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报:让冬奥遗产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
冬奥遗产开发利用逐渐深入,冬奥品牌效应持续显现,有效推动了奥运文化、冰雪文化落地生根,促进了冰雪产业、全民健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好冬奥遗产,才能使丰硕冬奥遗产成为造福人民、惠及长远的优质资产
丢掉放羊鞭,拿起滑雪板,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的18名农民组建了延庆区第一支农民滑雪队。从前只能在地里干活或者打点零工的队员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滑雪技巧,活跃在北京冬奥会志愿者队伍中。得益于北京冬奥遗产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冬奥的带动效应持续释放,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北京冬奥会之后,队员们或是走进雪场,成为滑雪教练;或是发挥制冰技能,为雪场提供保障服务;还有的在家门口开起民宿,收入轻松翻番。“冰雪热”还在延续,越来越多人端上了“雪饭碗”,冬奥遗产焕发生机,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
冬奥成果,人民共享。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是坚持办赛和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谋划、接续奋斗,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
凡事预则立。北京冬奥会的“双奥场馆”智慧转换和新建场馆超前谋划,将赛时需求与赛后利用统筹考虑。比如,新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柄首”包含了两个多功能空间,下方结束区被设计成一个足球场;首钢大跳台的设计,与周边首钢园区的工业文化遗址、石景山的山水相融合。在设计建造时就将举办重大赛事同服务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冬奥场馆得以持续发挥其长久价值。如今,“雪如意”下方的足球场可以举办音乐会、产品发布会等大型活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场馆经过整体规划,被打造成延庆奥林匹克园区,转变为公众休闲旅游度假地。“上得了国际舞台、入得了百姓生活”,冬奥场馆的赛后运营业态更为丰富,为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更多新路径。
持续的“冰雪热”,也带动了更多群众参与冰雪运动,让场馆释放更大效能。运用好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需要更好发挥文化和人才遗产的作用。训练有素的运营团队,用多年时间锻造的本土造雪、压雪、塑形队伍等,为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国家体育馆冰球馆经过改造,成为北京青少年冰球比赛的主要场所之一;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先期开放了约6000平方米冰面,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体验;参加冬奥场馆定向赛的几百名户外运动爱好者,近期穿行在张家口崇礼多个冬奥会场馆间,充分感受奥运文化的魅力。冬奥遗产开发利用逐渐深入,冬奥品牌效应持续显现,有效推动了奥运文化、冰雪文化落地生根,促进了冰雪产业、全民健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冬奥遗产的管理、运用,不仅在于冬奥场馆的运营,更要从整体上谋划和推动,继续发挥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牵引作用。在滑雪小镇崇礼,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据不完全统计,崇礼每5人中就有1人从事和冰雪相关的工作。北京延庆区开展餐饮服务、滑雪教练员、志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后就业超4800人。从基础设施完善到产业转型升级,从优化公共服务到城市无障碍环境提升,京张两地区域交通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联动更加紧密,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为赛后持续带动区域一体化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冬奥遗产的开发利用是挑战更是机遇,坚持优势互补,增强协同联动,才能写好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比喻:“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像是一个弹射器,可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好冬奥遗产,才能使丰硕冬奥遗产成为造福人民、惠及长远的优质资产。坚持冬奥成果人民共享、融入生活,冬奥盛会铺展的冰雪画卷,将续写更加精彩的发展故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