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们这十年】探寻八坊十三巷的“前世今生”
清晨走在石桥巷,商队铜塑栩栩如生,骆驼仿佛等不及太阳升起就要赶路;傍晚行走在红水河畔的细巷,流水潺潺与如幻如梦的灯光令人沉醉,八坊民俗馆、非遗工艺馆等主题馆里散发着地道的“文化味儿”……如今的八坊十三巷,一巷一景,砖雕青瓦木门窗,尽显独特韵味和临夏风情。
而曾经的八坊十三巷却不是这样的。“我们家三代人一直居住在此,以前我们这个巷子环境不好,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家里厕所也是旱厕,卫生很难保持,特别是跟前的红水河河水也比较浑浊。”八坊十三巷大旮巷居民马小强告诉记者。
八坊十三巷占地面积0.41平方公里,从唐朝至今,人们围寺而居,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八坊十三巷”。“这里原是临夏市一片老旧的瓦房区、城中村,基础设施陈旧,居住出行条件差,创业就业难,解决这些群众的生活难题迫在眉睫。”八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马俊介绍道,“2015年,为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临夏市委市政府按照‘文化为先、利民为本、一巷一特色’的原则,不拆一间房,不搬迁一户群众,启动实施了八坊十三巷综合保护改造工程一期项目。”
据了解,八坊十三巷综合保护改造工程一期项目首先对大旮巷、拥政巷进行了保护修复。工程完工后,居住群众支持率很高,同时常有外地或本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于是,市上接着又实施了综合保护改造工程二期项目。改造采用“文化上墙、景观进巷、商业进庭院”等方式,让这片区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以前泥泞不堪的道路变成了如今干净的步行砖道,土墙变成了青砖浮雕,浑浊难闻的红水河成了景观河,满面愁容的居民也喜笑颜开。2018年,八坊十三巷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年,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对八坊十三巷旧貌换新颜、“城中村”变身文旅新地标的典型做法予以通报表扬。
从2016年年底开始,马小强在自家门口卖起了地毯。问起现在的生活,他高兴地说道:“自从景区改造后,我们的街道平整了,居住条件也提高了,我们家成了‘前店后院’。尤其是在‘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游客很多,地毯收入非常不错。而且通过这个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我们临夏的地毯、油馃馃、麸子醋等,这些当地的特色产品还被游客带到了全国好多地方,我们也很高兴!”
2021年,临夏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盘活文旅资产更好地实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八坊十三巷景区正式移交市属国有企业——临夏枫临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该公司秉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理念,积极提升景区基础设施,举办各类文旅活动,打造网红河、网红桥、网红街,不断提升景区游览体验感。去年冬季旅游期间,红水河及其沿线打造的红水河童梦奇缘冰雪世界、3D科技灯光秀等成为爆款文旅产品,景区内居住群众通过参与旅游经营提高了收入,吃上了“旅游饭”。
临夏枫临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虹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八坊十三巷景区直接吸纳就业人员70余人,带动景区整体就业上千余人。2021年10月,八坊十三巷被评为甘肃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022年,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甘肃省示范步行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如今,八坊十三巷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景观,以文化为特色引领,以“打造魅力花都 建设公园城市”为契机,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累计接待州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5亿元。
“连日来,八坊十三巷紧抓闭馆修整的契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开展提升修整、排险除患、基础设施修复等工作,加快推动景区形象提升,为市民游客营造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为景区按下‘重启键’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以更好的面貌迎接秋天第一批游客!”张虹对记者说道。
来 源:民族日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