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电厂|作为“电厂”,我们来聊聊虚拟电厂
记者 汤一涛
编辑 高宇雷
19世纪末期,以电力为核心的二次工业革命,继续着工业化的步伐。在电气化的变革之中,传统的手工作坊逐渐消失,集中式的大型现代化工厂成为主流。
世界上的第一座火力发电厂就诞生于这一时期。霍尔本高架桥发电站(Holborn Viaduct power station)位于伦敦市中心,建造者就是白炽灯的发明者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
霍尔本高架桥发电站|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座发电厂起初点亮了968盏白炽灯,照亮了从霍尔本马戏团到圣·马丁大酒店的街道。后来,霍尔本高架桥发电站的发电规模扩大到了3000盏白炽灯,并开始为附近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沿袭着这种发电模式——由一个中心发电厂出发,向周围辐射,输送电力。随着技术的迭代和用电规模的扩张,这种辐射范围越来越大,所以也就有了把西部省份的电力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的“西电东送”工程。
只不过,一个新的趋势是,一种分布式的供电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讨论。这种模式在国际上叫“需求侧效应”或者“复合聚合商”;更为通俗的称呼,叫做“虚拟电厂”。
带火这个概念的是2022年史上最热的夏天。极端天气带来了全国多地区的电力短缺。据《财新》杂志的不完全统计,从8月15日算起到18日,共有21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因限电政策影响,公司或子公司将临时停产或部分减产。
跟气温同样火热的还有资本市场,在电力短缺的背景下,虚拟电厂似乎给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金融数据公司万得显示,自4月27日至8月24日,虚拟电厂指数由4509.29点上涨至年内高位的7524.94点,涨幅达66.88%。金智科技、北京科锐、恒实科技等相关概念股均有大幅上涨。
不过,随着气温的下降和限电措施的取消,虚拟电厂指数随后又开始下跌。截至9月1日,虚拟电厂指数报6253.64点,近7个交易日跌幅超16%。
这对一个概念先行、还尚不成熟的行业来说倒属正常。华西证券研报预测,到2030年,虚拟电厂的市场运营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人民币。但眼下这个行业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该如何一步步构建这4500亿的规模。
一个分布式解决方案
一年之中的用电负荷并不总是均衡的。高温夏天是电负荷最高的季节,这是人们使用空调的高峰时段。冬天的电负荷波动则比较小,用电高峰集中在早晨和晚上。春秋两季的用电负荷则较低。
一天之中的用电负荷也有波动,夜晚人们入睡之后的用电量是最低的。尽管各地对用电波峰和谷峰的标准并不统一,但大致而言,电力行业一般将上午7点到晚上11点划为用电高峰,晚上11点至次日7点划为低谷时段。
冬、春、夏、秋4个季节美国平均用电情况|图片来源:美国能源署
这种需求端的波动带来的就是对电力系统的挑战。电力网络并不总能满足高峰期的用电需求。当负载接近极限时,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通过限电强行降低用电需求,防止电压下降导致更严重的大面积停电,甚至用电损坏。
波动在电力供应端也是一个问题。尽管稳定的化石燃料的发电量仍占据中国约80%的发电量,但在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正在越来越多的进入电力生产的环节。
清洁能源是所谓“靠天吃饭”的能源类型。光伏依赖光照,风能依赖风力,水能依赖水力。这些强烈依靠自然环境的能源类型,其不稳定性,甚至比需求段更加剧烈。
此次四川的限电政策,正是供应端和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持续的高温增加了用电量。另一方面,四川作为中国第一水力发电大省,水力发电提供了超过80%的发电量。而今年四川省的降水相比往年降低了约40%,同时向四川输电的省份也出现了类似的高温天气。在外部输送没有增加,自身的发电量下降的情况下,同时用电需求也在增加。此消彼长之,就导致了限电。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虚拟电厂进入了人们的讨论范围。在电力供需不匹配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让用户主动改变自己的用电方式和用电行为,参与供需调剂,从而减轻电力系统的压力。
虚拟电厂最初的概念由已故的西蒙·阿韦布赫 (Shimon Awerbuch)博士在1997年提出。他将之定义为“一种由独立的、市场驱动的实体组成的灵活聚合体,可以高效为消费者提供能源服务,而不必拥有相应的资产”。
