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姚桐斌诞辰 | 他来过的第100年,星辰大海不再是梦

2022-09-03 11: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593期】

CCTV10科教频道 《科技人生》栏目:姚桐斌专题片

就在前两天

在全国大中小学生喜迎开学的日子里

中国航天又迎来了一桩“开门红”

神舟十四号乘组

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

在浩渺苍穹点亮中国梦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喜讯不断

颗颗卫星汇入星海

无数火箭点亮长空

我们在天上建起宫阙

将探索的目光投向月亮、火星

而这一切的起步

离不开一群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

功勋前辈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科学家

出生于一百年前的今天

可以说,没有他

中国不会那么快造出火箭

不会那么快让第一颗卫星上天

探索浩瀚苍穹的进程

不会那么快迈出坚实步伐

他就是世界顶级的冶金学家

中国航天材料奠基人

也是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

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姚桐斌

从辍学摆摊的穷小子,到被五名校竞相录取的“天才”

1922年9月3日

姚桐斌出生在江苏无锡黄土塘镇

一个贫苦家庭

家中十口人

全靠父亲艰难劳作勉强度日

姚桐斌天资聪颖,勤奋上进

家里人见他是个读书的苗子

变卖粮食,咬牙供他上学

姚桐斌自知机会难得

在校期间始终保持第一名的成绩

然而,读完小学后

由于家中经济实在困难

他还是面临辍学的困境

学校校长认为

让这样一位“天才学生”回家种田放羊

实在可惜

他亲自登门劝导

好容易做通了姚桐斌父亲的工作

同意他参加升学考试

青年时代的姚桐斌(图中前排右一)和同学们

1934年,姚桐斌考进无锡一中

为了能继续读书

也为了能减轻家庭负担

他在镇上摆个小摊儿

叫卖香烟、火柴、袜子

赚钱给自己交学费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姚桐斌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两年后,他又考取了上海的高中

1937年,上海和无锡先后沦陷

一心要读书的姚桐斌瞒着父亲

跟四个同学一起越过日军的封锁线

到达江西吉安

考进了国立十三中的高中部

姚桐斌极为珍惜读书的机会

如饥似渴地学习

毕业时,在江西全省会考中

他取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姚桐斌报考的五所大学

全部给他下发了录取通知书

由于对矿冶专业兴趣浓厚

他选择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就读

他对同学说:

“我希望能开发中国的资源,

以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理想。”

姚桐斌的大学毕业证书

是扬名中外的青年学者,更是心系家国的共产党员

1946年,一心想要继续深造的姚桐斌

取得了公费留学英国的机会

在外人看来

这个穷小子鲤鱼跃龙门

实现了从贫苦阶层到精英阶层的飞跃

但姚桐斌从未这样想

留英期间,他一直有两个担忧:

