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京国际图书节:“美猴王”也将有元宇宙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2-09-03 14:0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9月1日至5日,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节于服贸会首钢园区展区开启,图书节在主会场设置了全民阅读展区、传统文化展区、“书香京城”展区、儿童光影阅读区以及“名家大讲堂”专区等,图书节期间,多场发布会举办。

连环画的“变”与“不变”

图书节的“书香北京”展区,中国书店携200册连环画旧书、100套连环画新书亮相书香京城展区的“连环画专展”,呈现连环画的“变”与“不变”。

据了解,旧版连环画大多于20世纪70至80年代出版,如专展展出的《孙悟空故事》等国内外文学名著改编作品、《岳母刺字》等传统文化故事,还有《血战沙河》《最后一颗子弹》等抗战主题连环画,以及1988年版的《三毛流浪记》等耳熟能详的作品。旧版连环画读物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旧版连环画

现在,连环画的定价从几毛几分钱涨到了几块钱一册,但它精巧的开本、精细的画风,依然保留了“当年的味道”。

由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连环画经典故事系列”包括了“古代故事精选”“水浒传故事”等产品,是对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的精选和改编。此外,专展也特别展出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连环画》《中国历史人物》《中国诗歌古诗》等套装。在连环画出版物百花齐放的年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等深耕于这一领域的出版社,依托其原有的作品资源和作者资源不断发掘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在挑选、改编和配图的过程中还原故事应有的面貌,当下也在积极探索、适应新生读者的阅读模式。

对于一部分读者来说,相比于购买和阅读,连环画读物“怀旧和收藏的意味更浓”。新媒体时代的连环画出版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随着当前娱乐方式日益多元,读者的阅读条件也不再受限,连环画是否会逐渐在历史舞台中淡去?读者们表示,“连环画把经典名著拆成了许多小故事,配上精美的图画,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吸收”。也有读者认为,如今的童书十分重视功能性和可玩性,连环画读物则在故事性上有着一如既往的质量保证。

连环画专展和古典文学作品展区

“美猴王”也将有元宇宙

连环画、古典IP是否有持续的魅力?一场在服贸会上由中国外文局朝华出版社举行的“美猴王世界”元宇宙战略合作发布会尝试给出答案。

美猴王是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标识,是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朝华出版社融创中心主任蔡超展示了朝华出版社自2021年以来,通过挖掘整理《美猴王系列丛书》原画资源,重新定义升级的经典美猴王IP形象体系。该体系由200多个角色、50多个场景和80多个经典故事构成。基于这个形象体系,朝华出版社在“美猴王乐园”、IP二创、数字藏品、文创产品等方向进行了诸多合作项目的落地。

发布会现场

太一集团投融资负责人杨璐表达了合作打造“美猴王世界”元宇宙的愿望。目前,这家区块链、元宇宙技术提供商和综合性的科技产业集团正在打造“灵境天坛”、“大唐灵境”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元宇宙世界,通过数字化技术,让中国传统文化与虚拟现实世界产生互动,并构建一个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原生数字世界。美猴王IP系列数字藏品将在太一数艺平台上线首发。

贾鹏森艺术工作室艺术总监贾鹏森通过图片和视频方式,演示了他们和朝华出版社联合打造“美猴王系列数字艺术创新”项目的工作成果。依据朝华社的IP资源,通过数字艺术形式以图像、影像、AR、VR交互等多种数字技术,创作出一系列全新的美猴王数字藏品及线下周边。

贾鹏森艺术工作室艺术总监贾鹏森分享

九神鹿绘本馆原创绘本分享

图书节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简称“中少总社”)以“用阅读汲取成长力量”为主题,在线上举办了一场九神鹿绘本馆好书分享活动。

据悉,“九神鹿绘本馆”是中少总社于2014年开始匠心打造的专注原创的绘本品牌,截至目前共出版了26部原创绘本作品,汇聚了神话传说、成语典故、农耕文化、历史信仰等众多中国元素。

中少总社资深编辑唐威丽介绍,九神鹿绘本馆年平均图书出版速度是很“慢”的,有的需要作者采风,有的涉及特殊行业需要做大量调研工作。她在直播间为读者展示了九神鹿绘本馆最新出品的绘本。