更通俗一点说,虚拟电厂就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将不同的用电方、储能放、分布式电源聚合起来,实现电力的弹性调整。即使是一户家庭、一辆电动汽车,也能成为虚拟电厂的一部分。
和共享经济类似,虚拟电厂也是通过信息化协调,将限制资源再利用。例如天气预报显示明天有高温,虚拟电厂预计用电将出现缺口,就会向用户发出邀约,将多余的电量填补缺口。
这也是“虚拟”概念的来由——并没有一个实体的电厂,而是众多分布式的“小型电站”汇聚成了一个发电量可观的“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运转原理|图片来源:璞跃中国
在虚拟电厂这个概念爆火以前,科技公司早就已经开始布局,特斯拉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2015年,特斯拉就推出了家用储能设备PowerWall。2022年7月,特斯拉又加入了太平洋燃气与电力公司(PG&E)的紧急减负荷计划(ELRP)。
特斯拉在多伦多的Powerwall|图片来源:The Verge
PowerWall内置18650锂电池,有7千瓦时和10千瓦时两种配置。通过屋顶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Powerwall可以储存100千瓦时以上的容量。
PowerWall屋顶太阳能系统|图片来源:特斯拉
目前,特斯拉已经在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和日本宫古岛建立了虚拟电厂,得克萨斯州的虚拟电厂也在建设中。在加利福尼亚,用户每向电网输送1度电,就可以获得2美元(约合13.8元人民币)的奖励。
截至2022年8月19日,已经有2500名PowerWall用户加入了ELRP计划,可以提供最高16.5兆瓦的电力。
图片来源:Twitter@PGE4Me
世界范围内,相比美国而言,欧洲的虚拟电厂已经进入了更为成熟的商业化阶段。欧洲的虚拟电厂最早可以追溯至2007年,到现在,已经是世界上虚拟电厂最集中的市场。
由于欧洲发电资源较为分散,早期欧洲虚拟电厂主要聚焦在电力供给侧,以聚合发电资源为主。从营收来看,一方面虚拟电厂可以帮助电厂降低发电成本,从中获得服务费分成;另一方面,虚拟电厂可以直接参与电力交易和辅助服务,从中获得分成。
德国的Next-Kraftwerke是欧洲最大的虚拟电厂运营商。截至2022年Q2,Next Kraftwerke已有14414个聚合单元,10836兆瓦联网装机容量。在被荷兰壳牌公司收购前,该公司2020年营收已经高达5.96亿欧元(约合41亿元人民币)。
Next-Kraftwerke发展史|图片来源:Next-Kraftwerke
一个10年后的千亿市场
今年以来,中国关于虚拟电厂的政策也频频出台。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鼓励抽水蓄能、储能、虚拟电厂等调节电源的投资建设。”,3月又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表示要推动储能设施、虚拟电厂、用户可中断负荷等灵活性资源参与电力辅助服务。
8月26日,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据了解,预计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具备100万千瓦级可调节能力的虚拟电厂,逐步形成年度最大负荷5%左右的稳定调节能力。
根据华西证券研报显示,估算到2025年,虚拟电厂的投资建设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投资建设规模达到105-200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人民币。
但随着气温的下降和限电措施的取消,市场对于虚拟电厂概念逐渐开始趋于理性。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中,虚拟电厂指数已经开始开始下跌。截至9月1日,虚拟电厂指数报6253.64点,近7个交易日跌幅超16%。
目前而言,我国虚拟电厂仍处于早期的邀约型阶段,主要由政府部门牵头,各个聚合商参与,共同完成整个流程。但现下的虚拟电厂总体还处于试点示范阶段,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更细化的政策。
而就技术而言,大部分虚拟电厂试点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用户监测,但多数还没实现对优化调度和分布式能源的闭环控制。
最为关键的是,抛开概念不谈,虚拟电厂本质上就是电力市场化交易。在成熟的电力市场中,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但中国的电力行业属于寡头垄断行业,在负荷侧几乎没有成熟的服务商和市场环境。
也就是说,如何统筹各方利益,培育长期健康的市场环境,才是虚拟电厂最需要面对的问题。
原标题:《电厂|作为“电厂”,我们来聊聊虚拟电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