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5

马上评|这不仅仅是丢失,融雪盐事件要科普也要普法

澎湃评论员 西坡
2018-01-29 16:4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安徽东至县11袋总重半吨融雪工业盐失踪,目前仅一袋被还回【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近日由于接连降雪,多地路政部门为了做好应急准备,在道路、桥梁等处堆放了融雪用工业盐。没想到“融雪盐丢失”成了高发新闻。

据报道,南通市累计丢了八吨多融雪盐,“一袋一袋的盐没人看着,在国道沿线、大型桥梁等地流失”。丢盐后,南通市公路管理处迅速通过当地媒体进行宣传,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提醒工业盐不能吃。

1月24日,在苏州常熟梅李大桥上用于融雪的2包工业盐被市民拿走,相关部门当天紧急“全城找盐”。常熟公安进行调查后,发现原来是一名老人在傍晚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将桥面上的盐搬走。老人表示,盐的确是准备拿回家腌菜的,被家人骂了之后,当天晚上10点钟又把盐送了回去。但这包送回去的盐又被同一小区早起做馒头的老人拿走了。

1月25日晚间,在安徽池州东至县境内的206国道边,11袋工业盐“不翼而飞”。当地录制了音频资料,出动宣传车在疑似村、组巡回宣传,动员群众主动交出工业盐免予处罚,被查出赃物将从重处理,特别是向群众宣传工业用盐不可食用的常识。到28 日傍晚,已有一袋工业盐被人悄悄送回公路边。

最近一款叫做“旅行的青蛙”的游戏特别火,蛙儿子总是不告而别,令人牵肠挂肚。现实中却出现“旅行的融雪盐”,同样使人揪心不已。不同的是,“旅行的融雪盐”这个话题丝毫不轻松。

工业盐虽然主要成分与食盐相同,但由于未净化,含有杂质和重金属。误食的话,对人体危害非常大。而多达几吨的工业盐不知所踪,完全有可能酿成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难怪丢盐的地方都如临大敌。

媒体普遍使用的说法是“融雪盐丢失”,但更准确的说法是“失窃”。路政部门放置在路边的融雪盐是公共财物,“拿走”融雪盐的性质就是盗窃公共财物。我们没必要为盗窃者讳,玩孔乙己式的文字游戏。

有人提出一些技术性的解决手段,比如包装上不要出现“盐”,写“工业用氯化钠”,避免惹的某些人头脑发热。还有人提出,包装可以更“吓人”一些。但工业盐的包装上明明都会标明“严禁食用”,在这里做文章估计意义不大。最重要的还是正本清源,用法律制止那些伸得过长的手。

所以希望各地在寻回融雪盐的过程中,不仅要科普,而且要普法。最好的普法就是严格执法,不能搞法不责老、法不责众。有些地方制定“主动上交,免予处罚”的办法,从策略上可以理解,但事情性质一定要说清楚,批评教育不能免。应该避免把寻回被盗融雪盐的过程,描述成单纯的拯救无知者的故事,而忽略偷盗这个环节。一个人可以不知道工业盐有毒,但必须知道人不能偷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25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