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都市森林人民公园
1
Part.1
“人民的公园”
人民公园位于上海市中心,南临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人民广场和上海博物馆,北接上海最繁华的街道南京路,东靠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与人民广场地铁站,西邻黄陂北路,以便利的交通、繁荣的商业、浓厚的文化氛围及庄重的政府大厦所在地成为上海的中心区域。
1950 年,跑马厅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收回后,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市政府决定将跑马厅改建为“美丽的文化休憩公园和人民的广场”。公园的选址大概位于以前跑马厅的北半部,1952 年,公园正式改建完成,并由陈毅市长亲自题字,命名为“人民公园”。一开始,人民公园是免费对外开放的,后来因游玩人数与日俱增,于 1955 年 1 月 1 日起改为凭票入园,门票为 5 分钱一张,这一票价一直保持到 1990 年才结束。
1930年代早期的跑马厅
新中国成立初的改建,是遵循经济、美观和实用的原则进行的。建筑多用竹木结构,造型亦是传统的园林设计,为了节约成本,甚至保留了跑马厅的游泳池和看台等建筑。早期的人民公园基本划分为三大区域,即东北部的儿童活动区,北中部的休息游览区和西南部的成 人活动区。当时,人民公园里有一条环形小河,全长约 1265 米,并且筑有十座小桥,这条河今已填平消失了,它也成为上了年纪的老市民永久的美好回忆。公园内的草坪占地超过总面积的 50%,树木也多以花灌木为主,高大的乔木和大树较少。园内还建有很多亭子,与河水、山石等相映成趣,构成了上海繁华中心的一片“都市森林”。
20 世纪 50 年代的人民公园景色
人民公园里面还置有很多游乐设施,比如跷跷板、游船和滑梯等,加上其优美的自然环境,这里自然成为很多小朋友的乐园。每天都有家长带着小孩来公园游玩。每逢国庆日,上海各界齐集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队伍是从人民公园北门出去,顺着南京路转武胜路,最后返回人民广场。游行当天,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人们以那个火热时代的热烈情感大声高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人民公园成为真正“人民的公园”。
2
Part.2
城市绿肺,上海名园
1956 年以后,人民公园内部进行过多次整修,包括将其部分区域划出,由其他部门以为他用。1962 年又对园内的假山和河流进行了平填,使得公园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上海市政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拓展,加之地铁线路的建设,人民公园的面积被占去三分之一左右,减为 10 万平方米。
改造前的人民公园
2000 年 3 月,黄浦区人民政府正式开始对人民公园进行系统性的改造。此次人民公园的改造原则,是以生态园林理论为指导,在尽可能保持原有植被多样性的基础上,适当引进新品种,努力营造一个充满自然气息和轻松气氛的“都市森林”和“城市之肺”。同时,以现代理念为线索,以传统本色为源泉,将传统元素有机融入现代中,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民公园改造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植被平等对话的绿色艺术空间。通过改建,整个园内原有建筑减少 50%,植被覆盖率增加至 80% 以上,运用弹街石、鹅卵石、太湖石和黄石等铺设道路,公园中还有湖、有池、有山,建有百花园和欧式亭等以作点缀。
改建完成后的人民公园,占地面积为 9.82 万平方米,有五个出入口,主门为正对南京西路的五号门。进入五号门,是由人民广场和市政府大厦的南北中轴线作为公园布局的轴线,而这条中轴线又将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有机连接为一个整体。以中轴线为界,将整个园区分为西边的传统景观区和东边的休闲娱乐区。
新时代人民公园
公园内的树木以香樟、雪松为主,辅以罗汉松、龙柏、广玉兰和水杉等常绿树种。栽种方式则多种多样,疏密不一,错落有致。五号门广场的主题花坛,外侧用花岗岩砌筑,坡面呈倾斜状,里面植有高低不一的棕榈树和珊瑚树等,尽显姿态,展现出一派南国风情。花卉则主要以海棠为特色,品种不同,风格亦不同。
中轴线西侧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来的特色景观,如碧翠湖、荷花池、西山瀑布等,营造出清幽典雅的气氛。东侧的休闲娱乐区,布置有电马、垂钓和碰碰车等设施,还引进了先进的 Playworld 大型儿童户外游戏架,成为儿童的乐园。游乐园东南面,则是占地 800 多平方米的健康乐园区,充分利用鹅卵石、黄石等铺设地表,模仿自然界中干涸的溪流景观,同时布置有石桌石凳,以便人们休憩,凹凸不平的地面还起到按摩脚底的功能,是老年人锻炼游玩的好去处。
