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吉林财大校长:东北的问题首先是市场不活跃,要加大政府改革

微信公号“中国吉林网”
2018-01-27 09:35
中国政库 >
字号

1月25日,政协吉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长春召开,晚上6时,省政协委员、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做客2018吉林“两会”新媒体直播间,谈参会感受并就网民关注的问题与主持人路丰源进行现场交流。

主持人:您好宋委员,今天上午您参加了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开幕会,有什么感受?

宋冬林:印象很深刻,第一点就是两个报告和巴音朝鲁书记的重要讲话。巴音朝鲁书记在讲话中对我省过去五年的政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黄燕明主席在报告中提到了过去五年上一届政协做的大量工作。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八个“更加”,特别是创新工作思路和创新工作方式上的八个“首先”。巴音朝鲁书记和黄燕明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了新时代我省政协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对像我这样的新委员提出了新要求,要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

主持人:作为吉林财经大学的校长,一直以来您都关心着吉林经济的发展。过去一年吉林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中集聚新动能,走出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对于取得的“实打实”的成绩,对于“高质量”这三个字,您何如理解?

宋冬林:大家都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我们有一个增长方式的转变,由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以我的理解,“高质量”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个,“高质量”是平稳的,从表象来看是平稳且均衡的增长;第二个就是有效益的增长。我们现在提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经济发展要在效益上下功夫,那么第三个必然就是可持续的。我们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是可持续的,增长得平稳,增长得有力,增长得可持续。过去我们的增长是靠要素驱动,现在转为创新驱动,就是可持续的,还要保持好的环境。

主持人:未来几年,创新将作为我省的第一经济驱动力,创新驱动需要人才来支撑。作为一位大学校长,您认为高校该如何创新驱动,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宋冬林:十九大提出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50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如果我们以创新作为新的增长动力,很显然,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新的目标:首先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对变化有一个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如何适应变化呢?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要去不断地灌输这种变化。另外,就是实践和理论的紧密结合,我们要把社会需要的知识及时地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主持人:高校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又将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宋冬林:各个学校都在探索自身的培养模式。因为我们是一个以财经类为主的多学科院校,我们在教育上的改革首先在学生的素养方面,未来国家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也是大部分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文科类院校培养这种创新意识要多汲取科学的素养,比如文科生对理工科的科学现代技术的发展了解不多,这个恐怕不行。第三个就是打破现有的学科专业的限制,特别是交叉学科,因为交叉学科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性。过去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专业,既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又脱离实际。

主持人:近年来,我省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潜力,一批有潜力有规模的项目集中落地,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

宋冬林:从往年的经验来看,投资对于吉林包括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影响超过60%。对于像我们这样省份来说,投资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民间投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来,对支撑我们的高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年,民间投资出现了一些波动,一个是我们讲到的增长和发展,大家有一个误区:那么既然我们是创新驱动,不是要素驱动的话是不是对投资就不那么在意了?这是个误区,无论是发展还是高质量发展,都需要相当的资金的投入,那么民间投资对于增长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增加说明了我们环境的改善。东北地区的要素是集聚不足的,从投资角度来看,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素不足就证明其具有投资的潜力和价值。投资具有连带效应,特别是一些大的企业进驻之后,会对其他企业有一些示范带动作用,我认为我们在过去营商环境的治理方面还是有很多成绩的。

主持人:一直以来,东北振兴发展都是很多人关注的热点。有人说东北产业结构要调整优化,国企改革还需要深入,您赞同这个观点吗?

宋东林:大家应该关注到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区域发展的部分,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对于东北,提出的是深化改革,我觉得它是有明确的指向性。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注意的是“三去一降一补”,还有就是我们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关系出现了所谓结构性的偏移,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制度方面。调结构是要调企业的产品,企业构成了整个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微观基础,在东北有大量企业是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之后,体制机制根据市场需要变化,及时地调整产品,结构问题就解决了。

主持人:您觉得东北的产业结构调整,它和振兴东北,比如说改善营商环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宋冬林:我觉得抑制东北振兴的一些因素,也恰好是我们的短板。东北的问题,首先是市场不活跃。一家企业在你这里生产、经营、销售,它就要有周边的环境,周边的环境如何直接对它企业的生产,特别是它的扩大再生产有直接的影响。营商环境的改善直接体现着体制改革的成果,关于进一步改善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方面,发改委也下发了文件。营商环境怎么改,首先我们在观念上要重视企业家,重视企业,因为他们是财富的创造者。政府也好,包括学校也好,我们是国民收入再分配,不是直接的创造者,所以这个大家要清楚,企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第二个就是要加大政府的改革。营商环境有企业微观的问题,就是说政府管得少才能管得住,管得住才能管得好。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政府要通过简政放权,能够放给市场的由市场来解决。

主持人: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我们的宋委员,在吉林省最近也是聚集了一批以创新为根这样的小巨人企业,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宋冬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因为大家原来有一种认识,不能说不正确,但是我认为至少是不全面的。似乎是我们要把经济搞上去,就要抓大项目,抓大企业。其实大家都知道,大企业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真正想把大企业能够引进来,能够留得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上下游之间要按照这种——我把它叫做“生态产业链”,像自然界的生态一样。就是说有大企业有小企业,成千上万的小企业去支撑大企业的发展,然后大企业通过它的产品的链条的延长,不断地有小企业的介入,使得分工逐渐细化,这就是一个产业的成长。

主持人:也是一种金字塔模式吗?

宋冬林:对,一种金字塔的模式。你说得很形象,在自然界,高端的自然生物和每一个生物群落,是根据它的海拔和气候,然后形成一种自然的分工,相互是支撑的,相互是依存的。所以我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经济越活跃的地区,通常是那些小微企业发展最好的地方。我们在注重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的时候,尤其不能忽略小微企业的发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最适应市场经济,或者说和市场经济最具有这样亲密联系的是小微企业。所以说如何培育这种小微企业能够生存成长的环境,才是我们要打造的符合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主持人:宋委员,我们很多网友可能就是小微企业的老板,那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宋冬林:我觉得好的建议,第一,得要知道我想做什么。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做什么产业,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充分地准备和谋划。第二,要知道这个产业怎么发展,一是首先明确我要做什么,第二个才是我怎么做的问题。怎么做,我觉得就是国外这些小微企业的发展,它就像刚刚我讲的那种自然的生态结构一样,要在大企业当中寻找它的下步发展的链条。通常大企业,因为它的体量大,那么它有信用。当然这里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微企业要和大企业的一些相关的产品或者是产业能实现这种有机的衔接,同时大企业也要知道,它怎么才能和小企业搞好关系。当所有的企业都发展了,尤其那些小微企业,给你支撑了这种金字塔巨大的底盘的时候,那么大企业的发展,就更加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发展还有赖于政府给它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平台。因为这些小微企业,尤其是有不少大学生创业的,他可能是在技术上,有他的一技之长,但是不一定了解财务,那么通过建立这样的技术平台,或者是财务和金融的服务平台,就是现在我们讲的所谓的孵化器,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一个服务。

主持人:好,谢谢宋委员!

(原标题为《 两会直播间丨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民间投资对吉林发展不可或缺》)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