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2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汪星宇主旨演讲

2022-09-01 1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文作者:汪星宇 乡村笔记联合创始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Gen.T亚洲青年先锋

导语:本届太和文明论坛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于9月3日至9月6日举行,下设国际关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三个分论坛,聚焦亚太问题、欧洲问题、“双碳”问题、职业教育等主题,洞悉世界潮流、迸发前沿观点、激荡思想火花。

从城市到乡村,从国际政治到乡村教育,五年前,汪星宇毅然决定投身于乡村教育的公益事业。多年来的经验让汪星宇发现,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中国的乡村大概可以分为几类?如何理解乡村未来的发展?让我们且听乡村笔记联合创始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Gen.T亚洲青年先锋汪星宇先生的回答。

金句导读

演讲正文

关于中国乡村创业需求的一线观察

公平与平等是世界性话题。要谈公平与平等,就必须理解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我创建了“乡村笔记”公益项目,并进行了长达五年的乡村田野调查。我们带城市的孩子去乡村上文学采风、社会调研、戏曲表演、建筑设计等课程,同时资助乡村的孩子到城市去看各行各业。随着项目持续深入开展,我们发现,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真正的基础。

一、进一步去农村,退一步回农村

很多人对中国的乡村有误解。大家关于农村的印象,要么是脏乱差,像费孝通先生80年前《乡土中国》书里的乡村一样,要么是小桥流水,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但事实上,我国乡村地区发展非常快,其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各具特色,东北的乡村、闽东南的乡村、江浙的乡村、云贵的乡村、藏区的乡村以及新疆的乡村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我将中国的乡村划分为两类,即“进一步去农村”和“退一步回农村”。中国大多数的乡村,尤其是中西部的农业型乡村,都可算作“退一步回农村”,这类乡村是国家的“蓄水池”和“稳定器”,外出务工的乡民想要从城市回到乡村时,还可以回去。另一类乡村叫做“进一步去农村”,这类乡村一般在一二线城市的郊外,随着城市郊区不断逆城市化,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即便在园区工作,在城市消费,也愿意在乡村买房生活。

随着我国5G、人工智能、AR、VR这类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乡村开始向美国的长岛、上海周边的近郊看齐,逐渐形成逆城市化的载体。在这样的乡村当中,我们要思考的是,乡村生活如何可以像城市生活一样便利。也许乡村老年游乐园、数字游民社群,会成为这类乡村未来的商业模式。

二、中国乡村的商业机会

当前中国乡村的商业发展机会、空间依然很大,尤其是可以获得财政支持的乡村振兴创业项目。我将试着从城、乡、货、人这四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把商品从城市卖到乡村,叫市场下沉。人们可以在乡村做物流基地,在乡村做城市代理,例如旺旺集团或者很多快销品牌的做法,我们可以将他们称作乡村代理人。也许乡村代理人本身就在乡村拥有一家小卖部,日常经营的同时也可以做品牌直销或代理人。

其次,从城市去乡村的人为文旅项目带来空间。乡村人是没有乡愁的,只有城市人有乡愁。乡村人只有城愁。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7%,到2035年至少将达到75%,这就意味着还要有2亿多人要从乡村到城市。虽然从这一数据看,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从乡村到城市,但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流动也带来了商机。当代城市的人群患有“城市病”,每个人都有心中的桃花源,想要逃离城市。因此可以在乡村做很多文旅项目,不仅可做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学习型旅游等传统意义上的文旅迭代,现在还有很多新型的旅游,比如义工旅行、城市到乡村的老年康养活动等。整个乡村文旅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做文旅。我们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乡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进行开发。

最后,是关于在乡村创业。很多的返乡青年在城市当中学了技术,比如,他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农产品公司学养牛,返乡之后自己养牛。由于乡村的人越来越少,土地资源的集约程度越来越高,这让他有机会用更低的成本去创造跟城市当中一样品质的好东西。全国各地有非常多返乡青年正在扎实地做类似创业。乡村其实有非常多的好东西,但由于存在信息差,很多并不能被外面看到。所以有很多人在做乡村的MCN、乡村抖音号等,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如果想要回到乡村创业,大概需要三点技能。第一点是非常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大家之所以到城市,是因为城市资源更密集、更容易整合。第二点是把握好乡村振兴政策的势能在哪里,要处理很多政府关系以及老乡间的人际关系。乡村振兴是一个国策,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要去思考如何借助政策的势能,如何与政府、与当地老乡一起合作去发展业务。第三点是最重要的,乡村振兴拼的不是谁聪明,而是谁熬得住。在乡村振兴领域,大家还在做着从无到有的工作。全国各地的文旅项目,但凡能把运营的账做平,就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文旅项目了。所以,全国各地各个团队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摸索,但摸索是需要时间的。

以上思考,来自于我这些年在乡村做项目的一线观察。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