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军人优先有法可依”知晓率仍不高,并非特权而是保障和尊崇
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年底的北京火车站人头攒动,等候进站的队伍排起长龙,有一个特殊的31号通道,这是北京站为保障军人依法优先权利,专门开设的“军人优先进站通道”。
全社会自觉遵行“军人依法优先”的政策,让军人在出行过程中的优先权利得到尊重,就是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得到全社会尊崇的具体体现。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于法有据
促进形成社会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五十七条等都明确规定,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优先购票乘坐境内运行的火车、轮船、长途汽车以及民航班机。此外,《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国防交通条例》《总后勤部、铁道部关于军人乘车购买团体、零星客票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规条文,也都明确规定了军人在出行过程中享有的优先权利。可以说,“军人依法优先”,于法有据,是合法权益。
尽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军人在出行时的优先权,但是民众对相关法律规定仍知之甚少。记者在火车站等地采访调查发现,只有大约4%的受访者了解军人优先是有法可依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军人的优先权利来自于道德约束,甚至连许多军人都不了解法律赋予自己的优先权。
军人在保护国家和人民时,一直冲在最前边。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应急抢险、卫勤保障和防化救援等多支力量的部队官兵在第一时间冲进现场,在爆炸声中参与救援;2017年11月18日西藏林芝发生6.9级地震,林芝军分区先后出动234名官兵,组成6支分队,分3个方向前往震中地区查看灾情、组织救援……人民军队用实际行动,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最美逆行”,于危难中守护国家和人民安全。
“军人依法优先”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让军人在出行中的优先权利得到了保护,但在此之前,确实存在军人想行使优先权利却不被理解的情况,给政策的落实造成困难。2016年3月,残疾军人徐先生携伤残军人证,准备在某地火车站优先购票时却遭到了拒绝。工作人员用喇叭喊“他没有排队”,引来保安和警察阻止徐先生插队购票。从原来倡导的“军人优先”转向了现在的“军人依法优先”,并非是“咬文嚼字”,而是明确将军人的优先权利从道德约束层面上升到法律规定层面,促进“军人依法优先”的理念凝结成为社会共识。
政策落实
陆海空运多措并举
从2017下半年开始,航空、铁路和水运方面,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细则,保障军人在出行中的依法优先权益。2017年5月,中国民用航空局与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下发在民航机场开通“军人依法优先”通道的通知;7月,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印发通知,安排部署军人通过铁路出行依法优先工作;12月,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运输投送局和国家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联合下发水路系统开展“军人依法优先”活动的通知。
在各个部门的协作努力下,“军人依法优先”政策得到落实。据某国有航空公司北京区域工作人员介绍,首都机场开辟了专门的军人通道,军人可以优先办理值机手续。像首都机场一样开通了“军人依法优先”通道的枢纽和重点机场,全国目前已经有184个。
北京火车站党办主任马建福介绍,北京站会通过广播提示乘客军人优先购票窗口、优先进站口和专属候车区的存在,并设有“军人优先通道”的指示标。在军人候车区,每天都有100名左右军人在这里休息、候车。记者走访发现,北京西站和北京南站也设置了军人优先窗口、军人专用候车区等,为军人提供优先安检、候车、购票等服务。据悉,在全国铁路2200多个客运站中,军人优先购票窗口和候车室分别达到987个和501个,基本覆盖全路客运特等和一等车站。在水运方面,多家港航企业都高标准落实“军人依法优先”,为军人及家属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
理解支持
军民关系更加和谐
政策落实得好不好,就要问问军人满不满意。
北京站设有面积约40平方米的军人候车区,军人可凭军官证、保障卡等证件前往该候车区候车。军人候车区服务人员介绍,这里平均每天有差不多百名军人来休息,24小时有工作人员在这里值班,为军人提供服务。在军人候车区休息的军人旅客面对采访,都表达了相似的感受:有了军人优先窗口、通道之后,出行更加便捷。“如果着急的话,我就会去军人优先通道进站,非常方便。”一位军人讲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上次在秦皇岛,因为要换票,时间来不及了,工作人员带着我在优先窗口换票,五分钟就搞定了。”“感觉心里挺暖的,国家想着我们。”一位年轻的军人说,“特别有荣誉感,使命感也更强了,回到部队也会觉得挺有干劲的,觉得付出得到了肯定。”