比如近期最新出版的《杭州故事》一书原是为杭州亚运会筹备的,以“杭州”为第一人称视角,涵盖了众多经典的杭州元素,展示了杭州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的发展变化。

此外,九神鹿绘本馆也出品了许多传统节日相关主题绘本,《喊月亮》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这是一个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为背景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在中秋夜盼着爸爸回家的小女孩月月。关于端午节的《哥哥赛龙舟》、关于清明节的《有多远,有多近》、关于春节的《年》等也都是通过孩子的视角,带小读者共同经历传统节日的一天,沉浸式地帮助孩子认识中国节日和传统文化习俗。

小朋友在图书节

讲述三千年的北京

北京国际图书节特别设置的“名家大讲堂”中,学者们也持续带来分享。邱华栋以“人与城:北京三千年”为主题,从北京城建的历史延伸到城市与人的关系,从上古时代到未来北京。

讲座中,邱华栋称:“1992年的今天,也就是30年前的9月1日,是我大学毕业来北京到单位报到的第一天。30年来,我作为一名‘新北京人’,不自觉地大量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家里藏书好几万册,有上千种是各种类型关于北京的书。我一直把它们当‘闲书’,直到有一天看到英国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写的《伦敦传》,便开始想写一本北京传。”

在《北京传》,邱华栋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梳理出北京城形成和发展的全景观。“如果20年算一代的话,那么3000年就是150代。”邱华栋在讲座中,从书中所写的北京的时空感觉、城的缘起、历史沿革、变迁、人的位置五个角度,带领读者走进北京城。

谈到“城的缘起”,邱华栋表示,人和城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塑造的,一代代人进来创造一些东西,留在这个地方,和城市互动:“我不会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开始写起。那个时候的北京人,虽然叫北京人,可还是猿人。北京城的诞生,与生活在这里的人繁衍到一定程度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根据地理、气候等生存条件,聚合起来,建立城邑有关。一座城市的诞生绝对不是偶然的,是人们对如何更方便生活选择的结果。”

“如何来理解这座城市,如何书写北京,对于作者学者来讲都是考验。”邱华栋表示,地方史、地方志专家笔墨着力于对老北京的书写、对北京的考证,而这本《北京传》则重点写1949年以后新北京。“这次参加北京国际图书节,来到首钢园,让我有科幻的感觉,钢铁工业遗留下的遗址激发我们对工业时代、乃至后工业时代无穷的想象。”邱华栋表示,《北京传》中也着墨于梳理城市空间格局演变,描绘充满数字感觉、未来感的数字北京。

图书节中展示的中国传统建筑

“北京中轴线的文化意义”线上开讲

中国书店出版社名誉总编辑、北京市研究会副会长马建农也围绕当前世界文化遗产热点项目——“北京中轴线”进行了一场线上文化分享。

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民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等,直至永定门,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它的发展演变与北京老城同步,创始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至近代,历经75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被认为是中国都城中轴线规划发展成熟的典范之作。

马建农从古代都城中轴线起源、明清两代中轴线变迁、中轴线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出发,并结合读者关心的“北京中轴线凝结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北京中轴线的时代变化”等热点话题展开讲解。

他介绍,北京中轴线始建时期业已形成的文化基础,恰好与“中国”的“中”字的历史内涵密不可分,我国古代形成的“执中守正”的哲学理念正是当时的社会文化基础:“在这种哲学意识的影响下,我国古代的都城布局讲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即建造一座都城王宫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因此,北京中轴线的建立,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物化。”

而北京中轴线的建设和完善则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明代中期,北京老城“凸”字形格局以及北京中轴线南北端点和格局基本形成;1644年起,清王朝对北京城和中轴线秉承着“基本接受、全盘继承”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轴线两侧,一直坐落着不同功能、不同建筑格局的建筑群体。这一时期,由北向南和由南向北分别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理念。作为北京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北京中轴线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城也在发生变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城的城市中心点逐渐南移,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新世纪的北京中轴线又在逐渐北延。新时代,国家的重大社会活动,都与北京中轴线密不可分。可见,北京中轴线见证了城市甚至国家的发展,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核心,具有现实文化意义。

中轴线建筑立体书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