一是怕在国外的优裕环境中

沾染资产阶级习性

二是怕所学东西

对人民大众没有直接的用处

因为在姚桐斌心中

最最迫切实现的愿望

是让积贫积弱的祖国

尽快强大起来

姚桐斌日夜关注国内局势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远在英国的姚桐斌激动得热泪盈眶

社会主义中国的每一步发展

都牵动着他的心

他在英国各地奔走

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宣传

甚至因为这种高调的爱国举动

被英国当局列为“关照”对象

一天,姚桐斌突然接到了伦敦警察的通知

要他在限期内离开英国

却又不准回中国

世界著名铸造学教授依·皮沃斯基听闻此事后

邀请姚桐斌去德国

在他的领导下做研究工作

1953年秋天

姚桐斌远赴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

在联邦德国的四年中

他专心致志研究金属液体理论

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重视

在此期间

姚桐斌在思想上也产生了飞跃

由一名爱国者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56年

姚桐斌在瑞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年后,他放弃了德国优越的科研环境

放弃了优渥的待遇和生活

选择回国,为国家建设献一份力

德国政府知道后,强力阻挠

最终,在周恩来总理的交涉下

姚桐斌才终于回到了

阔别11年之久的祖国

如愿把多年所学

播撒到他热爱的土地上

一切从零开始,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

1957年底,姚桐斌一回国

就接到了北京钢铁学院、清华大学

和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等尖端科研机构递来的橄榄枝

然而,姚桐斌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他接受了聂荣臻元帅的邀请

来到刚成立不久的导弹研究院(即国防部五院)工作

姚桐斌知道,这正是他一直以来渴望的

学以报国的机会

他表示:“我回来不是为了名誉和地位

而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建设

我愿意在基层做一些具体事情

和大家一起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

他还表示:“只要能把科研搞上去

我就是死了也心甘。”

1962年

中国唯一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703所成立

姚桐斌被任命为所长

当时的研究室只有12个人

条件非常简陋

除了桌椅板凳和一台显微镜

什么都没有

我国工业材料发展也极其落后

别说研发航天材料了

连低合金钢都生产不出来

而研制一枚火箭、一颗卫星

需要成百上千种的材料和上万个零件

需要能在超高温、超低温、耐高压、耐腐蚀

以及振动、密封、老化等各种复杂条件下工作

姚桐斌面对的

是一穷二白的客观条件

更是一切从零开始的客观现实

当时,国外对我国的进口材料

进行了严密的封锁

制造工艺也严格保密

国内的工厂不知道如何生产

姚桐斌就经常深入第一线进行指导

他往往就吃住在炼钢炉旁

与工人们一起,白天晚上连着干

反复试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

中国航天事业要起步

钎焊合金是最需要的一个重要材料

在没有任何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

姚桐斌带领703所的同志

争分夺秒,经过反复分析试验

他们竟然只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

就生产出了高温钎焊合金

火箭发动机中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

会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

容易烧坏零部件,引起事故

姚桐斌把这个问题列入研究课题

带领团队,研制出了一种“发汗材料”

并应用于新型号的火箭上

使火箭发动机的高温大为降低

同时还提高了比推力,增加了射程

1963年,姚桐斌参加了一个国际学术会议

遇到了英国、德国的冶金专家

他们问他:

为什么当初舍弃国外提供的

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个人待遇

回到中国“吃苦”

姚桐斌坦然回答:

“我是中国人,

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

现在中国还比较落后,

但将来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

他离开后,他的功勋至今仍影响中国

从1960年到1964年

在姚桐斌的带领下

703所共开展研究课题500余项

许多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性研究

都是在姚桐斌的精心指导和努力坚持下

才得以开展或完成的

姚桐斌他们研制的成果

在新型运载火箭和卫星型号研制中

获得了应用

许多成果填补了空白

不少成果还转为民用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姚桐斌积极促成国内材料科研生产的大协作

当我国第一枚火箭上天的时候

它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都已全部由国内生产

1985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为姚桐斌生前在运载火箭的发展与研制中

作出的重大贡献颁发了特等奖

对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基地的建立与发展

颁发了二等奖

1999年9月18日

姚桐斌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0年9月15日

姚桐斌铜像落成典礼在703所隆重举行

钱学森为此题词:

“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

2018年

在姚桐斌逝世50周年纪念日当天

姚桐斌的大女儿姚微明

在博客上写下一篇缅怀父亲的文字:

“他少年时,不为家境贫寒所困

就像一块海绵一样上学汲取知识

青年时,为能有书读

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

为中国航天事业工作的十年中

他所想的就是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

和祖国的强大多做贡献

我希望大家换一个视角去看我的父亲,

每每谈到他,想到的应该是

他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

及他对中国航空航天做出的杰出成就

作为后人,我们要传承

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忠心

高尚的人格

以及为中国的强大奋力而为的精神。”

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

向他致以永远的怀念和尊敬

我们将沿着他的足迹

走向星辰大海的未来

来源 | 综合自国防科技工业局官网、人民网、观察者网

原标题:《纪念姚桐斌诞辰 | 他来过的第100年,星辰大海不再是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