2012年人民公园景色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公园内的百花园和花卉展示厅。百花园位于东区中部,最早本是一个水库,填埋后种植了海棠、花灌木和小乔木等植被,并建造了八组木质花架,用于藤本观花植物攀援生长,同时还在其旁边设置有固定座椅,以便游人小憩。花卉展示厅位于人民公园的主轴线上,占地约 2000 平方米,展厅融入了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并配有喷泉、亭廊等,展示花灌木、乔木和翠竹等植被,构成了一处完美的景观。
3
Part.3
从“外语角”到“相亲角”
人民公园不仅仅是上海这一国际化都市的“森林”和“肺”,也不仅仅是外地游客来沪旅游的必到场所,它还是上海市民时代印迹的真实记录者,这种记录具体体现在公园内各种活动空间的出现上。
20 世纪 80 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这座关闭了近三十年大门的国际都市再次苏醒,上海人出国学习、探亲甚至经商旅游的愈加增多,学习英语成为时髦的事。当时很多外国游客来上海游览,常会去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参观,一些大学生和英语爱好者就借机与外国人对话以练习口语,久而久之,在人民公园出现了“英语角”,每到周末,学习英语的人聚集于此,大家相互学习、讨论交流,用英语对话或者是大声朗诵,累了就在公园里面散步休憩。《上海故事:一座城市的温暖记忆》(上海音像资料馆编,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8 年版)中上海市民蔡康回忆道:“河浜边上一群群人围着,十几个人近二十个人,一个圈,一个圈。这一个圈里用现在的话来说,每个群里面有一个群主,有一个为主的在里面讲。它有一个主题,你仔细听,他正好讲到构词法,你一听正好感兴趣,Prefix,suffix(前缀,后缀),听着听着,就凑上去讨论了。”学习的人群越集越多,影响越来越大,不论是学前儿童、大中小学生,还是成人甚至是外国游客,都被吸引到这里来,这里不仅成为人民公园的一道靓丽风景,还成为上海这座有着特殊历史经历的城市的特殊符号。
人民公园“外语角”
人民公园还形成了“太极推手角”,很多太极练习者在此切磋交流。“太极推手角”最早形成于 2011 年左右,当时大家约定为每月第一个周六上午,如遇节假日,就放在节日当天,其发起者是吴氏太极拳传人朱方泰,其目的是欲借助这个平台吸引太极练习者交流切磋,培养太极文化素养。这个“太极推手角”还得到武术前辈的支持,如 90 多岁的杨永义就将自己毕生习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编印成册分发给诸位拳友。这个“推手角”还引起了“老外”的注意,一些热爱并练习太极拳的外国人,也参与到“推手角”的定期活动中来,与中国拳友一起交流进步。每逢约定日期,各位太极拳爱好者就如约而至,在 “太极推手角”的“轻灵安全推推手,安全愉快交朋友”的横幅下面,切磋交流,形成公园内的另一道风景。
上海人民广场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传统社会中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婚姻准则的方式早已不复存在,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平台、传媒征婚也早已不再新鲜,加上很多年轻人忙于事业,或者本身就不考虑婚姻问题,这使得父母亲反而成为年轻人婚恋行为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了,父母替子女征婚成为一种潮流。2005 年开始,由适婚青年人父母自发组织的“相亲角”在人民公园出现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集市”,其规模之大、场景之壮观,成为上海城市的一大时尚。平时每天都会有中老年人在人民公园固定位置一字排开,每逢双休日,更是人山人海,家长会将孩子的各种信息写在一张纸上,再贴到雨伞或纸板上,内容包括年龄、相貌、身材、学历、收入、住房和家庭背景等,将之作为择偶的基础,如有咨询者,则向对方发问,“家住哪里”“具体做什么工作的”等,据此获知对方的各项条件,有时也会较为含蓄,如会问到“你住的地方停车方便吗”“你下班回家路上堵车厉害吗”,以此判断对方的房子是在市区内还是郊区。不过,男女双方的家长在介绍各家孩子的信息时,侧重点还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女生家长会特意强调她们的学历和相貌,而男生家长会特意强调他们的身高和住房情况。这是 21 世纪以来人民公园逐渐产生的一种新的功能,也是它对于这个时代的一种见证。
人民公园“相亲角”
同人民广场一样,因便利的交通、宽阔的空间和优美的环境,人民公园也常常承担着举办各种展览活动的任务。早在 1954 年 11 月,人民公园就举办过上海解放后第一个花卉展览会,展示的是菊花,来自上海、北京、南京、杭州、青岛与无锡等城市的总计 400 多个品种,6 万余盆参展。改革开放后,随着上海经济的日益繁荣,举办的展览会类型亦愈加丰富。1989 年 4 月举办了“’89 上海国际舞美艺术节”, 1994 年开始,每年还举办黄浦旅游节,2001 年又举办了“世纪大阅兵”仿真彩塑展览等,人民公园成为上海对外展示改革成就的重要平台。
文章选自上海通志馆主编:“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熊月之 严斌林著:《上海零点——人民广场》(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2020年)
原标题:《都市森林人民公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