是一个男权深重的社会,男人占有的资源比较多。
所以一些女孩一心想要挑选一个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嫁。
由男方提供房子也是一种社会习俗,我做过社会调查,这是一种潜规则,如果父母没给儿子准备房子,很难找到儿媳妇。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男多女少,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
在我国的适婚年龄人口中,男性已经多出了三千万。
也就是说有三千万男性是没有适龄女性相匹配的。
为什么?因为本该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千万个女孩,往往在出生前就被父母堕胎,甚至出生后被遗弃死亡。
我国禁止医生透露胎儿性别,就是为了控制人为的性别筛选。
然而仍然有不少父母通过非法手段得知胎儿性别。如果是男孩就保留,如果是女孩就堕胎。
因此多出的三千万适婚男性,无疑加剧了竞争的力度。
他有房你没房,他给一百万,你给六万,女孩也会在挑选中互相攀比,如果自己得到的太少,就会有一种被贱卖的感觉。
结婚无形之间成为了一个买卖,利润越高越有面子,这样水涨船高,恶心循环,导致了女性被物化,市场价格成了潜规则。
在农村,一个男孩想结婚至少需要几万块钱,富裕点的地方已经需要几十万了。这是社会的现实。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婚姻中,情感因素从来是微不足道的,这一点在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的时代尤其明显。
两个人面都没见过,恋爱更没有,实际上两家人做了交易,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完成了这桩交易,根本没有感情什么事儿。
金钱像看不见的手操控着婚姻,最后能不能结婚,最终还是很难摆脱经济因素。
现在有些人干脆选择不婚。在传统社会里,你根本不能考虑这个选择,因为要是一辈子娶不上老婆,那就是一个失败的人。
但是在现代社会,不婚主义在经济独立的年轻人中间已经是常见现象,且无论男女。
有人口学家提出了“婚姻挤压”的概念,指的是在适婚年龄人口中,男性人口绝对多出女性人口,导致结婚机会被压缩。
只有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才能娶上老婆,其他多出的三千万男人根本没有机会。
因此我们不如适当考虑一下单身的生活方式。
西欧、北美都有超过人口数量一半的人选择独居,这种生活方式也不会被人视为人生失败者。
如果一个男人找不到特别合意的女性,或者一位女性找不到合意的男性,那是不是可以选择独居呢?这种选择在当代中国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婚前协议与体检
婚前协议在中国提出的比较晚。计划经济时代,大家都是每月几十元的收入,双方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婚前财产,也没有必要设置婚前协议。
改革开放之后,全民财产有所增加,贫富分化也越来越厉害,所以这个机制又被引进来了。
婚前协议一般是婚前财产的等级,有些还会增加一些约束条款,比如一方出轨就要净身出户之类的规定。
有人很反感这个协议,我们都结婚了,为什么还要分得那么清楚呢?
你把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份的真情出,似乎在暗示还没结婚已经在打算离婚了。为了保护两人各自的婚前财产,不要让一方吃了亏,另一方占了便宜。
但是我还是建议那些经济差距比较大的夫妻做个婚前协议。
原因在在于,离婚率持续走高。2020年全国平均离结率高达44.1%。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超过50%。
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一方可以主动提出签署,这样可以化解双方情感与婚前协议的矛盾,还是一个展示高尚姿态的好机会。
除了婚前协议还有婚前检查的问题。中国从1995年开始强制婚检,后来因为个人隐私的风波而取消强制了。改为自愿后,检查率掉到不到一成。
一段时间后,不良后果显现了。婚检的功能,是可以将双方不自知的疾病,如肝炎、甚至艾滋病检查出来。
而没有参加婚检的夫妻,出生婴儿的畸形率变高了,孩子生下来才发现有遗传病。
我认识一对小夫妻,他们俩血液不匹配,生的孩子会得溶血症。由于两人没有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所以孩子出生注定是个悲剧。
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免费提供婚检,但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去做,这种心理和不愿签婚前协议是相似的,好像要求对方做体检,是对他不信任似的。
其实不必有这样的顾虑,更不要碍于面子或嫌麻烦就不去。
一但生出有遗传病的孩子,就会后患无穷。这是对自己、对未来的孩子、对你们的婚姻不负责任的表现。
看到有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提出这样的口号:到某年争取把婚前检查的比例提高到80%,而我们现在才不足10%,非常可悲。
为了自己的婚姻幸福,要争取把婚前体检率提高到100%。
图片源于《那年,我们的夏天》、《天气好的话,我会去见你》剧照。
原标题:《《李银河谈亲密关系》③ | 好的感情,一定要谈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