关于群众认可和对这一政策的接受度,大部分受访者都对“军人依法优先”持支持的态度。支持者普遍认为,军人在打仗、保家卫国的时候能够冲到前边,在生活中有一定优先也理所应当。一名旅客告诉记者:“让军人优先那是应该的,他们奉献得多嘛。军人在关键时候能为咱挺身而出,必须支持。如果有军人要插队排在自己前边,会主动让军人优先通过。”“军人嘛,在同龄的孩子都开始上大学的时候,他们十八九岁就为了国家的需要走进军营,付出了太多。”
在采访中有人表示,军人这个群体值得尊重,因为他们保卫的是一个国家,但是很少见到军人在排队的时候插队,“现在的军人都挺克制的。”一位中年军官表示:“哪怕是军人窗口在排队,我不着急的话也不会插队,爱护军人的形象是我们的责任。”
2017年12月20日,一张军人在北京西站席地而坐的照片刷屏网络。官兵们就地坐在自己的棉被上,把座位让给老百姓。 而在2017年的11月21日,由阿克苏飞抵乌鲁木齐的南航航班上,承运了一位生命岌岌可危的战士,需要占用9个座位安装担架,这次航班的多名乘客为此主动改签,却不愿收下650元的延误补偿……军民本是一家人,互相谦让,互为优先,这样的尊重,也让军民关系暖意融融。
(原题为《军人优先,全社会在行动》)
让军人得到全社会尊崇
卢晓琳
一句“军人依法优先”,让万千官兵倍感温暖。今年1月1日,全国水路交通系统军人依法优先工作正式推行。2017年8月1日起,全国铁路系统开展军人出行依法优先工作。早在2016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首个民航机场军人优先通道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通……一系列军人依法优先出行的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利国惠军暖兵心。
以健全和完善的法规保障军人的尊严和荣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之一。从“军人优先”到“军人依法优先”,“依法”二字体现的是对军人合法权益的重视与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及各省市出台的军人抚恤优待办法等法律法规,都对优待和保障军人权益作出明确规定。
军人在出行时被赋予依法优先的合法权益,既有军事工作的考量,也有对其职业奉献的人性化关怀。一旦需要执行紧急军事任务,官兵外出或临时召回,就可以顺利快捷地乘坐交通工具。早一分钟踏上征途,就为打赢战斗赢得一分胜算。另一方面,“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军人舍小家为大家,许多军人家庭长期异地相隔,探亲休假时间有限,思乡心切的他们也希望早日与家人团聚。
军人依法优先不仅是国家法律赋予军人的合法权益,也是对军人为国家为人民冲锋陷阵的社会回报,更是对军人枕戈待旦的职业尊崇和敬重。军队不生产粮食,但却守护社稷;军队不编织衣物,但却织密安全。险象环生的堤坝上,军旗在飘扬。抢险救援的冲锋里,军徽在闪耀。那端着盒饭、疲倦地坐着入睡的战士,那泡得发白、褶皱纵横的双脚,感动了中国,温暖了你我。在改革强军大潮中,处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前沿的每一名官兵在面临公与私、得与失的人生选择题时,彰显了大忠诚,诠释了“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
“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军人保家卫国,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军人职业承担着社会其他行业无法比肩的艰苦和奉献。这就决定了军人这一职业,如果没有社会的尊崇,就很难培植和强化职业荣誉感。不可否认,社会发展转型期产生了多元的价值,加上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下人们国防观念的淡化,在远离了战火的同时,少数人也在心理上与军人拉开了距离,他们在优待军人、崇尚军人上产生了偏见,认为军人依法优先是享受特权。这种把军人依法优先当成负担的认识,于国于民,是对军人的感情伤害,是对国防思想根基的动摇;于个人,则折射出家国意识和忧患意识的淡漠。
军人依法优先也是面向公众的国防教育。在火车站、港口客运站、机场,来往旅客看到军人依法优先的提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增强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尊重和爱护。同时,军人依法优先也深化发展了军民融合、提升交通资源使用效益。在新老兵航空运输、建制部队跨区域航空投送、维和部队轮换等一系列跨区跨境投送任务中,军地一体发挥着资源共享、效益共享的巨大作用。
敬仰英雄的民族,才会英雄辈出。全社会都应从“国之大事”的高度给予军人应有的尊崇和爱戴。毛泽东曾提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习主席多次强调要“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荣誉感、使命感”,他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让我们行动起来,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原题为《让军人得到全社会尊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